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現代著名畫家張培力二十六幅創造性經典媒體繪畫作品賞析

2023-12-26國風

現代著名畫家張培力二十六幅創造性經典繪畫作品賞析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鐘愛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只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於健康和長壽。近現代繪畫中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近現代繪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畫更增添了別樣趣味。

——題記

近現代中國美術史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重要階段。中國畫學在式微之際,因西方藝術的進入也使得自身發生了另外的選擇和深刻變革,出現了從立足中國畫學傳統和立足中西畫法融合這兩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各自產生了足以代表20世紀中國畫發展的名家和流派。期間也出現了「中國畫學衰敗」與「文人畫之價值」不同的判斷和論爭,並由此生發出「國畫改良」、「美術革命」、「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等不同的主張。

近代興學離不開蔡元培「美育」的主張與策動,留學生們在美育大囊下篳路藍縷,興學辦校,意圖透過美育實施確定美術的社會價值和美術家的社會地位。盡管困難重重,但卻矢誌不渝。

同時,中國畫學、西洋畫學、美術學校及其相關問題在近代中國的發展與變動,以北京、上海、廣州表現得最為突出。在這些城市,具有評審性質或沙龍性質的展覽會漸成美術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生活的常態。印刷出版與月份牌畫、漫畫、連環圖畫等新興市民藝術,形成相互之間的促進關系。

總的來說,近現代中國美術史的發展歷程是復雜且多元的,既有傳統的延續,也有對西方藝術的借鑒和融合,同時還有對社會文化生活的深入影響。

觀賞了張培力的新媒體畫作有了震撼和親切感,特別是人物畫,真實又超現實,符合超現實主義的審美,所以就有了尋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沖動。

