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行走山间:登幕府山-上元门至观江平台(西线)

2024-04-20旅游

幕府山,横贯于南京城区的北端,是一座矗立于长江南岸边的丘陵山脉,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5.5公里,宽约800米,主峰劳山高约190米。

登幕府山,或许用「行走」来说更为恰当。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宽敞的登山道,虽蜿蜒曲折,高低起伏,但行走起来并无「登山」的感觉,恍若行走在山野林间……

幕府山的南侧,有四个出入口,自西向东分别是幕府东路出入口(东门)、幕旭东路出入口(南门)、水吉路出入口(东南门)以及弘济路出入口;幕府山的北侧为永济大道,只有在永济大道东段的「长江观音景区」入口处,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弘济路出入口。

登幕府山,山的西南麓沿登山道行走至山的东北麓,行程大约六、七公里左右。以幕府山「观江平台(望江台)」为中心,可以分为「西线」和「东线」两条路径,其中的「西线」,从幕府东路出入口至望江台,「东线」则从弘济路出入口(长江观音景区出入口)至望江台。

从幕府东路出入口至望江台的「西线」,路程大约2公里左右。

自幕府东路与幕旭西路的交汇口,沿幕旭西路向北行走大约350米左右,便是幕府东路出入口的大门。

进入景区大门,道路的一侧树立着「幕燕风景名胜区」的说明牌,其中的文字说明内容为,「幕燕(幕府山-燕子矶)风景名胜区横跨鼓楼、栖霞两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丰厚,自古以来就有‘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之誉。幕燕风景名胜区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北临长江,南接主城,长约5.8公里,宽约800米,是南京主城四大结构性绿地之一和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特色环境的大江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被批准设立为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

其中所言「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的说法,出自明代焦竑撰【重修嘉善寺募缘疏】一文,文中云,「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非独湖山秀映,为选胜者所耽游,抑亦车马声疏,实栖真者所乐就也。」而南京的「四大结构性绿地」,则是指钟山、雨花台、幕府山风景区和滨江风光带等四片区域。

「幕燕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7.08平方公里,全部为二级管控区域,即区域内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等毁林行为。

幕府山的登山道,都有着道路名称。以幕府东路出入口为界,往东是「晋元路」,往西是「晋元西路」。晋元路,是幕府山主要登山道的名称,其西侧有晋元西路,东侧有晋元东路。

据说「晋元路」这一名称,源自司马睿(晋元帝)。当年的「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之前的「吉兆」。

司马睿(276年至323年),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开国皇帝,317年至322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年十五袭封琅邪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后加镇东大将军;建武元年(317年),在建康(今南京)称晋王,旋即皇帝位,改元太兴,史称东晋。

如果从上元门附近的中央北路东侧或永济大道南侧,寻找一条「登山野道」,只要行走的方向正确,也可以到达幕府山上。那种行走在林间坎坷不平的土路上的感觉,更是别有一种情趣。

「幕府东路出入口」距离幕府山西麓的直线距离大约有1000米左右,向西沿晋元西路可以通往白云路和云谷路,而这三条道路似乎都是断头路,无法直接到达上元门一带。若要前行,惟有「野道」。

这一带山林中种植有秤锤树,道路边树立着指示牌。在白云路向西三四百米处,道路的两旁有一大片秤锤树林。

秤锤树前,竖立有说明牌。其内容为,「秤锤树,为幕府山特色树种,国家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因其果实似杆秤的秤锤而得名。1927年,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秦仁昌先生首次在幕府山采集到秤锤树标本。1928年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根据该标本发表了新属秤锤树属,成为我国植物学家向世界发表的第一个新属,在我国植物学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秤锤树的科属为安息香科,秤锤树属,特征为「落叶乔木,嫩枝密被星状短绒毛,灰褐色;叶纸质,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硬质锯齿,花洁白无瑕,果实形似秤锤,果序下垂,3-4月开花,7-9月结果。」秤锤树「喜光树种,耐寒,喜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干旱瘠薄。果实大,成熟后常落于母树周围,母树下需有腐叶等疏松物质,坚果可在潮湿疏松的基质中发芽。」

秤锤树(Sinojackia xylocarpa Hu),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安息香科,秤锤树属,别名秤砣树、杰克木,中国特产的树种。生长于海拔300米至800米处的林缘、疏林中或丘陵山地。因其果实外形似旧时杆秤的秤砣,故而得名。

秤锤树,最早由秦仁昌(1898年至1986年)先生发现于南京幕府山,并由胡先骕(1894年至1968年)根据秦仁昌于1927年采集的模式标本而定名,于1928年命名并发表的中国特有植物树种。秤锤树属共有五个种,除秤锤树外,还有狭果秤锤树、棱果秤锤树、长果秤锤树和肉果秤锤树。

