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曾被联合国判定为「死地」,黄土高原如何劫后重生?

2024-07-10旅游

提到「黄土高原」,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到处山沟沟、土地被千沟万壑分解的支离破碎,一旦下雨,一半水裹着一半泥土,冲向山下;一旦刮风,风沙漫天蔽日。不错,这是几十年前的场景,时至今日,黄土高原已经不再「黄」,而是披上了绿装,并且连黄河水都变清了,不仅如此, 曾被联合国环境署瞧不起并被他们称为「不适合人类定居」的地方,成为了「金山银山」。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面对 世界性难题「黄土高原」,我们是如何逆天改命 的。

曾是贫穷、落后、艰苦的代名词

今天跟大家讲的是广义上的黄土高原。

东边:太行山;

南边:秦岭;

西边:日月山;

北边:长城。

面积约63.5万平方千米。

陕北民歌【信天游】曾这样描述: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满山谷……

里面的关键词,一个是「山沟沟」,另一个则是「风沙」。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有机质达1800万吨,氮素154万吨,使得土壤退化养分不足,再加上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当地人一度穷 吃不饱饭。

每年16亿吨土壤被冲向黄河 ,假如把这些土壤制作成为1米宽、1米高的土长城,可以绕赤道27圈,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之多。

这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甚至 被联合国宣判为「已死亡」的地区之一

虽然有生命迹象,但不多,当时 森林覆盖率仅有7.16%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3%)。

大风起兮云飞扬,当然,这些黄土,有些随着黄河沉积下来,或流入大海,还有一些则 成为沙尘暴,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这还不算结束,其中有4亿吨土壤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上,并且平均每年河道被抬高10厘米,使得 黄河在下游成为了「地上悬河」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真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无数人流离失所。

其实黄土高原也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再披绿装,绿意盎然

根据【诗经】中的描述,当时黄土高原南部野鹿成群,虎豹出没,森林面积广大。

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描述黄土高原的场景。

就像联合国环境署感慨的那样: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是一大奇迹。

确实是一大奇迹,并且取得的成绩很耀眼,我们一起看几组数据。

现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达到67%,相当于近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由「黄」变「绿」,这个面积,相当于多出一个意大利

不仅如此,从2001-2021,在全球沙漠化大背景下,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95.8万平方公里,相反, 我们的森林反而增加了42.5万平方公里,高居榜首!

再看一下治沙效果,黄河中游2001~2020 年平均输沙量降至2.4 亿吨,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000多年前人类活动干扰破坏较弱时期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好的 治理策略,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逆天改命,认真而专业

我们治理黄土高原的举措很多,包括但不局限于下面列举的例子。

1.治理荒山、荒沟、荒坡,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泥不出沟)。

2.植树造林,如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等,建设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分水岭防护林等,一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代表性的如三北防护林等。

3.种草,比如人工草场,发展畜牧养殖业。

4.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8亿多亩。

5.兴建水库,筑坝蓄水(降水就地入渗拦蓄)、引洪灌地,生态补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6.发展农业生产、农耕体验、科教研学、旅游观光、康乐养生、红色旅游业;

7.加快碳中和、生态碳汇市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山入林」。

8.发展生态、精品、有机、共享型农牧业。

9.封禁一部分区域,让动植物在里面自然恢复生态;

10.精准灭荒植树造林;

11.改良培育能适合黄土高原的动植物品种,如苹果、猕猴桃、秦川牛等;

12.与太阳能电厂结合,上面发电,下面种草。

传承与发扬

有一首歌唱得好: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不错,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我们共同的「老家」,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黄土高原保护好,并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