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北京,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从何说起

2024-05-06旅游

北京天安门

有人说,即便在北京住上一辈子,也读不完它的历史遗迹;

有人说,整个北京就是一个巨大的民俗博物馆,根本逛不完;

当走进北京,久远深厚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多彩斑斓的民俗,都会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五一长假,我们一家三口开启北京之旅。

从首都机场进北京城,换乘地铁环线2号线时,站名 引起了我的注意,都是各种「门」。

途径站点有西直门、阜成门、复兴门、宣武门、和平门、前门、崇文门、建国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最后回到西直门。

成都也有「门」的说法。印象中只有东门、南门、西门、北门。

并传着一句话,「东穷、西贵、南富、北乱」,道出了成都各方位的特点,这暗示着我,北京的「门」也许是解开这座城市的一把钥匙。

北京地铁2号线站点的这些「门」不太熟悉,但天安门无人不知。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是几乎每个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

那我们就从天安门说起吧。

01

北京的门——从天安门说起

游览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天安门。

我知道北京众多的「门」中,天安门是最重要的一道,但为什么重要,却说不出一二。

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下,会不由自主会想起一张画面,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以至于20世纪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也都是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演出的。

往前追溯,揭开了中国新文化第一页的「五四运动」,就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爆发的。

天安门在每一个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中国人心目中,不可能不重要。

再往前追溯,现在的北京城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面貌,由京、皇、宫三层组成。最里圈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中间一圈是皇城,最外圈是京城。

这三圈城由一条十八里长的南北中轴线贯穿全城,天安门恰恰在这条中轴线的正中,是京、皇、宫三城中间那个城——皇城的正门。其地位之重要毋庸置疑。

如果以后有人再问我,天安门为什么重要,这就是答案。

说完天安门,我们再介绍一下其他的门。

最里圈的紫禁城(故宫),开有四门,即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中间一圈皇城,也开有四门,即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外围京城,分内外两城。

内城开有九门,正阳门(大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外城开有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各城门示意图

总结起来,老北京城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指得是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四门,宫城四门

正如唐朝诗人骆宾王所言,「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没有门是不能称为城的,历朝历代都如此。

唐代长安和北京一样,宋都开封城也开有十三座城门,七个水门,共二十座门。

小到一座县城,都必须有门,我生活的理县一个高原小城,化外之地,也有一个城门。

门越多,城越大,北京的门之多,那肯定是一座大城。

了解了北京的门,对这座城就有了初步了解。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各个门的寓意。

正阳门是仅供皇帝出入的正门。

正阳门的东西两面,是崇文门和宣武门,又叫「哈达门」和「顺治门」,也叫「景门」(光明昌盛之门)和「死门」(枯竭不祥之门)。景门人人可过,死门则多半走送葬的队伍。

北面两门是德胜门和安定门,又叫「修门」(高尚之门)和「生门」(丰裕之门)。皇帝每年一次从生门出城,到地坛祈祷丰年,也祈祷王朝政权稳定、国泰民安,所以叫「安定门」。而凯旋的军队则要从修门班师回城,以宣示皇帝的圣德终于战胜了敌人,所以叫「德胜门」。

东边两门是东直门和朝阳门(齐化门),又叫「商门」(交易之门)和「杜门」(休憩之门)。

西边两门是西直门和阜成门(平则门),又叫「开门」和「惊门」,前者意味着「晓谕之门」,后者的得名据说是因为附近居民常被皇帝诏令惊扰之故。

02

来国博看中国

来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必达之地。想进博物馆并不容易。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听过一个段子,四个外星人被空投到中国,第一个来到北京,居委会大妈马上打电话:「公安同志啊,我们这有特务。」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国家安全压倒一切。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里面的文物都是国宝级的。周围布置了非常多的警力,各种栅栏里三层外三层,地下通道设有卫兵巡视,进博物馆前还需要过两次安检。

看着国博就在眼前,预计最多几分钟就能到达,实际足足用了一个小时,不折不扣的「望山跑死马」。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瞬间被它的「大」震撼了。

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抬头望一下大厅的穹顶,帽子会掉地上。

除空间大之外,藏品的时间跨度之大,文物品类之多。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陶器,到夏商周的青铜器、玉器,再到秦汉的陶俑、石刻,唐宋的书画、瓷器,元明清的宫廷珍宝,无所不有,让人瞠目结舌。

国博里的部分展品

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汇聚了五千年文明的宝库之中。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庄严而不失现代感,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在每一件文物前驻足的人们,试图通过它们去触摸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时代。

每一件展品都代表着一个时代,诉说着一段历史。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除了空间大,时间跨度大之外,涉及的范围之大,这里还收藏了来自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文物,还有江浙良渚文化的文物,齐鲁,湘楚,云贵……等等不一而足,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设有敦煌石窟体验馆

总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品覆盖范围之广,不仅体现在地域的广阔上,更体现在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感受艺术魅力的殿堂。

让人叹为观止!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北京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容乃大。

在【说文解字】中对城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城是「盛民」的容器,突出了它容量上的特征。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北京的特点是兼容并包。

北京从来就是汉胡杂糅、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汉满蒙回藏、儒道释景(基督教)回(伊斯兰教),各路人马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