下面我們來一起分享現代著名畫家張培力繪畫作品。

張培力被稱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他1957年出生於中國杭州一個醫生家庭,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中國美術學院),為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的主任與副教授,在錄像領域裏從事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是中國最早的的錄像專家。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19-B001】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19-B001】2019年作,張培力對於技術的探究早已跨越了藝術領域。當他在紐約布魯古連的高新科技園區New Lab見到世界上最大的3D印表機和3D雕刻機時,從中看到了藝術創作的新潛能——他利用醫學掃描和3D打印技術,把自己身體內在的器官和骨骼還原成可以觸摸和觀察的實物。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全身的骨頭】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全身的骨頭】2019年作。張培力找到了目前精度最高的西門子掃描器,接受了3次全身的核磁共振掃描,從頭骨和大腦,到肺動脈血管和肺結節,將身體完整地轉換成為一組數據的集合。隨後,他在結合3D打印和3D雕刻技術的基礎上,遍訪雕刻名匠,用大理石、瑪瑙等石料作為材料,最大精度地還原身體內部的器官。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密碼】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密碼】2019年作。「身體數據2020」是張培力這批作品的最新命名。「身體數據」關註從社會身體到解剖學身體的多維度數據,而2020是格外值得思考和銘記的一年。在經歷了疫情之後,「數據化身體」已經完全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這是張培力近年來最重要的展覽,他用簡潔而剛猛的藝術形式,表達對於身體與心靈、科技與精神、公共社會與私人感受之間的思考。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模式 1】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模式 1】2020年作。這件名為【碰撞模式 1】裝置,讓兩顆頭顱在電機的驅動下,從軌域的左右兩端向著中央滑行,以「緩慢」、「勻速」、「加速」三種模式進行碰撞。這兩枚頭骨都來自藝術家本人的數據,形態完全一樣,但不妨可以視為兩個個體之間,或者自我的兩面之間,甚或兩種觀念之間產生的矛盾和沖突。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全身的骨頭】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全身的骨頭】2019年作。在冰冷的黑色金屬案板上,藝術家全身的骨骼以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呈現出來。在肉身回歸自然的時刻,白色的骨骼是人留給自然或者同類最後的紀念物。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模式 2】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模式 2】2020年作。此作品正是巨大碰撞聲的源頭。只見一顆放大的鑄鋁頭骨用彈簧懸掛在中央——而令人感到恐懼的是,兩只八、九十年代的空煤氣罐被兩側電磁鐵緩緩拉到高處;隨後,磁力消失,煤氣罐在重力的作用下猛烈撞向頭骨。在程式的控制下,這樣的撞擊周而復始,直到頭骨碎裂。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模式 2】局部。此件作品的心態這就像坐在緩慢爬升的過山車上,隨著頂點的臨近,恐懼和緊張感步步增加。即便碰撞的發生完全在預料之中,但當這一時刻真正來臨時,高分貝的金屬撞擊聲仍然牽動著人們的神經。這種近乎自我淪陷的沖動似乎讓人想起80年代的前衛藝術。絕對不想感受被煤氣罐敲擊頭骨的我,近乎逃離的離開了現場,登上了通往二樓展廳的樓梯。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身體數據2020】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身體數據2020】此作品由白色瑪瑙、大理石以及人造水晶的雕塑零星安置在展廳內,展現出科技與工匠技術結合的古典美感。頭骨與大腦、心臟、腎臟、肝臟、肺等內部器官被編號為「19-B001」及「19-O001」到「19-O007」,均使用溫潤通透的白色瑪瑙進行雕刻,以珠寶展示的方式被放置在LED展示台上。張培力也精確計算了體內的脂肪、血液和水的重量,並且選用了聖安娜黃大理石和人造水晶切割成同等重量。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19-B001】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19-B001】2019年作。此作品是「久仰」的藝術家本人。這是筆者第一次親眼見到張培力——在見到他的頭骨、脊柱、內臟之後。這樣的方式去認識一個人顯得格外的超現實。當張培力站在我們面前時,自以為已經「看透了」他,發現實際上卻是一無所知:他的語音語調、他站立的姿勢、他回答問題時思考的神情……或許用最精確的數據也無法去描述。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器官和骨頭】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器官和骨頭】2019年作。中國當代錄像藝術之父、新媒體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OCAT上海館執行館……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血液總量】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血液總量】2019年作。蘇格拉底要我們「認識你自己」,而這個展覽就是一起「內觀」行為——拋去身份、地位、個性,直面自己的物理內容。借助科技力量超脫肉眼的極限,我們跟隨藝術家深入到皮膚之下,展開對於觀念和心靈的討論。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頭顱與心腦肝】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頭顱與心腦肝】2019年作。

沒有把它當做人體來看,而是當做物」。古希臘、古羅馬的人體雕塑精妙絕倫,米開朗基羅用意大利的卡拉拉白色大理石雕刻出完美而永恒的身體,他想把靈魂從石料中解放出來。而張培力用同樣的大理石雕刻自己的內在身體——不完美,但是無比精確和真實。如果古典雕塑是借助堅固的石料塑造「神性」的形態,那麽張培力的作品則構建了現代科技與崇高「神性」、「精神」、「靈魂」之間的對話。

古代人用藝術來對抗身體的脆弱易朽,而現代人則用科技來「醫治」身體。但是科技真的能解決一切嗎?數據之外,皮膚之下,似乎有一個幻影在這座展廳裏漂浮。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仲夏的泳者】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仲夏的泳者】布上油畫,1983年作,縱172厘米橫170厘米,私人收藏。此作品從形式整體上看是針對傳統錄象概念在觀念與形式主體上的篡改。這種篡改在文化的針對性上是表述著一種時代價值觀的轉換。他借用那些老影片、老錄象進行的觀念篡改性作品其實並不是在表達一種對過去烏托邦時代的反思或者批判。在他的作品面前我們很多的人也許會發出一種嘲笑聲,這種嘲笑也許是針對畫面中那個時代人們癡傻的革命虛無主義情懷的。其實這樣的一種態度是簡單的、農民式的、幼稚的,這裏所說的不是針對影片中的歷史人物,而是我們所有在張培力作品面前產生這樣一種想法的觀眾的。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緊急中的沈思】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緊急中的沈思】有一種人渴望站在高點,堅持對心中的不可言說進行言說,哪怕應者寥寥。腳下是自己能見到璀璨的霓虹燈光。

