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我福建人在四川南充生活过2年,忍不住要说说南充的11个"怪"现象

2024-05-10旅游

作为一个福建人,我有幸在四川南充生活工作了两年。 南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城市处处透露着独特的川味文化。今天,就让我来说说南充令我印象深刻的11个"怪"现象吧。

"怪"现象一:人杰地灵

南充这座城市自古就是英才辈出的人文重地。 这里是开国元勋朱德、三国名将张飞和历史学家陈寅恪的故乡,也是宋代开国名臣曾布等人的祖籍地。漫步在南充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历代名人的塑像和纪念馆。这种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这个外乡人也无比向往。

"怪"现象二:火辣风味

作为闻名全国的"火锅之乡", 南充人对辣味的热爱可谓"怪"到了极点。不仅麻辣火锅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地方特色,就连凉菜、主食,乃至一些看似清淡的小吃,也会巧妙融入辣味。最初尝试南充菜时,我这个福建人被辣得头昏眼花,久而久之也就给"蜀"了。

"怪"现象三:留美田园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而南充则是这方"锦绣川西"中的一颗明珠。除了城区,南充辖区内到处是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不论是嘉陵江两岸的绿色长廊,还是阆中古城外遗世独立的田园村落,都让人流连忘返。这番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了吸引我们这些外乡人的重要因素。

"怪"现象四:三国文化

提到南充,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它是举世闻名的三国文化重镇。 诸如张飞、关羽的故居遗迹、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遗址等,汇聚成了一条三国文化旅游线。甚至在这里,还有一些延续至今的民俗活动,如"祭三英"等,使三国文化根植于当地人的血液之中。作为一个外地人,看到当地这种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真让我佩服万分。

"怪"现象五:非遗之都

作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镇, 南充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决心可见一斑。川北木偶戏、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嘉陵江船工号子等,都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些古老绝技的传承者,有的已年过八九旬,但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在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坚守实在难能可贵。

"怪"现象六:蚕丝之乡

作为中国著名的蚕丝生产基地, 南充的丝绸之路可谓源远流长。在很多乡镇,蚕农们依旧保持着祖训,沿袭着世代遗留下来的养蚕技艺。这里出产的"嘉陵蚕丝被"更是远近闻名。除了丝绸本身,与丝绸相关的工艺品、文化习俗也遍布南充各地。这给我这个闽人增添了不少新鲜感。

"怪"现象七:长寿之乡

南充当地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其实跟这里的生态环境和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南充人口向来多集中在农村,保持着较为朴素的生活方式。加之南充物产富饶,当地百姓吃的都是天然绿色的农产品,才得以拥有如此长寿。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健康养生。

"怪"现象八:油纸伞之乡

走在南充的街头,你随处可见当地人撑着朴实无华的油纸伞。 这不仅是一种防晒遮阳的日用品,更承载着当地独特的传统工艺。南充的油纸伞手工制作历史悠久,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把油纸伞,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望着这遍地开花的油纸伞,我深有感触。

"怪"现象九:崇尚孝道

来到南充,你会发现当地人对孝道的重视程度已达"怪"的地步。 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农村老人,都会经常拜祭祖先。一些孝道故事甚至被雕刻在乡镇的牌坊上,永世流传。逢年过节,很多南充青年会返乡给父母烧香拜佛。他们视孝为天经地义,令我由衷钦佩。

"

怪"现象十:嘉陵江文化

嘉陵江是南充发展的母亲河。 这条古老的江流将整个南充串联贯通,不仅孕育了丰厚的物产,更形成了独特的江河文化。南充人自古就依江而居,以江为命脉,形成了一整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理念。比如船工号子、嘉陵江小船等民俗,至今仍在南充延续。

"怪"现象十一:三次产业融合

步入南充任何一个乡镇, 你都会发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景象。村民们不仅种地,还在从事手工编织、家庭作坊等加工制造;而这里也遍布物流仓储、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相辅相成,令南充各地经济生机勃勃、百业俱兴。对于一个外地人而言,这种发展模式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两年的川渝生活,让我对南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城市独具魅力,虽有诸多"怪"现象,但却别有一番趣味。正是这些怪异而又自成一格的地方特色,才让南充有别于全国其他城市,独树一帜。希望南充的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和地方风情能够永续传承,为她增添更多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