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面對理想與現實,曾鞏寫了一首詩

2024-07-04國風

粗飯寒齏且自如,欲將吾道付樵漁。 羈遊事 事情懷 惡,貧病年年故舊疏。

自古幸容元容醉,凡今誰喜子雲書。 何由得洗塵埃盡,恣買滄洲結草廬。

羈遊,是離開家鄉四海漂泊的意思。這首以【羈遊】為題的詩是宋代文人曾鞏的作品。到底經歷了什麽,讓他有無助的感覺,還要從詩句中尋找答案。曾鞏是江西人,從小就顯露了超過常人的記憶能力。據說他學習詩詞文章,老師讀一遍他就能記住大概內容。曾鞏的父親是位底層官員,將他帶在身邊,幫他尋找名師。

曾鞏不負眾望,十二歲就能寫文章,條理分明有理有據。後來他前往太學讀書,認識了歐陽修、王安石、範仲淹等文章大家。曾鞏做事情條理性很強,他喜歡研究事物內在的邏輯關系。故此,他擅長寫策論文章,針砭時弊。宋代的科舉考試,不太看重策論,更在乎「應舉時文」。屢試不第,曾鞏沒有灰心,積極準備應試。到了他快要四十歲的時候,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考試內容以書寫策論為主,這一次他終於金榜題名了。

進入官場的曾鞏初為參軍,而後被調入京城幫助歐陽修整理校對古籍。原本以為可以一直從事古籍整理工作,怎料曾鞏50歲左右的時候生活發生了變故。原本在文史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偏偏讓他外放為官。他先後去過越州、齊州、明州、亳州等地,羈旅漂泊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羈遊】。

曾鞏喜歡粗茶淡飯的生活,他覺得這樣的生活自在愜意。如果還能有機會把他學習的知識傳授給有需要的人,那就更好了。曾鞏渴望穩定的生活,但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每到遷徙赴任的時候,他的心情就由好變壞,開始擔憂一路的行程安排。因為貧寒和疾病困擾,老朋友和曾鞏漸漸變得疏遠。沒有了朋友關心,還要遠行前往不熟悉的地方,曾鞏變得有些焦慮。

曾鞏在詩中提到了兩位古人,元亮是東晉文人陶淵明,子雲是三國時期的文人楊雄。這兩位古人都是賢達之人,曾鞏覺得陶淵明很幸運,人們同情他並允許他隱居鄉野,過著平淡的生活。楊雄不求名利,潛心學術研究是曾鞏的榜樣,還有人會認真研究楊雄的著作嗎?不是說楊雄沒有陶淵明灑脫,而是說楊雄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註定也是孤獨的。

擺在曾鞏面前的一條路是到處做官,擺在曾鞏心裏的一條路是學術研究,兩條路都是孤獨的,無論他選擇走上哪條路,都無法卸去一身疲憊。想到這裏曾鞏有感而發,他什麽時候才能洗幹凈身上的塵土,在一個荒僻的地方買一座草廬隱居不仕。

哪怕選擇了認真生活,難逃羈旅漂泊。懷揣美好夢想,真誠面對現實。曾鞏寫完【羈遊】之後,想必心境也會發生變化,變得更加豁達,變得更加樂觀。

拓展閱讀

獨步山林也能詩興大發,岑參【暮秋山行】
世人對他評價褒貶不一,北宋名臣王安石
寫相思之苦,張先【一叢花令】
有煩心事兒要讀這首【水口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