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最刀人心的一首荷花詞,寫盡世間遺憾,人生種種皆是選擇的結果

2024-05-30國風

踏莎行

北宋·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

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

依依似與騷人語。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詞的大意為:

曲曲折折的池塘邊楊柳依依,偏僻的入水口鴛鴦嬉戲。池面上生長著密密麻麻的浮萍,擋住了采蓮女的行舟。更沒有蜜蜂和蝴蝶傾慕花的幽香,等到紅色的花瓣落盡,徒留一顆苦澀的芳心。

落日的余暉返照著傍晚的潮水,波光粼粼,漂浮的雲層夾帶點點細雨。那多情的荷花仿佛向我訴說著內心的苦楚:當年固執得不肯在春天和百花一起綻放,如今卻只能無端忍受蕭瑟的秋風。

賀鑄是北宋著名詞人,他是趙匡胤的結發妻子賀皇後的族孫,有血緣關系,賀鑄的世祖是賀皇後的兄長。當賀鑄出生時,賀皇後已經離世近一百年了,這份榮耀並沒有給賀鑄帶來多少好處。

他本是底層武官出身,後經蘇軾推薦,由武轉文,依舊沈淪下僚。說來也奇怪,賀鑄僅比蘇軾小十五歲,交集卻很少,也沒有詩詞唱和。相反,蘇軾的學生黃庭堅和秦觀卻都是賀鑄的好友。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限不詳,結合內容來看,極有可能是賀鑄晚年的作品。詞明寫荷花,實際上每一句都寄寓著詞人的身世之感。尤其是「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這一千古名句,寫盡世間遺憾。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上闋起始兩句交代了荷花生長的整體環境。「回塘」的意思是曲曲折折的池塘,誠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別浦」一詞指江河支流的入水口。這裏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手法,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就儲水之地而言,是謂塘;就進水之地而言,則稱為浦,都是幽僻之地。垂柳掩映,鴛鴦戲水,固然可以為荷花增色,但位置過於偏僻,很難被人發現,不易招人愛慕。

上闋第三句是說,前往池塘的水中長滿了層層疊疊的浮萍,采蓮女的行舟無法透過。荷花坐落的位置已然偏僻,即使采蓮女知道此地有荷花,可池中密布的綠萍足以阻擋行舟前行。因此,高潔的荷花便再也沒有被人賞識的可能了,只能花開獨賞,花落獨悲。

上闋第四句是說,既然蓮舟無法前來,那麽能飛的蝴蝶和蜜蜂這兩種昆蟲總該是可以來的吧。令人遺憾的是,荷花固然會散發出淡淡的幽香,但蝴蝶和蜜蜂斷然不會前來。「斷無」一詞,用極其肯定的語氣寄托著無限的哀憐。

如果說起始兩句的荷花地處幽僻還暗含著詞人些許孤芳自賞的心理,那麽蓮舟路斷和蜂蝶絕無則是明顯感嘆自己無人賞識、才不能盡其用的人生際遇。故,上闋最後一句詞人發出了深沈的喟嘆:等到嬌艷的荷花雕零,徒留一顆苦澀的芳心而已,又有何用?

整個上闋明面上句句寫荷花,又處處暗合詞人自身。語意雙關,情致無限。

究竟是什麽阻擋了詞人的上升通道呢?或特許以從內因和外因兩個角度解讀:賀鑄好俠,心直口快,這種性格註定了他在官場吃不開。加上他容貌粗獷,在要求有「官樣」的古代社會自然機會渺茫;北宋官場,尤其是後期,新舊黨爭近乎白熱化,賀鑄又不屑站隊,又有誰還會在意他這個沒落的貴族子弟呢?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下闋起始兩句依舊描寫「回塘」和「別浦」的景色。落日的余暉返照在潮水上,波光粼粼,潮水湧進池塘;流雲夾帶著點點雨滴,敲打在荷花身上。天色已晚,顯然荷花已經經歷過很多個朝暮,飽歷無數個陰晴,而始終無人知曉,無人采摘。詞人自己又何嘗不是經歷過太多的人情冷暖,世事滄桑呢?

下闋第三句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蓮舟不至、蜂蝶不慕、自開自落的荷花心事重重,恰好詞人出現了,於是想將這一切告訴詞人。一個「似」字表明這都是詞人的想象,幻中帶真。

下闋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是全詞最出彩的一句。行文至此,荷花、美人、詞人三者合而為一,花即是人,人即是花。詩人將花開於春天比作「嫁」給春風,很是形象。而荷花「不肯嫁春風」則包含了她不媚俗、不爭妍的高潔的、孤芳自賞的品格在內。既是寫荷花,又寫詞人自己。

但是,正是因為當年自己主動選擇了「不嫁」,才造成了如今的憾事。結局就是紅衣盡脫、芳心獨苦,無端地在蕭瑟的秋風中了結此生。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詞人還會選擇「不嫁」嗎?大概率還是會選擇「不嫁」,追根究底是源於他高尚的人格。因此,最後兩句僅僅是詞人的感嘆罷了。

—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