張培力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生對抗主流:主流的美術創作、藝術教育、審美,甚至主流的系統意識,卻不經意間被「主流們」推向前台:作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作為最早進入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藝術家,作為首個在美院嘗試開辟新媒體系的藝術家。

「我一直沒把自己當主流,更不想把自己的創作當作進入主流的一種交換。」張培力如是說。7月16日起,「確切的快感——張培力回顧展」將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既然】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既然】張培力非主流意識,源自他當年弄的一個名為【30*30】的錄像藝術作品。1988年,主修繪畫的他在杭州海關借了台小攝影機,拍攝了一部時長3個小時的片子:一個人反復地將一塊玻璃打碎、粘合。這部片子在日後被稱為中國的第一部「video art」(錄像藝術)。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休止音符 (正面的吹奏者】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休止音符 (正面的吹奏者】油彩畫布,1986年作。事實上,即使用今日的審美眼光,也沒有人能在這個近乎癡狂的動作影像前站立3個小時將之欣賞完畢。但是張培力當年偶然地抓住了那個瞬間:相比架上繪畫的靜態表現,錄像藝術是動態的藝術呈現。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 X ?】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 X ?】1986年。張培力創作於1986年的油畫【X?】等系列的作品是他在藝術觀念上的第一次跨越,著重強調了藝術的純粹性與莊嚴性,並認為藝術本身所具有的語意的不可知性。

這樣的意識迫使他放棄了業已成熟的繪畫技巧,乃至成為今日知名商業藝術家的可能。他的昔日同窗王廣義,已經成為最「昂貴」的中國藝術家之一。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側面的吹奏者】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側面的吹奏者】1986年作。1994年以後張培力便停止了繪畫的創作,因為他覺得繪畫已經不能給他帶來新鮮感了,他已經沒有繪畫的欲望了。「對我來說繪畫是重復的工作。」他這樣解釋,「如果沒有這樣的嘗試和新鮮感,好像就提不起這個精神。油畫就是這樣。對我來說,現在要畫,可以,但它就是重復的工作。」停止油畫創作以後他開始了其他藝術語言的嘗試。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褐皮書1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褐皮書1號】尺寸可變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作。「其實我想要呈現的就是時間本身,後來我知道安迪·華荷,有個作品是拍攝了一個人睡了6小時覺,效果是一樣的,時間就是內容,反過來內容就是時間。這是繪畫所不存在的東西,繪畫是靜止的。」張培力說道。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褐皮書1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褐皮書1號】尺寸可變 ,照片、手套、信件,1988年作。自那以後,張培力跟「非主流」越走越近。1995年起,他完全放棄了繪畫,專職成為錄像藝術家。在那種中國藝術家群體落魄、不被認可的年代裏,他成為邊緣中的邊緣。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30×30】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30×30】像作品截圖,1988年作。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選擇與堅持,從另一種角度佐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多樣性。張培力突然成為中國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作品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日本福岡美術館等機構廣泛收藏。並作為第一批中國藝術家,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那是被稱為世界藝術殿堂的地方。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水—辭海標準版】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水—辭海標準版】1991年作。於是,張培力的身份開始被廣泛提及和尊敬,而作為中國美院新媒體系的締造者,強化了他成為主流系統內的一分子。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這個事兒有點奇怪。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衛字3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衛字3號】(錄象截圖),60分鐘,松下M3000攝影機,1991年作。「我沒辦法享受進入主流系統的感受,藝術學院裏缺少的是自由的空氣,而我又不想為這些利益得失做交換,我是一個自由散漫慣的人,你要跟整個系統打交道,很多事情你身不由己,現在我的一個結論是,它是換湯不換藥的。這個系統如果不變,加多少新的學科都白搭。」張培力說。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衛字3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衛字3號】(錄象截圖),60分鐘,松下M3000攝影機,1991年作。對於藝術教育上的非主流和去標準化嘗試,張培力明顯不樂觀。如今,「新媒體系」被收編消失,「系主任」張培力成為「副主任」。他在鼓勵他的第一屆畢業生時,這樣說道:「我們警惕教學的物件變成工具的工具,我們極力使學生在教學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並感到愉悅。」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作業一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作業一號】60分鐘的VHS錄象帶6個,Batecam攝影機拍攝,1992年作。正是張培力的身體力行,把國外早已流行的新媒體藝術逐漸納入中國的主流藝術當中,但那並不是他個人的願望。他對於這種主流的創作,一直抱以懷疑的態度。

