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網友嘲諷畫家的農家土竈,憑空捏造,結果才知道是自己太淺薄了

2024-01-03國風

藝術的創作之源源不斷地汲取自生活的細微之處。畫家「CZH—時光機」構思並完成了一幅描述農村土竈的傑作,然而這幅作品卻引發了很多議論與爭議。有些人懷疑畫家根本未曾親身體驗過農村生活,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土竈。甚至有人稱之為一種完全源於生活在城市超過三代的大膽想象,簡直是太虛幻無實了。

讓我們一起深入解析這幅作品。中心是一個由磚和水泥砌成的土竈,在竈台下方生火做飯,上方烹製美食;竈台的左側有一個木制風箱,稍低於竈台的高度;竈台的右側是墻壁,墻上懸掛著打火棍等廚房用具的木盒子;在竈台前方是一個稍高於竈台的台子,上面擺放著碗、罐子和醋等食品。作為湖北農村的成長者,我對這樣的土竈充滿了好奇心。

但實際上,在我們鄉間,我們的土竈的形態並非如此。網絡使用者亦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首先,大家紛紛關註便利的烹飪位置。由於左側的風箱阻擋了竈台,距離相對較遠;而若直接站在竈台前烹飪,邊烤火邊翻炒菜,將感到酷熱不堪,尤其是在夏天更是難以忍受。實際上,我們家鄉的竈口設在風箱的旁邊,使烹飪變得極為便利。

其次,高台在竈台背後的設計似乎猶有疑議。由於取物十分不便,若站在竈台前,將不得不從熱氣騰騰的鍋的上方伸手取物;或者站在左側取物,如此一來將無法夠到最右邊的罐子。對,的確如此,這似乎是一個問題所在。

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煙囪的位置。當使用土竈來做飯時,如果排煙系統的設計不佳,整個廚房就會被煙霧充斥,墻壁也會很快變黑。然而,有網友指出煙囪是隱藏在墻壁內的。沒錯,我們家似乎也采用了這種設計。還有些人認為風箱應該在右側,認為前方不應有窗戶;還有人覺得畫面過於整潔,認為農村家庭不會如此。

然而,一位來自河北某縣的網友表示,他們老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的土竈就是這種構造,而且80年代這種大竈旁邊還附帶一個小蜂窩煤爐子,用於烹飪。夏天的時候,他們會在小屋內使用蜂窩煤爐,而大石爐則只用於煮饅頭,大概每周使用一次。到了90年代中期,幾乎所有人都開始使用蜂窩煤爐了。

一位甘肅的網友說,他老家也是這樣,他奶奶就是站在風箱這邊炒菜和蒸饃饃。現在有些人喜歡使用風箱,而有些則不再使用,這些方法都可以。可以說,這種設計確實存在一些不便之處。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這種農家土竈的構造究竟能否真實存在呢?我們還未有答案時,一搜網上就發現確實存在這種土竈的例項,其構造和圖畫中的土竈非常相似,直接回擊了那些對其產生質疑的人。

然而,更常見的是其他類別的土竈,即竈口和炒菜區域位於不同位置,需要一人坐在竈口添柴,而另一人則站著烹飪。南方的一位網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於這種土竈在東北地區可能更為普遍的現象。他們所指的設計與南方不再使用的那種有所不同,東北地區通常采用雙竈,並且高度要超過人的腰部。這說明了幅畫的作者並沒有錯誤,他們的創作基於現實生活。關於為何選擇這種土竈設計,很可能與當地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勞動人民總是充滿智慧的,他們必定能夠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說到房子的幹凈程度,恐怕並非什麽大問題。畢竟,藝術的源泉就來自於日常生活,但也有一種超越於生活的高尚。不知道諸位對此有何看法呢?

請問大家的故鄉竈台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