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景生明——在和田二中的日子

2024-03-16旅游

和田二中的日子,是我二十多年来教书生涯中最值得记忆的片段之一,它丰富了我的阅历,丰富了我的历史观,或者说,我至今还理解不了这段日子的真正价值。

和田,古称于阗。是战国秦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清代至民国称和阗,1959年改称和田,和田地区面积近2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浙江省的面积,其西南有210千米边界线与印巴克什米尔相接。境内有26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是全疆维族最集中的地区,在全地区的170万人口中维族占160万,地区首府和田市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1983公里,长途汽车穿沙漠公路疾弛一昼夜始可到达。飞机则只需1小时40分钟。

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重镇,玉石之路发源地,它主要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川河流冲积灌溉而成的大小200多块绿洲组成。绿洲只占总面积的3%,以天空俯瞰,它们尤如茫茫的沙海中一块绿色的田园,又恰似遗落的一块块碧玉,它不仅使我联想起一句古诗:「荷叶何田田」。

和田地区最大的威胁是干旱,全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相当于浙江省某些地区一天的降雨量,但蒸发量却达2000毫米以上。全年浮尘、沙尘天气在200天以上。农作物生长、居民生活用水全靠地下水。

和田二中是整个和田地区25万平方千米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汉族高中,准确的说法应该叫汉语言高中,直属和田行署,县级单位,全地区汉族干部群众子女90%以上在该校就读高中,而这些子女的读书问题直接关系着广大汉族干部是否安心工作,和田地区政局社会是否稳定的大局。其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浙江、山东、北京等地援助和田地区教育,不仅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边疆稳定的战略性举措。

该校创办于1958年,占地面积90亩(有分校30亩)。目前有37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教职工114人,大部分是汉族,其中有支教老师35人,约占教工总数三分之一。校本部总的建筑面积为21000平方千米,其中由浙江省授建的之江图书实验楼,之江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建筑面积共计5490平方米,约占全校总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学校主体建筑是建成于1992年的集教学、实验、办公于一体的一幢4层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以当地政府支持及兄弟省市大力援助之下,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发展很快,在校生数从600多名上升到目前的2000多,高考上线率从三年前的20%上升到2004年有72%,现有多媒体教室2个,理、化、生实验室5个,实验能力达95%,图书馆藏书5000册。阅览室订有报刊百余种,校园绿化、美化、硬化井然有序,十分整洁。高大挺拔的白杨、苍劲的柳树、犹如一道道防风高墙。抵御着风沙的侵袭。枝头已泛上层层嫩绿,桃花杏花争相绽放。

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各项制度严密健全,教师工作均与考核挂钩,总体上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格局已形成。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的卫生工作,尽管这是沙尘很凶,昼夜尘土可积一厘米,但教学在卫生时常保持着整洁,楼内地面、门窗台面以至各个角落学生每天擦洗三次以上,学生会、团委检查十分频繁仔细,因此经常保持着洁净光亮,可说一尘不染。

学校对支教老师的生活可谓照顾各至,十分关心,但因条件所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教学工作的软环境。我们浙江支教老师初到该校一月多,但每次去图书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阅览室杂志全是2003年以前的,且多数尘封已久,2004年的新杂志一份也看不到。至于学生借阅就更谈不上了,幸好浙江省给我们支教老师订阅「浙江日报」,但也要相隔20多天后才能看到。高一新生入学成绩从100分到500分不等,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夜自修也只是住校学生,教学、办学观念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浙江援和干部凡在和田市工作的行政干部、医生、教师都统一安排在地委大院调干楼住宿,俗称援疆楼,有专为浙疆援疆干部开设的小食堂,宿舍为两人一套的80平方米套房,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内电话、电脑上网设施齐全,生活条件远比其他省区援疆干部优越,处处显示着浙江省经济发达的大气。

地委大院门口有值勤的民警,有汉族 、维吾尔族。住在院内,安全不用说。自我感觉也膨胀了很多。

报到第二天,学校领导专门为乌鲁木齐、山东、北京、浙江的支教教师及志愿者在红瑞大酒店举行了欢迎宴会。

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马上就开始了,我们来自水质江各地支援和田二中的11名支教老师各自走入了自己的角色,成为和田二中的一员。我接任上届援疆教师沈海飞的高一历史,任高一1-4班历史,每周16节,这里历史课比浙江多排一节,每周4节,并任政史地教研组长,本组历史教师共7名,基本都是青年教师,参加工作不久,热情高,经验少。

作者景生明,甘肃省icon康乐县icon人,1960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icon历史系,学士学位icon,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教康乐一中,担任康乐二中校长,1990年代调往浙江省icon台州一中,曾被选为浙江省笫四批援疆干部派往新疆和田地区icon支教,足迹遍及天山南北。曾获浙江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icon,全国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钟情地方史和民间文学,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临夏州文史资料选辑】等报刊文集。1997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icon发行专著【甘南民变史略】,因其考证翔实,观点持中,且有亲访在世起义者及遗属口述实录,被业界誉为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