北京是全中国人表演交往的舞台和场所,它像一个开明的君主或宽和的老人,以一种无所不包和见惯不怪的从容、淡泊、宽舒和自信,集天下之大成而蔚为壮观。

国博像北京这座城市兼收并蓄,装下了全国的文明,想不大都难。

下次向朋友介绍国博,可以响亮地说,来国博看中国。

03

紫禁城——牢笼般的存在

以前来北京,都没有机会进故宫,留下遗憾。这次北京行,终于得以实现。

我们说的故宫就是紫禁城,也就是京、皇、宫三层的最里圈「宫」。

最初,我对紫禁城的了解源于影视剧【还珠格格】,这是一座皇家宫殿,里面也会有是是非非。

赵薇饰演的还珠格格代表乡野,我行我素,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阴差阳错进了紫禁城,过着养尊处优的皇家生活,虽衣食无忧,但紫禁城的高墙对她是桎梏般的存在。

相反,从小在宫廷长大,陪在老佛爷身边的晴格格,训练有素,各种礼法了然于胸,与还珠格格形成鲜明对比。

影视剧虽是虚构,但也可以窥见紫禁城里的皇家生活。

换个视角,从建筑物秩序的角度来看,它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建筑教科书。

首先,说说故宫的布局。它严格遵循了古代中国「中轴对称」的原则,就像一把打开的扇子,中轴线就是扇子的骨架,两边的建筑就像扇面上的画,左右对称,非常和谐。这种布局不仅显得庄重威严,还体现了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

再来看看故宫的建筑群,由成千上万的建筑组成的,每一个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秩序和等级。就说太和殿吧,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地位最高,代表着皇权的中心。它的台基最高,屋顶最华丽,装饰也最精美。而其他的建筑,则按照它们的功能和地位,依次排列在太和殿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故宫太和殿

这种建筑群的组织方式,就像古代朝廷的官僚体系一样,等级森严,秩序井然。每一个建筑都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地位,就像朝廷中的官员一样,各有其职,各有其位。这种秩序和等级,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大小和装饰上,还体现在建筑的位置和布局上。

皇帝的登基、早朝、经筵,皇帝的坐姿、站态,皇帝的行走路线,统统是被紫禁城空间严格限定了的。对臣子与奴仆的限定就更不必说了。可以说,紫禁城图像是使皇帝成为皇帝、奴才成为奴才、臣民成为臣民的坚固牢笼。

古老文化、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礼制理念左右了建筑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作为现代人,参观故宫,更多的角度是从审美意趣入手,但它始终是在帝制、宗法、礼教理念的指引下完成的,其实它更像是传统礼制礼教的格式化的图像符号。

参观完故宫,我的感受和还珠格格一样,看到的是被严格规定的秩序。

故宫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物化表现。

但值得称赞的是以故宫为IP衍生出文创产品却天马行空,创意不断,鲜活生动。

女儿买了故宫的雪·流水杯垫、插画拼图·宫猫祈雪,爱不释手。

故宫文创产品

04

北京的人,北京的食

到某地旅行,接触当地的人,吃当地的美食,都是回避不了的。

北京的人和北京的美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说说北京的人。

入住酒店时,服务员都是双手奉上房卡,还搭上一句京腔,「先生,您这边请。」

街边问路,北京人一般会和气,耐心地回答您,充满人情味。就像对待一个迷路的孩子。让人倍感亲切。

街头巷尾碰见的北京人,他们都很有礼数。

为什么北京人如此有教养,懂礼数?

帝辇之下,皇都之中,万岁爷这一亩三分地上住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哼哼。重礼教的传统文化,自然会从官方渗透到民间。老百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在影视剧中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比方说,遛弯儿时见了熟人,都要请安问好。「老没见您呐!多谢您呐!回见您呐!多穿件衣服别着了凉您呐!」这就叫礼数,因此不会有人嫌啰唆。

虽然有时不免有些程式化,但仍透出浓浓的人情味来。

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往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比如你送我酱黄瓜我还你腌萝卜之类胡同四合院里常有的人情礼数,更是精神上的,即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就是礼。如果「失礼」,不但别人不「待见」,自己也「丢分儿」。

皇城根下的传统礼教,对北京的影响很深刻。

北京街边聊天的大爷

再说说北京的美食。

关于北京美食有个经典的段子。

话说,一块月饼掉在马路上,被汽车碾进路面拿不出来。围观者七嘴八舌献计献策,说只好再买一根麻花把它撬出来了。

这当然是笑话,也是小事,不过小中可以见大。

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小吃,最能体现这个城市中市民的活法。有什么样的市民也就有什么样的小吃。

易中天说北京的小吃正体现了北京人的活法: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

北京人对吃简直是个马大哈。

此次北京行,美食篇真的乏善可陈,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美食的荒漠。

老北京涮羊肉、稻香村、豆汁配焦圈、京酱面、北京烤鸭、冰糖葫芦、门钉肉饼、炒肝都吃了。能拿出手的,只有北京烤鸭和冰糖葫芦。但这不妨碍我对北京的好感。

北京不是完美的,北京的美食拖了它的后腿,这一点太过真实。

写在最后

伴随五一长假接近尾声,假期余额不足,行程也画下句点。

回想这几天的旅程,

无论是故宫里古老的历史,还是以古老文化衍生出鲜活的文创产品;

无论是博大的北京城,还是博物馆里精深的中国文化;

无论是遥不可及高远的皇家贵族,还是亲切礼貌的北京平民;

无不体现出北京这座城的丰富。

这里的每一个街区、每一条胡同、每一座旧宅,甚至每一棵古树,差不多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值得细细品味慢慢咀嚼的故事。

短短数语,不可能写完北京,暂且做下这样的记录吧。

景山公园拍摄的故宫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