在幕府东路出入口,晋元路北侧的山坡上,树立着一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有「幕府山古墓葬群」的字样。「幕府山古墓葬群」,1982年8月13日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幕府山古墓葬群」,分布在幕府山西南侧,经过对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确认此处为南京六朝时期重要的墓葬群。整个古墓葬群分布在幕府山西南侧以及周边的北固山、郭家山、老虎山和象山一带,其保护范围达1531.80公顷。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这一地区先后发掘六朝墓葬几十座,其中重要墓葬数十座,有东晋尚书王彬家族墓六座(象山)、东晋右光禄大夫颜含后裔家族墓四座(老虎山)等。幕府山地区是南京六朝特别是东晋时期皇室、大家族的集葬地。

在「幕燕风景名胜区」的地图上,可以看见在「幕府东路出入口」的正北方,有一片很大的区域,被称之为「天坑」。通常的「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且具有巨大的容积,以及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而这里的「天坑」,则是幕府山在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开挖,留下的相当于三十个足球场面积的「采矿大坑」。当时的「大坑」,坑底碎石残渣遍布,四周的岩壁上有着被炸出的梯田般的台阶,裸露着红色、黑色、灰色以及白色的岩石纹路……

关于如何修复这个「天坑」,数十年来曾经有过无数个想法。有说改造成为人工天池,有说建设山顶住宅,有说开发童话主题公园,有说扩建成为赛车场,有说建成影视基地,还有说建造「雕塑山」,甚至还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白云天池」……,只是时到今日,这里仅仅是填平了而已,可以看见的是一片片青草。在2023年12月【幕燕滨江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这一带被定义为「文化设施用地」。

前往「观江平台」,应该沿着晋元路向东前行。

沿晋元路,一路前行。山道宽敞,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行至不远处便是「幕府登高」广场,平整的广场地面上,有着「幕府登高」四个大字。

站在广场上,向东北方向眺望,便是幕府山顶,四处一片绿色,山上裸露的山石似乎显得有些突兀……

继续前行,依旧是蓝天、绿树和宽敞的登山道,不远处有一水池。池前竖立有说明牌,其内容为,「原为国营白云石矿的蓄水池,现作为白云石矿工业遗存予以保留。」

之前,曾经将此蓄水池命名为「洗矿池」。洗矿,是指利用水力、机械力和自摩擦力实现矿石与泥质矿物分离,以提高矿石品位的方法。一般的白云石只经过破碎、筛分处理即可满足需要,部分矿石需要经过洗矿以脱除粘土杂质。或许,此池与「洗矿」并没有什么关联,如今便也就将其说成是「蓄水池」了。

蓄水池旁有一座亭阁,由三座相连的亭子组成,亭前匾额上为「白云亭」三字,或许取意于当年的「白云石矿」。

幕府山上蕴藏有大量用于炼钢和制造水泥的优质白云石矿和石灰石矿床,自1950年,众多采石场建设于此,每年开采矿石400多万吨,开采了10多亿吨矿石,主峰从205米下降到186米,幕府山形成了巨大的裸露矿坑。

1996年出版的「南京地图」,在幕府山一带就标记有数十个采石矿厂,除了白云石矿之外,还有诸如迈皋桥采石场、渡江采石场、燕子矶采石场、吉祥采石场等。

南京白云石矿成立于1957年,前身为南京采石一厂,为生产白云石为主的冶金辅料矿山,拥有年生产原矿能力150万吨以上,产品有冶炼白云石、建筑石料、白云石粉和金属镁锭四大类,全矿占地面积达190万平方米,至1999年末,白云石产品年采剥总量400万吨。1997年以后,开始压缩开采,至2003年停止了矿石开采。

白云石,属于一种碳酸盐矿物,一般由碳酸钙与碳酸镁组成,白云石主要在结晶石灰岩以及富含镁的变质岩中形成,其晶体的结构与方解石相似,性质较脆,颜色通常为白色。幕府山上蕴藏有大量的优质白云石矿床,矿层厚264米,从北向南露出四层矿体,长度分别在700米至1200米,氧化镁含量20.12%至20.62%。

1984年9月23日,在幕府山东南山峰上,发现一块长60厘米、宽20厘米的石碑,上面刻有「汉冶萍矿界」楷体文字,反映了历史上对此处可能有过勘探或开发。「汉冶萍」,是中国最早的使用机器的钢铁联合企业,辖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与萍乡煤矿(汉、冶、萍)。

蓄水池的南侧,可通往「幕燕风景名胜区」的南门。由幕旭东路到景区的南门,拾级而上,可以直接抵达晋元路。

由「蓄水池」至「观江平台」,大约还有1450米的距离。可以继续沿着「晋元路」经「怀德亭」前往,也可以由北侧的「士行道」经「茂弘亭」,至「晓行路」,或「林香路」,或「云回路」前往。

晋元路道路旁的草坪上,时而可以看见造型类似图书,称之为「阅汇点」的点缀之物。上面镌刻有一些文字,诸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等等,或许是为了让登山的人们在稍许休憩的时候观赏吧?

