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中医如何看待类风湿关节炎?利用化痰通络解郁法治疗有何效果?

2023-12-10旅游

中国古代文献并无RA这一病名,后人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症状特点,将其归于「痹证」、「痹病」、「历节病」、「尪痹」等范畴。

古代医学文献最早是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记载的「痹」, 而后出现在【阴阳十脉灸经】,除文字说明「燥痹」、「疾界痹」,也有与症状相关的命名如「四末痛」、「足大小指废」、「膝肿」等。

【素问·痹论】中提到行痹、痛痹、着痹与风寒湿有关,据此将痹与五脏、季节相对应,提出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的历节病,【医学统旨】依据关节畸形的特征,将其命名为「鹤膝风」、「鼓槌风」。

通过学习历代医家的不同论点,参考近现代文献,总结自身临床经验,对痹病的病因、病证、脉象和治法等进行了归纳整理,将其统称为「尪痹」 ,以区别其他疾病,在临床实践中能更容易理解本病及诊断治疗规律。

【素问】将病因病机归为风寒湿三因,三邪感而为痹,其中风邪感之重者即为行痹、湿邪感之重者即为着痹、寒邪感之重者即为痛痹 ,但「痹病,五脏亏虚为之大因」,本病的根本病机仍为机体正气亏虚、五脏亏损,无法抵抗外界邪气。

【中藏经·痹论】在【素问】的基础上提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气痹这五痹,拓宽了尪痹的病因。 【圣济总录】认为尪痹内因血气虚弱,复外感风寒邪气,二者合而致病。

【脾胃论】中论述脾脏受邪,无法顺畅运化水液,水湿停聚于体内,因湿性趋下水湿聚于肾脏,肾阳无以温煦 ,后天脾胃虚弱以致气血生化乏源,精髓不充,骨髓空虚,筋骨不荣,从而导致痹病。

【类证治裁】论治尪痹,认为本病因营卫气血虚于内,机体无以抗邪,外加感受风寒湿三邪造成,还有瘀血、热毒等。 【医林改错】有「痹症由瘀血说」,发病日久而脏腑亏虚,血液无以运行,停于筋骨关节而致血瘀。

现代医家对尪痹有更深层次的见解。 秉承【内经】的思想,对「合而为痹」的「合」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认为其解释不仅为风寒湿三气相合,更是与皮脉筋肉骨、四季各脏对应的气、内舍五脏三者之合有关。

其根本病机在于肾虚寒盛为主,血气虚弱不足、脾胃亏虚为辅,风寒湿三邪合而入侵,久则化瘀化痰,留于肌肉、关节以致痹证。 从脾胃出发,认为脾气虚、脾阳虚致使脾失健运,气血推动无力,化湿化痰,而致关节不得滋润濡养。

中医学治疗RA的进展

尪痹的证型均离不开肾这一脏腑,治疗尪痹的关键在于补肾祛寒,同时补肝固护脾胃,并且强调祛痰化痰,独创一系列补肾治尪方,临床疗效显著。 治疗RA应该专病专方,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辨病辨证辨病位的同时,根据合并症加减用药。

待病情稳定后,需要已痹防变,加以巩固,防止复发。临床治疗痹证应重视「化湿」,善于通过祛风胜湿、散寒除湿、宣肺化痰除湿、运脾祛湿等法,同时重视通经活络。 对RA伴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辨证施治,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再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予以活血化痰之品。

中医学对RA伴焦虑状态的认识

中医古籍里无「焦虑」、「焦虑状态」等名称,但有与其临床表现相关的命名,如「百合病」、「郁证」、「脏躁」。 最早在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明确了「郁证」这一疾病的大致概念,随着这个概念逐渐被医家所接受、理解。

中医将郁证归于情志病的范畴,认为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均有联系,气机失调、气机不畅均可影响肝气郁结。气机冲和,则出入升降正常。 【素问】中描述七情变化均可造成气的运动失常,从而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进而影响正常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情志与五脏相互对应, 但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志,情志总属于心,心有所变,则神志变动,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继发为情志病。

气为血之帅,情志影响气之运动,久则伤及气血,血运缓滞,则生瘀血,故情志疾病易造成气滞、血瘀等气血运行障碍 ,从而影响水液运化,则生水湿,湿停成痰,血停生瘀,终成痰瘀互结状态,又可加剧气机失调。

水谷精微及津血不得布散,痰凝瘀阻于筋骨、经络,不通而痛。郁证日久耗伤体内气血津液,致使筋骨肌肉关节无以为养,进一步加重关节症状。 同时痹证也可影响情志,久之五脏受损,肝受损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胃受损则无法正常运化饮食水谷精微。

心受损则无法主神,神失清明、神不足则悲,机体气机紊乱,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以致情志失调,加重患者焦虑情绪。 通过研究RA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发现痰瘀痹阻证和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抑郁症状相对较多。

观察发现有49.38%的RA患者会并发焦虑抑郁,以痰瘀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型。 治疗风湿病的理论以「虚、邪、瘀」为主,「虚」为血弱气虚,「邪」为外邪侵袭肌肉筋骨,「瘀」为日久无力推动气血而成血瘀。

三者相互关联,是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结果。 治疗风湿类慢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离不开「痰、瘀、虚」,病机为「肾虚络瘀」。

