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浙」座当年的小渔村 如今以文化都市面貌「醒来」

2024-03-24旅游

中新网温州3月24日电 (张益聪 翁卿仑 林守将)在浙江,美丽乡村层出不穷,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浙江范本」。但40多年前,温州的一座「小渔村」,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由村到镇,撤镇改市」,龙港完成了经济体量「三级跳」,被冠以县级市名称,而当初这座浙南渔村,如今正在文化建设方面拾起沧海遗珠,才刚刚开启它的美丽时刻。

龙港市龙跃路城市书房。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供图

「爽文主角」再招「合伙人」

回顾龙港的发展历程,堪比「爽文剧情」——开局一个村,逆袭一座城。龙港既是中国首一个,又是中国独一份。

20世纪80年代初期,龙港以5个小渔村建起「中国首座农民城」,其周边集资建城的「万元户」,以及开垦荒滩的农民成为龙港的初代「合伙人」。如今,龙港2019年撤镇改市还历历在目,这座当初的「农民城」再度「合伙」建城。

2023年10月,龙港市正式发布了「龙港城市合伙人」IP,进一步着力破解「城市体量,乡村面孔」的文化内涵缺失问题。当下,龙港这座「年轻」的城市能否让文化建设由表及里?

走进龙港市林家院社区,作为温州全域最早的对台商贸集散地、海上商品货物运输港,以及纯天然建筑材料蛎壳打捞专业村,该辖区至今仍有30多只海运船,并有100多人从事海上运输工作。

2024年3月9日,第二届林家院社区海运文化节举行。「拢壳」技艺重现;港口集市开市;水上越剧献唱……在林家院社区,每个人都是「合伙人」,而该社区海运产业尚未褪色的同时,海运文化已然发芽。

三园社区空笺书局内景。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供图

靠近林家院社区,三园社区最早是「渔业经济」,长久以来新业态匮乏。随着10多年前,三园社区乾头村召集乡贤「合伙人」,筹集了200多万元,自此一改荒村景象,让民宿、酒楼、轻奢营地等业态集聚,促使新业态催发了乡村经济落地生根。

「乾头村以前一盏路灯都没有,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龙港市三园社区第二支部书记陈增旺介绍说,「合伙」共建后,不仅道路修的美观雅致,而且通过统战引领,村中老宅新装后,「空笺书局」成为当地百姓的公共书房。

本土文化「雨后春笋」的同时,龙港的文化空间建设已在「逆袭」路上,从名动「农民城」,到重塑「文化城」,龙港着力让「镇改市」名副其实的同时,当初那个小渔村的」爽文情节「还在续写。

「文化空间」吸引「归乡人」

「我16岁就学艺,漆艺成了我的‘童子功’。」浙江温州龙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纻漆器」传承人何必阔表示,自己可能是龙港较早一批「走出家乡,回归家乡」的人,如今也成为龙港文化建设的「合伙人」之一。

温州夹纻漆器博物馆内部展陈。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供图

20世纪末,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手艺人「靠本事吃饭」举步维艰,何必阔选择回到了自身手艺的发源地——龙港,并扎根此处,不断钻研千年夹纻漆艺,还探索开发创新路径,为该项技艺留下传承路的同时,也为自己铺就了成功路。

时至2023年,已经多项荣誉加身的何必阔带「中国漆器」出海泰国,让漆器艺术成为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也让世界看见了龙港。

出海之前,何必阔已经成为温州夹纻漆器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建设期间,让我看见了‘龙港速度’。当初那个小渔村,已经成了现代化新城。」他说。

夹纻漆器博物馆外景。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供图

2022年11月,与夹纻漆器博物馆同步开放,龙跃路城市书房、翠湖城市书房等八大文化场馆集体面世,而以上文化空间建设仅花费半年时间。龙港这座大隐于市的「农民城」,正在以文化都市面貌「醒来」。

纵观8个文化场馆,其中龙跃路城市书房原为龙港的老水厂,经改造,老一代龙港人的集体记忆成了新一代龙港人心中的文化地标。近年来,龙港统战力量参与建设城市书房、乡村书局、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共22个,累计节省财政建设资金近1亿元。

此外,更多青年「合伙人」正在龙港寻找「理想地」。「书房+咖啡」「乡村博物馆+研学」等一众新模式落地,而夹纻漆器、皮影文创玩具、乌衣红曲酿酒等非遗手作新业态,则成为龙港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