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五大岩石造型地貌

2024-06-02旅游

五大岩石造型地貌是指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岱崮地貌。这些地貌形态、成因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各自塑造了不同的地貌,丰富了自然景观。

张家界地貌属于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形态,其独特的景观举世无双。张家界地貌的基岩,即母岩,主要是沉积岩中的应时砂岩。石英砂岩特殊的胶结构造,质地坚硬而又脆弱,垂直节理明显,岩层厚度大,平缓而有裂隙,在长期的风化、侵蚀、自身重力作用下,最容易形成垂直度极高的石柱、石峰、石林等地质景观,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就是线条粗犷,层理清晰,棱角分明,具有节奏感等。张家界地貌除3000多座峰林奇观外,还有其他一些同样非常神奇的地貌景观,也是在长期风化、侵蚀、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有天生桥、溶洞、石墙、嶂谷等景观。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地表喀斯特形态有:溶沟和石芽、峰丛、峰林和孤峰、溶斗和溶蚀洼地、落水洞、干谷和盲谷、钙华等。地下喀斯特形态有:溶洞和地下暗河。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有五大特点:丹崖长墙连续不断、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Ω"形嶂谷相连成套、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并蕴藏着大量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与之相关的"天人合一"的历史与地方文化景观。

张家界地貌是以塔柱状峰林为特色,看上去是千峰耸立、万石峥嵘的景观。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而嶂石岩地貌则是以延续不断的丹崖长墙、弯曲相连的Ω型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因此认定它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张家界并列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嶂石岩这种特殊的形态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这个坚硬的厚层是构成它的主要成分--石英砂岩,下面则是一层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虽然它薄,但是它在嶂石岩地貌形成过程当中起很大作用,因为比较松软,所以它先风化剥蚀,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面的岩石塌下来了,这是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丹霞地貌的主要机制。但有区别,丹霞地貌整个岩层都比较松软,是一层层从外往里剥落,而嶂石岩地貌是从下往上塌,然后就往后面退。当底部软岩层被侵蚀掏挖后,上面的岩石沿裂隙向下垮落,首先形成纵深往里、一头开口的沟谷,两侧陡壁继续垮塌,就逐渐形成型的嶂谷。当然,像嶂石岩回音壁这样的天下奇观,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如此完美天成的,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一项万古杰作了。

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风化侵蚀及重力崩塌等,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丹霞地貌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简洁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罗列具体的地貌形态了,而是把这些形态归结为"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

岱崮地貌是中国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是指以临沂市岱崮镇为代表的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因而也被称为「方山地貌」。中国地理学会依据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全国最集中的崮形地貌现象,将原称「方山地貌」正式更名为「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中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为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的新的世界岩石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在国家地理地貌类型史上和世界地貌类型历史上都异常罕见,具有十分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和十分重要的地质地貌标本研究价值。

岱崮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走进大自然,领略鬼斧神工,感受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