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不一樣的山水樣貌,一樣的清雅韻致

2024-01-01國風

清代畫家受文人畫風影響,喜歡描繪幽深靜穆山水,表現畫家的文人風範。近代畫家在創作中繼承了這一特征,筆下山水讓人聯想到無欲無求的隱逸生活。這幾幅畫,創作年代涵蓋了清代和近代,畫中添加屋舍書齋強調雅意。畫家把描繪山水,當成抒情言誌的方式,充分運用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張崟畫【溪山琴韻】,重點在「琴韻」二字。高山流水遇知音、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們對灑脫風流的文人充滿好感。文人中的道德典範就是君子,用山水贊美文人品質,用琴韻表現文人精神世界的超拔脫俗。文人情懷與山水美景交融之後,就是人們心中的那方凈土。

張崟用色沈穩潔凈,石青、赭石、重墨,用色彩變化表現空間遠近。雜樹成林遮擋住山下書屋,讓人有了探幽的興致。跨過山溪石橋,琴韻旋律令人陶醉。琴聲水聲風聲,豐富了人們的體驗感。畫紙上的二維空間,有了音律之美,變得立體起來。山水畫中也會用到「賦比興」的手法,張崟就是此中高手。

所謂「賦」,直接描繪山水樣貌,畫出真實感。所謂「比」,利用各種細節進行比喻。所謂「興」,就是豐富人們的感受,產生各式各樣的聯想。

張賜寧是清代中期畫家,生活在嘉慶年間。他畫【溪橋山水】也用到了「賦比興」的手法。小橋流水人家,斷腸人在天涯。他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中,看到水墨暈染的畫面,仿佛聽到鴉雀鳴叫之聲。

墨分五色,如兼五彩。清水暈開墨色形成的微妙變化,把無形無質的氣韻具象呈現。講究筆墨變化,註重筆法層次,產生了別樣美感。

【幽居圖】是近代名家袁培基的作品,和清代畫家相比,用色上更加成熟。近代畫家受西方繪畫影響,開始嘗試用傳統技法畫出微弱光感。有了明暗,山石肌理山勢起伏畫的更加真實。袁培基運用青綠技法,勾斫山石輪廓結構,線條抑揚頓挫充滿力道。色彩濃淡有了漸變,表現出石塊凹凸褶皺。

有了真實感的青綠山水,少了奢華之美,多了秀雅之氣。用傳統設色技巧,采用傳統皴點技法,融合中西之後畫的還是清雅山水。山根處多用重筆,山石暗部凹陷處多用重色,結合多遍染色,就有了畫中的效果。

想要作品清雅,構圖也很重要。近代畫家構建山水脈絡的時候,常用曲線表現。比如【山居圖】利用流水走勢,在畫中有一道S型曲線。畫中山勢沒有全景呈現,有了這道曲線,仿佛看到了景外之景。利用人們的想象力加上畫面構圖,讓人人都有參與感,從而想要走入畫中。

品味清雅韻致,需要畫面有代入感。可居可遊,才能身臨其境。感受越真實,感觸越強烈。利用構圖優勢,的確是個好辦法。

從清代畫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喜歡用筆墨表現清幽天然的美景。近代畫家嘗試用色彩、構圖增加畫面的真實感。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是為了讓作品打動人,引發情感共鳴。

遠觀其勢,近看其韻,賞畫當以韻為主。生動自然而又充滿生機,讓人感受文人學養,就是清雅。筆墨構圖提煉出自然山水的美好,畫家心境表現詩情畫意。這就是人們愛看山水畫,喜歡清雅韻致的原因。

山清水秀,吐納雲氣。走入山林,走入詩境,和畫家來一場精神上的交流。有了情與景,就有了濃濃的韻致。

拓展閱讀

畫實景山水,繁而不悶,疏而不空

臥遊山水,戴本孝【湖山佳話】

簡淡清雅,畫紙上的逸趣

用傳統技法畫出新鮮感,鄭午昌【滄海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