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1次33人,等位2小时!国民「豪车」登上神坛,已拿捏广东人78年

2024-08-06旅游

引言:狠狠拿捏广东人78年,永远不会「落后」,最近更是变身网红景点火爆全网。

公共交通可以说是上班族、学生族,甚至老年人们的生活必备,但是就在不知不觉中,一些奇葩的「角色」腾空而出,玩起了不一样的概念。

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也有可以蹦迪的,还有的可以喝早茶……

「狂野共生、水中蛟龙、纸醉金迷」

它们居然玩得这么「花」?

在遥远的北美阿拉斯加,一辆破旧的巴士停靠在这无垠的荒蛮之地上, 与周围的高山,原始森林,河流,野生动物「共存」了60年 ,虽然到了最后更是被当作古董放进博物馆。

但是当年有不少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曾穿过河流,越过荒野。 甚至还有每年都有为了看这辆巴士一眼,而不惜为此失去生命的「朝圣者」。

而这都只是因为一位名叫克里斯流浪者,在这辆巴士上进行了一场荒野生存的故事,为这辆巴士烙上了「神奇」的标签, 可以说这是巴士与自然与人的一种「狂野共生」的神奇场面了。

而「对不可能的事说不」的迪拜, 更是将一辆在陆地上行驶的公共巴士,变成一艘水陆两栖巴士,成为「水中蛟龙」 。而且车内还提供空调、卫生间、电视、音响系统和DVD播放系统等多项设施。

它带领游客体验迪拜原始的河流,是整个迪拜最令人惊叹的地标之一,吸引了很多游客打卡。

不得不说,这简直是实现了小时候梦里的场景。

而国内也出现了这场轻功「水上漂」的项目。 谁说游橘子洲只能坐船?现在还能坐车! 并且位于橘子洲水陆两栖车已经营业了,虽然100元/人的票价让游客吐槽贵了点, 但是坐过的朋友表示起码快乐了,入水的时候真的很刺激。

除此之外,深圳最大的双层巴士——红胖子,可以说是实现了对私家车的降维打击了,看似平平无奇的外部 ,内里的全景天窗和氛围灯直接将巴士的格调提升至另一个层次,豪华得像私人飞机,成为深圳大马路上的「秀儿」。

想象一下,当夜幕降临时,氛围灯缓缓亮起,与窗外霓虹交相辉映的时候, 那感觉像不像解锁了【小时代分代——巴士时代】那种「纸醉金迷」的场景。

除此之外,还有这座配置了立体声环绕音响、电视大屏、点歌台等设备的东莞音乐巴士, 不仅车身内外都搭配了氛围灯和灯带,里面还设置了多个小吧台和旋转座椅。

每当夜幕降临,这座音乐巴士不仅承载着乘客, 更像是一台流动的演唱会,简直不要太嗨, 但就是社恐的朋友千万不要拦到这辆巴士,不然脚趾准能尴尬得扣出三室一厅……

重量级选手——「饕餮盛宴」

广东人的早茶「叹」到巴士?正啊!

而广州也惊现了一座可以买雪糕、早餐的巴士。 巴士行进时间约45分钟,用餐时间大约为2小时,共设餐位33个 ,由双人、四人、五人、八人卡座组成。

从网上放出的套餐价格来看, 价位从99元至149元不等 ,并且每款的已售数量都非常高,粗略加起来的话, 单从一张图统计,当时接待的客流量已经过万了。

而且这座巴士延续了充满广州气息的双层巴士造型,喜庆的车外观,外壳上更是被印上了许多广州的特色地标,例如海珠桥、广州塔小蛮腰、五羊雕塑等经典形象。

最重要的是,这辆巴士不仅实现车上吃东西自由,还实现了广州自由。

据官方信息显示,这条巴士除了会横穿城市新中轴线和夜景线之外,还途经北京路、六榕寺等充满西关风情的地区,沿途还可以看到海心桥、广州大桥等广州地标性风景。

边吃边看坐巴士看风景的行为,还真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在车上吃东西被骂」的真实写照了。

而巴士内部更是被广式文化「挤满」了 ,从车内饰到餐品设计都融入了浓厚西关风情,除了桌椅非常的「广」之外,连车窗的都做得非常细节,直接将代表岭南文化的满洲窗元素填上。

要不是窗外的景色在动,都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不是那一栋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关大屋 ,一秒穿越回19世纪的广府宅院。

而且巴士上供应的每一份茶点, 都是由身着素色旗袍的讲解员进行介绍的 ,氛围感直接拉满,茶点也不是预制菜,而是由开业了20多年的广州本土酒家——陶苑酒家出品的。

每份餐点都延续了广式特有的「一盅两件」,包括虾饺、鲍鱼鲜虾烧卖、当归凤爪、虾滑荔枝球、桂花绿豆糕等茶点,简直太享受了。

居然还有本土乐队驻唱。坐着双层观光巴士,叹着音乐茶歇和空调,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广州Citywalk? 不得说,广州人的生活确实够「中产」。

