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墨染流年:詩詞到底有什麽用

2024-01-31國風

曾幾何時,我尚處青澀年華,稚氣未脫之際,心中常常納悶:每個學期學習如此詩詞,究竟有何深意?

背誦、遺忘、再背誦,一首首,年復一年的堆積,在記憶與忘記中反反復復。

某個無法確切的時刻,我邂逅了這樣一些詩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還有那一句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我承認那時,我未能全然參透它們背後的深層含義,只單純陶醉於它們給我的美感,那種美,令我驚嘆陶醉。

貧苦的童年,支離破碎的原生家庭,成年之後,被挫折與突如其來的病痛不偏不倚的撞了一下腰。那段痛苦至極的日子裏,對於一個20歲的我來說,這天都快要崩了。

幸運的是我再度咀嚼到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句詩對於我來說真得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它助我走出人生這段灰霾的時期。給予我無比強大的力量與慰藉。

於是

一發不可收拾的

我愛上了詩詞

春天來了,漫步田野,細雨紛紛揚揚,青草悄悄冒頭,感慨春光真好!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明月升起,遙望夜空,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秋風輕拂,楓葉染紅,豐收的季節,曾經與農叟漁父歡聚一堂: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冬日嚴寒,雪落紛飛,三幾好友圍爐而坐,暖意融融,吟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人生失意時,我們借酒消愁,愁腸百結之時口裏不斷吟唱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生高興時,詩人們以歡快筆觸描繪喜悅之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

詩,首先是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然後才是文學。

因為有詩,我們知道人生肯定會更精彩,生活肯定會更幸福,道路肯定會更寬廣;

因為有詩,我們知道險灘過後,大江橫流,越過溝壑,必有高峰,雲層之上,就是陽光。

詩,能讓略顯慵懶的日常瞬間精致,略顯迷茫的情思瞬間閃亮,略顯沈悶的人生瞬間飛揚。

當初,被貶夜郎的李白,憤懣悲慨,一路顛簸,身心俱疲。但在詩裏,他依然活力四射,決不服輸: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蘇軾被貶海南,已到天涯海角,但六旬老翁依然倔強,勇敢地自我解嘲: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宋·蘇軟【縱筆】三首其一)

人生跌入低谷時,文人墨客以堅韌不屈的精神鼓舞自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戰國·屈原【離騷】)縱然前路坎坷曲折,但矢誌不渝地追求真理與理想,方顯英雄本色。

在人生逆境中,我們亦可借鑒古人對困境的超脫態度: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即使身處風雨飄搖之中,也能泰然處之,笑對人生。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它具有如此強有力的穿透力,能夠在無聲的文字間勾勒出生動的情感畫卷與生活哲理,跨越時空的界限,直抵人心深處,如同一盞照亮前路的明燈,在困境中為我指明方向,療愈傷痛,賦予我堅持前行的力量與勇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