继续沿着晋元路前行,前方转弯处有一座亭阁,亭前匾额上为「怀德亭」三字。「怀德」字面上的含义为「感念恩德,怀有德行」,而这里的「怀德」,或许是指东晋时期,侨置的「怀德县」吧?

怀德,东晋初侨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南京鼓楼一带,后改为费县,属南琅邪郡,南朝宋元嘉15年(438年)废,为东晋最早的侨县。东晋司马睿(276年至322年)曾经撰写【立怀德县诏】一文,其中云,「先公武王、先考恭王临君琅邪四十余年,惠泽加于百姓,遗爱结于人情。朕应天符,创基江表,兆庶宅心,襁负子来,琅邪国人在此者近有千户,今立为怀德县,统丹杨郡。昔汉高祖以沛为汤沐邑,光武亦复南顿,优复之科一依汉氏故事。」

转过一个弯,再转过一个弯,直行再转弯,前面就是「复绿纪念石」了。

同样是到「复绿纪念石」,在「蓄水池」那里也可以选择走「士行道」。相比而言,走「晋元路」宽敞易行,而「士行道」则别有一番景致。

由士行道一侧拾级而上,有一处观赏平台,不过在这里并不是俯瞰长江,而是向南眺望。

据说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由此望去,城区内各色建筑鳞次栉比、高低有序,在阳光的映射下,金光灿烂,绚丽夺目;黄昏的余晖,把半边天空染上了一片金黄,景色如画,让人沉醉;天色渐渐暗去,夜色来临,灯光璀璨,恍若繁星,为寂静的夜色增添了一份神秘……

沿士行道行走,不远处有亭阁一座,亭前匾额上为「茂弘亭」三个字。

茂弘亭前,凭栏眺望,江天景色,尽在眼前。

茂弘亭中的「茂弘」两字,据说是取自东晋王导的字号。

王导(276年至339年),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大臣。王导出身士族,西晋末,为琅邪王司马睿献策移镇建康(今江苏南京);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称帝(元帝),任丞相,历仕元、明、成三帝,德高望重,朝野号称「仲父」。

经过士行道,便是晓行路。晓行路的两侧还有云回路和林香路。

沿着晓行路,继续前行,基本上都是上行的道路。终于走到坡顶了,眼前一条石阶,弯曲下行,由此便可以到达晋元路旁的「环翠轩」和「烟岚亭」。

山翠,岚翠,幽翠,叠翠,四周皆绿。群山环翠;「烟岚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发,朝莫万态」,晋元路旁,一座轩廊,一座亭阁。

不远处的路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面有着「十年復绿,百代承蔭」八个大字,这是「幕府山停采绿化」纪念碑。

幕府山的植被恢复自1998年冬启动,包括山体植被恢复,江岸植被恢复等。原先裸露的山体上,长出了树木,乌桕、雪松、银杏、女贞、蜀桧、枫香、意杨、黄馨、石楠、海桐、火棘等乔灌木,以及由构树、麻栋组成的常绿灌木,在幕府山随处可见。幕府山恢复植被,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引进树木品种达数百种,整体增加恢复了湿地水系数十万平方米。如今的幕府山已是重披绿装,林深谷幽,满目葱茏。

沿着晋元路,继续向东前行,大约200米左右,便是「观江平台」。路边一块石碑,上面书写有「望江臺」三个大字。旁边数十级石阶之上,就可以一览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了。

虽然晋元路景色优美,但登幕府山,一定要走一回「云幕小径」。

「云幕小径」,是一条与晋元路基本平行,但紧挨着山崖峭壁的一条林间小径。西起「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附近,东至「达摩古洞景区」三号门,全长约700米左右。小径道路坎坷起伏,时而有登山石阶,时而是泥土小道;一侧是茂密丛林,一侧是悬崖绝壁;虽有木制围栏,但看下去依旧胆战心惊,路虽崎岖难行,但走起来却能放飞心情……

观江平台上,长江景色尽收眼底。山脚下的五马渡广场,江中心的八卦洲灯塔,江北岸的高楼大厦,江面上的来往船只……;极目处,有一桥飞架南北,近眼前,有植被葱茏翠绿;在蔚蓝天空之下,青青碧树衬蓝天,涛涛江水向东流,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