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臨汾的小西天與東嶽廟

2024-08-18國風

制 作 | 枉言
拍攝時間 | 2024年7月29日
拍攝地點 | 山西省臨汾市
照 片 | 34

隰縣小西天,始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
蒲縣東嶽廟,唐貞觀(627—649年)時已存在

隰(xi)縣 小西天 ,又名千佛庵
位於臨汾市隰縣城西鳳凰山巔
由明代東明禪師建立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
初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像千尊而得名
後因重門額題「道入西天」
又為區別城南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大雄寶殿殿內懸塑大多繪塑於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到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之間
經三百余年纖塵不染
大雄寶殿內梁架中的彩繪更是彌足珍貴
是用瀝粉貼金制作的
近似於宮廷的龍鳳和璽彩繪
這種彩畫形式屬明清建築彩畫中的較高等級
是屬於皇室專用的彩畫
由於等級高、造價昂貴,實物保存罕見
對研究明清懸塑及彩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大雄寶殿正面排列的5個相互連通的佛龕
佛龕中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彌勒
諸佛端坐蓮台之上,全身金光
蓮台下,七寶蓮池中八功德水
微波蕩漾,舟楫、仙鶴遊弋
五尊聖佛兩側分立脅侍的十大弟子

大雄寶殿南山墻上塑有
「四方三聖」「四大天王」等佛教故事
殿北山墻上塑造的是須彌山上
33層「忉利天」佛教故事和
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大梁上,八大金剛雄壯威武
梁間壁上懸塑著富麗堂皇的西天「極樂世界」的情景

大雄寶殿天宮樓閣中
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姿態優美
駐立於繚繞縹緲的雲頭之上
殿前勾欄平台上,十二樂伎菩薩

這裏所有的塑像,人體比例適度
肌膚豐滿柔潤,形態生動自然
衣飾線條流暢

最大的佛像3米多高,小的可放於掌中
寺中千余尊塑像雖大部份保存於此
龐大的雕塑群繁而不雜,自然有序
襯托以層層叠叠的天宮樓閣
整個殿內,粉彩妝鑾
既呈現出仙宮佛國的迷人景象
又富於生活氣息

大雄寶殿明間脊檁下方題記板上現有:
「時崇禎十七歲次七月壬申貳拾七日壬子午時上梁大吉
奉直大夫庚辰特用欽授隰州知州浙西戈用忠
將仕吏目郭從善」
墨書題記


上院的大雄寶殿

小西天分為上院、中院、前院
寺院三分之二殿堂均為雙層建築結構
層層疊疊、曲曲折折,曲徑通幽

隰縣小西天下院半雲軒內珍藏著
一部保存完整的漢文大藏經明永樂北藏
明成祖朱棣為報父母生育之恩
於永樂十年(1412年)
敕令在北京開工雕刻
明正統五年(1440年)始告完成

1996年3月5日
隰縣小西天被國務院公布為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蒲縣 東嶽廟 ,位於臨汾市蒲縣城關村的柏山之巔
建立年代不詳,唐貞觀(627—649年)時已存在
東嶽廟地獄府內的明代塑像,大小與真人相同
是封建社會神權統治中意識形態的反映
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

行宮大殿位居東嶽廟中央
面闊、進深各五間,四周圍廊,重檐歇山頂
四周廊柱皆為砂巖雕造,方形抹楞
廊下柱礎多為元代形制
僅前檐明間北側平柱下柱礎石系宋金遺物
行宮大殿宮門額書「東嶽齊天」


戲台

東嶽廟地獄由三面合圍的15孔窯洞組成
正北五孔窯內設五嶽大帝
東西兩邊是十殿閻君
在地獄塑像中,還穿插有「目連救母」
「龍王告狀」「唐王遊地獄」「劉全進瓜
」「胡迪罵殿」等人物造型
從第一殿「陰陽界」,到第十殿「輪回轉生」
140余尊明代塑像,尺度約同真人相等

2001年6月25日
蒲縣東嶽廟被國務院公布為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西天與東嶽廟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