而反观广州的巴士文化,其实和广式早茶一样,早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广州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巴士风雨70载

从无到强,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广州巴士的发展,是羊城发展的缩影。 它们从最初的寥寥几辆,到如今穿梭在繁华都市之中,接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改变着市民的出行方式。

虽然国内的第一条巴士线路始于1907年 ,是一条从青岛市区开往麦克伦堡(后改名为崂山区柳树台),但是当时还不能算是公共的交通工具。根据以往的信息统计,这辆车在当时只面对部分人群开放, 是属于「公」字辈的存在。

但广州的公共交通历史,如果从第一辆巴士面世时间开始算起的话, 可以追溯到1946年,算起来已经生存了78年了。

虽然早在 1934年,国内已经有部分汽车公司开始从英国进口双层公共汽车 到马路上试行了,时至今日香港依然保留着双层巴士的款式,成为香港一份独特的回忆。

当时在广州街头出现了第一辆巴士, 是由广州时代公共汽车公司打造的 ,因为略短的车身造型, 在当年被广州人民形象地戏称为「火柴盒」

不仅如此,连内里也非常符合盒子的特性, 采用的都是木质车厢 。当然,在那个「火柴盒」巴士盛行的年代里,路面上行驶的广州巴士几乎都是用木材制造的,不管是车厢、车身还是地板和座椅。

但有意思的是,在巴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1958年前后,因为客观因素导致了汽油的汽油, 所以出现了一些将车辆改装成烧木炭的巴士。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少部分车辆是烧木炭的 ,但自1958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几乎所有的巴士都是将利用 废旧汽油桶改装成的木炭炉悬挂在车身尾部。

虽然早在汽油全面断供的几年前, 广州当地也有从匈牙利进口一批伊卡路斯柴油大客车 ,但是伊卡路斯一直都在3号路线行驶,并没有在其他的路线进行。

而它也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小记忆,那就是由于依卡路斯车厢内的旁板是铁质的,在关门的时候必须很大力,所以随着开关门时清脆的「啪」一声, 只要动作慢一点,就一定被夹到。

所以在那个 巴士后面「挂瓶」 的年代,经常会出现在海珠桥上桥斜坡路段的时候,出现巴士因为不够动力上坡,有蛇仔或蛇女(广州人对乘务员的俗称)为了让巴士产生更多的煤气或炭气 ,而下车提着一桶水向木炭炉泼水的有趣场面。

直到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的开发,让石油供应恢复正常,木炭巴士才逐渐被汽油车所取代, 在这个年代,也出现了华南地区的第一批越秀牌钢架铁车厢巴士。

而当广州电车公司成立之后, 在1968年,广州解放路上开始出现了电车巴士 (当时名为广州电车1路后改为101路)在路上行驶。

到了70年代,更是出现了由广州市客车装配厂出产的 「铰接式加长型」巴士,全车由两节车厢组成,长达14.2米可装载150多人 ,比以前的「火柴盒」多出4倍,能装下整村人不是玩笑。

除此之外,当年比较有特色的巴士,还得数1992年,那一年广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就成功引进美国的尼奥普兰空调巴士,虽然是二手的,但是当时在202线路上行驶的它, 成为巴士空调化的先锋选手。

到了后面,新福利巴士公司在180路投放的 国产空调巴士,算是正式开启了属于广州人的「坐巴士叹空调」的享受人生了。

而后面双层巴士的出现,更是造就了广州巴士的名场面,不仅成为全国率先大量引入双层巴士并投入运营的地区, 而且还是在巴士上安装、使用自动报站器的国内首创者。

而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更是成为广东省内首位从传统的人工售票变成互联网售票的地区。

不仅如此,这些无人售票的巴士还是国内的首发无人售票类的冷气巴士, 之后更是将无人售票扩展到了电车和中巴的身上。

之后的发展更是高歌猛进,从单一线路到四通八达的公交网络,从「火柴盒」的木质车厢,到钢铁巨兽般的越秀牌巴士,再到如今的电动环保、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公交, 全都深刻烙印着广州这座城市发展的足迹。

可以说,巴士在每一位去过广州的人的心中,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记忆。它们和乘客一起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与静谧的小巷之间, 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人们的成长。

图为2023年,国内首台观光音乐餐饮双层巴士——音乐茶歇巴士

写在最后

其实不管是广州的巴士文化,还是全国各地对巴士的独特的情怀,其实都是时代多元文化的缩影,它们共同经历着时代变迁后改变的生活画卷。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州的巴士也在不断进化, 从最初的木质车厢变成现在的「饮食餐车」, 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这些巴士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人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巴士也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种文化。

大家对广州可以喝早茶的餐车有什么看法吗?大家家乡又有什么样特色的餐车呢,或者说大家对巴士有什么特殊的回忆呢? 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