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40多年前刚被发现,明长城真正的东端起点,距离朝鲜仅仅一步之遥

2024-03-12旅游

中朝边界,鸭绿江畔,突兀起一座不高的山,这座山就是虎山,山上盘旋的长城在白雪的映衬下增添了几分苍茫的北国风光。

我们的旅程离开旅顺,没有多做停留,下一目的地直奔丹东,丹东这座城市我们夏天来过,游客很多,但这个季节人就少了,一路上车也少,到了虎山之后才发现整个景区被我们包场了。

走上虎山长城,银装素裹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那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享受着北方独有的景象,开始了爬虎山长城的旅行。

长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从春秋时期一直修到了明清,3000年的历史长河里长城的形态也各不相同,目前保留最多的就是明长城,明代因为北方有强敌的原因,几乎每个皇帝都会修一修长城,虎山这里的长城就是典型的明代长城。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但在17世纪初虎山长城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因为这一片区域已经被后金攻占,山海关就几乎成了明代防御的第一线。

其实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就已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但一直没有在鸭绿江边发现长城。

直到虎山长城在几十年前被考古发掘后,人们通过地图推演,将明长城九镇连接到了一起,使明长城从山海关向辽东延长了两千多公里,这里也正式成为明长城最东端的起点。

走在长城上扑面而来是烽火的气息,敌台一座接着一座,在明朝中期以前修建的长城实际上非常简单,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夯土和石头修建,由一道墙串起多个实心墩台,这种特点的长城我们在山西陕西很常见。

到了明中期以后,抗击倭寇的名将戚继光把长城做了很大的改造,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把实心的敌楼改成了空心的,这时候呢,也有了砖了,有些城墙就改为用砖来砌造了。空心敌楼有一个好处,守城的将士可以在这种空心敌楼里睡觉、吃饭,下雨了避雨,下雪了避雪,还根本不会影响监视敌情。建筑上的改变极大的改善了戍边将士的生活环境。战斗力也有所提高。

虎山长城曾经必定是经过了很多场恶战,清朝管辖这一区域后当然不会再费什么金钱和人力来维修它,柳条边的建立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取代。有人说柳条边其实是防止朝鲜人过来偷人参的。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

因为地形的独特性,虎山长城的坡度是很大的,快到山顶这一段几乎接近了90度,这也给登长城增加了许多难度,加上地面湿滑一定要格外小心。

其实虎山长城之所以保存的不理想,以至于上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这和清朝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因为虎山这里相当于是大后方,自然长城也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作用。修建就被柳条编所取代,年久失修,倒塌也成了定局。

登顶之后,视野非常开阔,对面的朝鲜一览无余。

在这一区域有一群江心岛,这些江心岛原来都是中国的。1962年时,为了中朝友谊,帮助对岸的朝鲜村民垦荒种粮,度过饥荒,我国政府把这一群江心岛全部划给朝鲜。这些江心岛与我国仅隔着一条名叫爱河的小河,最近处距虎山只有2米宽,游客可以一脚跨过去,形成了两国国界「一步跨」的旅游景点奇观。

原本下山后,可以走江边的栈道直接到一步跨,但是因为是冬天道路湿滑的原因栈道封闭了,我们必须绕过整座山再返回去。白雪覆盖在安静的原野上,也没有别人打扰,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走着走着也不觉得路有多远。

虎山长城我认为是丹东值得游览的地点之一,感受辽东地区的历史沧桑,还能远眺神秘的国度朝鲜,体验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