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大部份學佛人,是不懂知恩報恩的!

2024-08-15國風

中國有句老話:「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一鬥米抵得十升米,這是在告訴世人,如果你適當輕微地去幫助一個人,那這個人會感激你,對你存有感恩的心。你如果幫助這個人幫的過多了,在原先的基礎上,成倍乃至十倍往上翻,在這樣過多的幫助下,對方不僅不會對你生出感激的心,反倒是怨恨你的心。

幫助一個人,幫助的越多,對方反而越不懂得感激了,這就是人性的醜陋!

為什麽人性會呈現這份醜陋呢?因為人人性中有惡的一面,就是不願意知恩報恩。知恩報恩做不到,更何況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呢?那更是遙不可及!

也正因為如此,聖人在【雜阿含經】中言到:「 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知恩報恩, 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復大恩!

本來世間小恩小惠,人這一生都不應該忘記,更何況是大恩大德呢?但可惜一些愚蠢的人,在小恩小惠面前,還能懂得一點感恩。而面對別人的大恩大德時,卻不僅沒有了報恩之心,反倒要恩將仇報!而這種恩將仇報的事實,在現實當中,還是比較多見的。正因為多見,所以古人才留下了老話:「 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過:「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 一定比不相幹的陌路人更加惡毒, 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明明對別人有大恩,卻不僅得不到別人的知恩報恩,反而被別人恩將仇報,甚至恩將仇報到相當慘烈。這不是寓言故事,而是真實的寫照,甚至是多見的真實寫照!

正因人性如此,難怪大聖人在【七處三觀經】中言到:「 二人世間難得! 何等二人?一者,所不可為行恩,二者, 受恩復報恩。

在自己很不容易的狀況下,還要去幫助別人,這是很難得的行為。所謂不可為而為之,這誠是難能可貴,這樣的人很難得。同樣接受了別人的恩惠,還想著去報恩的人,這樣的人也很難得!

畢竟在這個娑婆世界上,在人心不古的時代,大部份的人在接受別人的恩惠後,是不會想著報恩的,甚至還會覺得別人幫他這是理所當然。正是因為這份理所當然,所以人性的醜陋被放大,甚至是無限放大。也正是因為這份理所當然,以至於這類人,不僅此生修學難得解脫,反而與惡道相應。

就像有人向親戚朋友借錢,借錢的理由,是他想要買套房子或買輛車子,或搞經濟投資。當親戚朋友回絕他的時候,他不會覺得親戚朋友們的回絕,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因為親戚朋友沒有義務,就要借他錢。如果說因為有親戚這層關系,朋友這層關系,就必須要借他錢,那這種所謂的親戚和朋友的關系也太虛偽了!究實而論,這種朋友不交也罷,這種親戚不聯系也罷。

我們修學人,要永遠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有義務就要幫你的。當我們有困難,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人家不幫是天經地義,是理所當然,我們不應該有一絲好的怨言。有怨言那是因為我們修的不好,我們德行不夠。若人家幫了我們,應該要知感恩報恩,應該要想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可惜一些人的人心醜陋,就是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報恩。正是因為這份不知恩報恩,所以才善根斷滅。正如大聖人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中言:「 知恩者,雖在生死,善根不壞。 不知恩者,善根斷滅,作諸惡業。故諸如來稱贊知恩,毀背恩者。」

不要總想著向別人借,借了又不想還,特別是買房買車的事情,自己沒那個資本,就不要充胖子去買。縱然要買車買房,也可以向銀行按揭貸款,為什麽要向親戚朋友去借呢?向親戚朋友去借的時候,往往不少人的目的,是為了不付利息。因為向銀行借錢,必須要付利息,而向親戚朋友借,可以不付利息。甚至很多人向親戚朋友借,根本就沒有給借條,當親戚朋友向他要回的時候,便一拖再拖,甚至根本就不想還了。

若他向親戚朋友借錢,親戚朋友不借的時候,他就會覺得這些人沒有親情,沒有仁義。試問,這種心行與小人有何區別呢?

這也正如聖人在【百喻經】中曾言到:「世間之人亦復如是, 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 背恩之人,亦復如是。」不懂得感恩的人,你再怎麽幫他,他都不會生感恩的心,他只會貪得無厭的索取,而不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有的人可能會說,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就不應該想著讓別人報答你,也沒有必要讓別人感激你。那我反問一句,別人憑什麽就要幫你呢?憑什麽就要道德綁架別人,就要別人幫你呢?別人幫了你,你竟沒有一絲一毫的感恩之心,請問良心何在?請問這種心行還與人道相應嗎?當知,聖人在【增一阿含經】中說:「 當知反復,識其恩養,小恩尚不忘,何況大者?

當然在這個世間,修學的人如何把握好分寸,我建議大家幫助在別人的時候,還是要擦亮眼睛。有德之人可幫,無德之人莫幫。正像至聖先師孔子在【論語】中言:「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同樣,大聖人在【優婆塞戒經】中也說到:「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恒生善心。」對於我們有怨的人,我們不用想著去抱怨,這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善心了。【出曜經.忿怒品】中也說到:「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

一個人對我們有德,我們應該要想著以德報德。那什麽是有德呢?就是對我們有恩的人。就像父母師長對我們有恩德,修學人若在存一些錢時,第一時間應想到的是幫助父母師長,幫助這些對我們有恩德的人。

至於對我們沒有恩的人,我們沒有義務就要去幫助他,如果我們過於幫助那些對我們沒有恩德的人,那我們還拿什麽去幫助,那些對我們有恩德的人呢?

有人對我們沒有恩德,甚至是報怨,那我們保持一顆正直的心就好。不需要對他以怨報怨,但也不必對他以德報怨。否則拿什麽德,再去報答那些對我們有恩有德的人呢?對於這一點,至聖先師孔子的言教,可以說造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