对于RA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其病因是肝郁脾虚,水湿生于内,继而外感风寒湿邪 , 痰瘀痹阻于内,故在临床上使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另外,足三里及阿是穴采用非化脓灸,肾俞隔盐灸,关节肿痛处施以隔姜灸均对RA伴焦虑患者产生良好疗效。 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女性患者最易发病,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以关节不适及畸形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类风湿结节这一特殊表现。

但RA的相关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明确, 国内外研究目前认为RA发病与遗传基因、居住环境、感染因素等相关,破坏多种免疫机制而发生。

RA目前并未能完全治愈,多个国家的研究者为RA的治疗研究出不同的治疗方法 ,并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因其病程较长,患者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RA患者临床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又因病程长,长期的疼痛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并带来巨大的压力,持续的压力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 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改变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记忆,不利于RA的预后。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抑郁和焦虑可使患者产生对疾病治疗的绝望感、对生活的失望感,对疾病的整体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对于RA的治疗,不仅要着眼于RA带来的身体疼痛,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加以关注并及时治疗。

尪痹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冲和,营卫调和,五脏各司其职,六淫之邪不侵袭其机体。 反之,如若气血营卫不荣,气门腠理疏松,则六淫疫毒之邪可乘虚进入机体,闭阻筋脉肌肉、经络关节,气滞血阻,不通则痛,故而出现痹证。

因病程较久,调治不当可致病情缠绵难愈,气虚而血停湿阻,而发痰瘀。 痰瘀又可阻碍气血运行,并作为致病因素进一步加重尪痹病情,增加关节筋骨废痿的可能。中医将五志归于五脏,情志的平和有助于神思敏捷,思绪灵敏,情志异常又将损害脏腑。

尪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较高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受累关节的僵直不适,且疼痛难忍 ,严重者甚至关节畸形以至于难以完成正常的生活动作,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精神压力增加,并且因长期服用药物可造成胃部不适等副作用。

故基于「悲则气消」、「思则气结」,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受损 ,脏腑之间的生化乘侮有变,继而影响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内生痰瘀之邪阻滞气血营卫的正常运行,聚集于脏腑而见肝失舒泄,脾失健运,肝脾不调, 则气机疏泄及运化失常,情志的正常依赖于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化,运化失常,则情志失调。

故痰瘀痹阻型是RA伴焦虑状态的常见重要证型,在临床上给予化痰通络解郁法自拟方效果较好,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痰通络解郁法治疗痰瘀痹阻型RA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化痰通络解郁方

本方以二陈汤为基础方,联合活血破瘀药、祛风湿药和理气解郁药,共16味。 法半夏、陈皮辛能行气,气行则水行,水湿得以运化,痰湿自除;辛能散结,散除体内痰饮及瘀血,陈痰及瘀血去,则气机得以顺畅,筋脉舒畅。

四肢周身多关节疼痛,脾主肌肉,四肢多关节依赖脾胃运化水谷所得的精液水谷,精微无法运至四肢关节,故用甘淡之茯苓健脾以助脾运化,脾胃扶正则后天之本以充养四肢。 痰为湿邪,湿邪致病最易缠绵致使病程长久。

胆南星苦能降气辛能散痰,配伍白芥子化痰之力增,配柴胡理气化痰。 川牛膝性善下行,祛湿邪、逐瘀血、通经络之功用更强,更可补益肝肾,肾脏虚则肾气肾精无法生髓、骨髓不足则筋骨空虚、筋骨无以荣养,则肌肉废痿,肝脏虚则无以调节情志。

土鳖虫作为虫类药物,走窜能力强,可疏通堵塞之经脉,破体内之瘀血,疏通血脉新血始生,且味咸能软以破坚癥瘕,入肝经。 延胡索入肝经,活血以助瘀血破,助血行,不通则痛,瘀祛则气行,通则不痛,止痛力强,故为止痛之要药。

柴胡、白芍为经典名方逍遥散、四逆散等的经典配伍,柴胡轻清,气味轻升,可升肝经郁结之气, 舒畅肝经,肝气得以升发,则气行舒畅,除郁结之气则体感轻清,气行则积聚于体内的饮食则得以消化,去积气,故能推陈致新。

体内五脏之气均能行于经脉,筋脉之气畅行,气行则津液行,无痰饮淤血生 。白芍酸收敛阴养阴,补养肝血,且可防升散之柴胡过伤阴血,两者共奏疏肝理脾解郁之功。

白芍使得郁遏之肝气疏泄,肝主筋,则筋脉伸展,灵活运动,酸收敛阴养血,滋养肝体,濡养筋脉,缓急舒筋止痛。郁金入肺心两经,肺主气,心主血, 故辛散能行气血,行肺中之气则能开胸理气,行血脉之气血则能祛逐瘀血,清心行气解郁止痛。

合欢花解郁宁心,令人欢乐无忧。 玫瑰花之香味,最是浓郁,令人神爽,清新而不浑浊,温和而不燥烈,柔肝和胃,行气活血,宣通窒滞,郁结之气以舒达,疏肝胆之气 ,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破积瘀血,活血和血以止痛,二花共奏活血化瘀解郁之功。

RA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药物的研究也在逐渐进步 ,但是药物治疗效果始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不良反应甚多,且新研发药物昂贵,患者及其家属经济压力巨大,随之而来的焦虑状态可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因此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尤为重要。

中医治疗尪痹和情志病历史悠久,强调整体治疗和辨病辨证论治 ,可最大程度地缓解临床症状,毒副作用较少,中西医结合更能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最大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

化痰通络解郁法能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焦虑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