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有些人的書法停滯不前,劉恒理事給出了答案,網友認為說得直接

2023-12-23國風

許多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書法總是停滯不前,好像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但想要突破這種風格時,卻是難上加難。針對這一問題,中書協理事劉恒給出了答案,他認為,書法不只是停留在技法的層面上就可以了,這只是一個基礎,而書法最重要的就是字外的綜合性的文化層面支撐。他說,書法不是簡簡單單地寫字,字外功夫十分重要。

劉恒的這個觀點,引起了許多書法愛好者的關註和熱議。一些人認為,書法本身就是道,而技法只是到達這個道的橋梁。恰恰,當代書法的展覽把許多書法愛好者帶到了技的層面之上,缺失的就是沒有那個道。也有人說,講得很精準,為什麽很多書法名家的字總是那樣停滯不前了,原因就是字外功夫不及,整天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水平怎麽能上去呢。還有人覺得,書法是文化的精粹,是提煉出來的文化表達,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有這樣的悟性。

關於綜合修養的問題,其實也是指一個人的才識問題。唐代張懷瓘曾對王獻之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子敬才高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開張於行,草又處其中間。無藉因循,寧拘制則;挺然秀出,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臨事制宜,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意思是說王獻之的行草書不只是行草書,之外還開一門,那就是他的才識高遠。

當然,這個評價恰恰與劉恒所說的觀點是一致的,強調的不只是一個人在書法方面的技法問題,更是把人的綜合修養水平提到了書法的最高制點之上。但劉恒也說,技法的訓練也是必須的,如果沒有技法,也就沒有了通往:「道」的這個制高點的橋梁。因此來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走兩條路:一條是書法所具備的技法水平,但如果想要開啟另外一扇門,那就要去成全自己的綜合修養之路。

當代一些書法名家在個人書法展或者評價他人書法時,往往會得不到許多書法愛好者的認可,他們經常會用這樣一句話來說:都是文化涵養不夠才寫成這樣的。同樣,面對一些書法博士的作品,也會有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書法博士,看起來是博士的學歷,但真正離文化還差得遠。在前不久陳海良的書法個人展上,許多人覺得,他的作品被人說成是超越古人了,但那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真正的功夫還差得太遠。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文化涵養?其實,文化從廣義上來說,它真的是包羅萬象的,從德到道,無不包含文化,而從狹義上來說,文化至少包含了對人的修養、閱歷、學養、情操以及對國學等方面的知識定義。例如以前有人說,這個書法家只會照抄詩詞,而沒有自己的文學修養水平,說的就是他只具備了技法水平,而文化層面的支撐尚且不夠,也就寫不出更精妙的書法作品來。

因此,對於一位書法家來說,就是要在練就一定的技法水平外,更要加強對文化水平的修養,文化不是學歷,修養不是涵養,作為一名書法家,就要修煉自己的內心,豐富自己的涵養,提升自己的認知,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書法作品隨著文化涵養水平的提升中得到更為強大的滋養。書法是自然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這幅蘭亭獎書法作品引爭議:是學古不專精,還是寫得太像?

只寫了六個字的隸書楹聯作品,為何能入選全國書法篆刻展

這幅行書楹聯入展全國書法展,有優勢,也有不足,需要借鑒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