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中国影像方志】贵州织金笔记

2024-01-16旅游

「奔涛直走三千里,浩气全吞十二州"-﹣爱国名臣丁宝桢。

1980年4月的一天,织金县旅游勘察队队员,用强光手电照射一处洞穴,然而光线却消失在无底的黑洞之中,当勘察队员下到洞中后,一座沉睡了数万年的巨型地下宫殿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织金县的县名就此与这个举世无双的溶洞联系到一起。织金洞洞内总面积7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10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最高处相当于50层楼高,洞内各类沉积物,千姿百态,景象万千。一片连绵200余米的巨大岩溶沉积物犹如透雕壁画铺陈在70多米高的"广寒宫"内,浑然天成。非凡的气势,在世界各地的溶洞中极为罕见。然而,更为神奇的是织金洞里还有一种会自然生长的石头,甚至离开洞穴环境,依然能够长大。洞穴深处,有些向上方生长,甚至向斜上方生长。一般来说,喀斯特洞穴里的石头都是一些化学物质的沉积,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常常出现垂直叠加的现象,不可能出现向斜上方延伸的沉积现象。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石头是一种远古藻类的聚生现象,这种藻类名叫颤藻,它还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由此也确定了织金洞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在黑暗洞穴环境中有生物沉积物的洞穴。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以织金洞、绮结河、东海湖等不同年地质年代的景观组合成功通过专家评选,成为全球第112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贵州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这也让织金洞从一个观光景区转变为一个国际性的地质旅游科普基地。为了保护这珍贵的地质遗产和洞内岩石沉积物,政府投入资金,对洞内的热光源全部换成 LED 冷光源,使光源和景观相辅相成,妙趣横生。冷光源可以保证钟乳石的自然生长,白灰的光源更实际地体现钟乳石的自然体的美感。

织金大峡谷以其独特的水上水、天外天、洞中洞、桥上桥奇景,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这座桥上桥分布有上下两层共7座天生桥群,是我国地质公园中绝无仅有的孤品杰作。织金洞,是大自然对织金的馈赠,大地用经纬线编织着多姿多彩的地貌,织金人用勤劳的双手织绘着锦绣家园,用心呵护着这个 喀斯特的万年瑰宝。

平远,就是现在的织金县,位于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平远地名产生于清史上著名的"水西之战"。在叫平远之前,织金这里叫比喇,是水西彝族的自治地,由土司世袭管理。公元1664年,久存异心的吴三桂意图盘踞云贵与清朝政府分治,于是他谎称彝族水西叛乱,别有用心地在贵州人为制造了"水西之乱"。同年,吴三桂率军入黔进剿水西,激战中双方战亡人数过万。织金县八步镇的万人坟就是这场战役的遗存,但却是一座双方将士的合葬墓。因为当地群众不忍目睹战死的将士露尸荒野,将其收投于路旁洞穴中掩上泥土便形成了万人坟。"万人寒骨当思忖,千载生灵葆长春。"公元1665年,清政府平叛后将比喇更名为平远(平定远方之意)。十八年后,中得进士的江西人黄元治抵达外放任职的平远时写下:「鸟转半空岩上村,马行一线洞中天。忽闻僧寺临溪梵,始见人家隔坞烟」。可见当时平远的偏远与凋零。然而,历史上织金这个名字,从明朝开始就有织金关、织金城、织金街。织金或许与桂果镇的茫茫稻田有关,这里是织金的著名粮仓。每到金秋,稻粒金黄,穿梭如织,故曰织金。1914年,民国政府将平远县更名为织金县,并沿用至今。

织金方城是贵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清道光【平远州志】中有一张织金古城地图:祠堂、塔阁和古桥,文庙、武庙、财神庙和城隍庙,有着浓厚的汉文化风格。然而财神庙的外观却彰显出浓郁的彝族色彩。织金改士归流之后,许多汉族人落户于此,也带来了中原文化。财神庙应该是由汉族人设计,彝族人施工完成的。生活在织金县的彝族人以黑虎为图腾。财神庙从正面看是四层,从背面看却是三层。这种前高后低的视觉效果更有气势,虎威十足。在彝族人看来,财神庙就像是一只坐镇城市中心的老虎守护着一方安宁。

在织金县境内,由25个景点构成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跨城内贯城河的月华桥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600多年过去,依旧造福着两岸的居民。护栏宽厚敦实,因为织金人习惯背背篓,宽厚的桥栏可以让背上负重的背篓就势平放,提供歇息的方便,充分体现了桥梁设计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匠心。

牛场镇是织金的一个寻常小镇,但这里却走出一位极不寻常的"豪杰士",这是曾国藩对这位名震晚清的丁宝桢由衷的赞誉。丁宝桢是与曾国藩、左宗棠等同时期的晚清名臣。"凤西书院"曾是丁宝桢教书育人的地方。丁宝桢的祖父与祖母和母亲分别来自织金的三大书香门第。【平远州志】记载:清代中举入仕者,在这三姓中就有一半,天资聪颖的丁宝桢在家风的熏陶下少能文,有操略,称奇乡中。【宫太保丁文诚公年谱】详细记述了丁宝桢的生平经历。1853年考取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启仕途,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政绩牵著。他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开书院办工厂,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推行自力更生与借鉴西方相结合。在山东,诛杀骄纵不法的慈禧心腹太监安德海威震朝野。以自己的果敢和革命精神,努力实践着自己"读书岂为虚名误,报国须教俗念空"的志向。公元1886年,66岁的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光绪下旨,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并追赠其太子太保,葬于山东。【丁文诚公家信】在2012年出版发行。对联: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丁宝桢陈列馆)

清晨,一层一层的砂锅摆在街面上,在织金,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老街金东路上有几十家制作砂器的手工作坊,当他人称为"砂锅衔"。"手拉风箱声不断,夜晚烧锅红满天"。早在清康熙初年,平远砂锅已经驰名中外了。织金砂锅的扬名,得益于奇持土质,优质的无烟煤和黏土构成了独特的原料配方:整形、利坯、上釉,72道2序,一丝不苟,匠人们通过十指将泥土与心灵交融的艺术旅程。2009年,织金砂陶制作工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荞凉粉:名小吃,同样坚守着传统手工的每一道工序。第一口凉悠悠的,吃到最后火辣辣的,整个一天的疲惫就消失了。结合了酸与辣的极致成为了织金人百吃不厌的家乡美味。

"织金蜡染"以精细著称,方寸之间可以画出上百条细线,简单婉转的线条之中透着深邃的意境,充满奇幻的魅力。

"三眼箫",作为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也成为织金吸引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三眼箫是织金长角发苗的传统乐器,声音低沉徘徊,宛若呢喃密语。虽然只有三个音孔,却能演绎中国民乐中的五声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