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街巷印集66|二道桥街:一街居民半茶客的千滋百味

2024-01-20旅游

二道桥街的由来

得从二道河说起。

战国时期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辟山分水

给成都平原引来一条美丽而古老的河流

典籍里称为磨底河(成都人也叫摸底河)。

磨底河自化成桥沿道士堰一路向南

与清水河的浣花溪

在送仙桥处汇合后流入南河。

而在磨底河道士堰

还分流出一条向东流的河流

叫二道河

二道河流至三洞桥处

又分为成都西郊乃至整个成都市内

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名叫西郊河和金河。

二道桥街

就位于二道河从三洞桥分流金河的地方。

这个地方原本是没有桥的

抗日战争时期

政府在老西城墙处开了一个口子

并临时建成了一个横跨二道河的小桥

方便城里老百姓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轰炸

所以

当初这里仅仅是

一条老百姓进出城的逃生通道

人们把这座小桥叫作二道桥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逐渐形成了一条小街道

老成都人就把这条街命名为二道桥街。

二道河的金河水与西北方向来的犀角河水汇合处,如今修建了一道水闸,称为二道河水闸,并在这里重建了一座全新的桥,桥的两端就是如今的二道河街。

二道河街东端与上同仁路交汇处

有一个由古砖垒成的似墙非墙

似堡非堡建筑

上面立着一个「老成都西城墙」牌子

记录着这是「罗城遗址」的位置。

罗城

是由唐朝名将

西川节度使高骈修建

因他是一个军事将领

出于晚唐形势

从军事角度出发巩固城防

所以在成都修筑的一个外围城墙

周长为25里

它将成都城包围起来

称之为「罗城」。

成都古城墙「罗城」

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城垣建筑。

成都还有一次大规模修建城墙是在明初,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在成都的明城废墟上重新修建了清城墙,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花费巨资重修,所建城墙周围长22里,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个,八角楼4个,炮楼4个,城楼顶高5丈,四周遍种美蓉、间植桃柳,这应该是距今最近、规模最大的古城墙。

现在这里的「老成都西门城墙」

不是古城墙

这是当年房地产开发商

在同仁路修建「聚星城」楼盘时

用搜集到的罗城条石和古砖

在罗城西门遗址位置上修建了这个建筑。

二道桥街街里小区

基本上都修建于90年代

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和一些年轻的租客

这条僻静悠闲的小街

没有什么商业铺面

小区楼下

开设了最具成都特色的诸多茶楼。

在成都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

「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二道桥街的茶楼

专为这里的居民而存

它完美体现了老成都茶楼边喝边耍的特色

成都本地人很少点盖碗茶

通常都选择用啤酒杯喝茶。

二道桥街的茶楼

一种是以棋牌麻将活动为主

客人打牌时顺便点上一杯茶

大多以包间形式呈现。

还有一种是露天式的茶馆

以纯喝茶休闲聊天为主

这类茶馆老年人居多

而且茶楼的桌椅并不是固定的

冬天可以把桌子移到屋檐内避寒

一出太阳就会喊老板移到路边

夏天则搬到绿树成荫的地方

或者在桌椅上方打上一个遮阳伞

瘫坐竹椅上

慵慵懒懒

一杯啤酒杯泡素毛峰

足以闲上一天。

这就是二道桥街

散落在此处的「老成都西城墙」遗址

历经岁月消磨

记录着「冠于西南」「不亚于京师」罗城旧事。

如今

这里十步一茶楼的街景

是满满的成都市井风情

更是慢蓉城的世间百态

这种闲适与安逸

伴随茶香四溢和麻将声音

随着二道河流水

变成一首动听的音律

飘向二道桥街的街头巷尾

浸润着这里「一街居民半茶客」 的千滋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