張培力在2000年代上半階段的作品幾乎停止了使用紀錄手法和帶有研究性質的錄像藝術語言,他著重於創作改編影像現成品的作品,張培力所要強調的是語言的態度,他認為符號本身即是內容。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現場報道物證一號】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現場報道物證一號】影像裝置現場,2009年作。「我特別反對把符號作為一種策略,我特別反對利用一種文化心理,一種固定的觀看或認識的模式。例如非西方藝術家就要帶有某種色彩、文化的特征和符號,才認為有意義。我覺得這樣的東西是比較危險的,這不是在藝術層面上進行思考,而是功利的因素在起作用。」

「(上世紀)80年代那會特別出名的四川畫派,抒情、散文似的繪畫泛濫,在今天看來,它就是行畫。四川的畫現在就變成了一種殼,看上去很有文化。唯一積極的意義就是對'文革’的反駁,但在我看來,這是從一種虛假到了另一種虛假。尤其是畫西藏之類的,內容上是虛假的,在形式語言上也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東西。還有一些畫家,住的是五星級的賓館,拍些照片、畫些素描,就以為抓住了實質?」張培力說道。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的和聲】賞析

當代新媒體藝術家張培力【碰撞的和聲】2014年作。不同的材料帶來不同的表達,繪畫、文本、錄像、裝置,每一種材料都會帶來一種新的表達,張培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於新的藝術語言的嘗試和探索,這種探索性和創造性的精神對於當下的年輕人而言無疑是非常必須的。

在張培力看來,藝術的表現,不應是生活很具體的還原,他排斥純感性的東西,又抵觸刻意的理性。他警惕自己的作品跟當年的四川畫派一樣矯飾、做作。知道什麽不應該去做,那麽正確的道路也許就能顯現出來。

張培力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個人走陌生的路,把杭州所有陌生的路都走一遍,或者沿著鐵路走,帶著好奇心、新鮮感、漫不經心的狀態。他一直覺得這樣的狀態很好。

張培力是中國最早的錄像藝術專家之一,他在業內備受贊譽。他的錄像作品關註於展現人與世界關系的悖論,以隔離而中性的立場,自由和深刻地考慮人與世界的關系,創造出了一個大容量的、綜合性的、強有力的藝術體系。他的作品被多家西方頂級藝術機構收藏,他也保持著在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開個展、三次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唯一中國藝術家殊榮。

中國美術包括山水畫創作不可能不有所變化。雖然就總體而言,山水畫界在民國時期尚未天翻地覆,舊傳統還勉強維持其在畫界的主流地位,但著眼於長遠,當年少數派的努力正勾勒出山水畫的發展前景。

賞名家書法,悅從容人生。讀者們,觀賞了張培力以上這些作品,大家有什麽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很多親愛的粉絲經常光顧本室,給本室增添了動力,還有的給了評論、點贊和轉發,在此表示感謝,沒有及時一一回復,深表歉意,我一個和大家一起互動,我們心連心,愉悅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