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是哲學天花板,曾經是,今後也會是

2024-08-24國風

有人說一定要看某某版的道德經,以為這麽說能顯示他對道德經很有研究,實際上隨便你看哪個版本的都行,都看也行。各版本都或多或少有點錯誤,但又無關緊要。有人說道德經被篡改很嚴重,並沒有,現在的道德經依舊是哲學天花板(我封的),看不懂的人篡改不了,看懂的人不會有篡改的想法。只不過轉譯的人在亂轉譯而已,你看原文就行了,全文用了不同的視角在描述同一個東西,是很好糾錯的。

「道可道,非常道」的「道」不是說話的意思,後面的「名」才是說話、描述的意思。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是某種物,當然不是具體的物品,而是抽象的存在。道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和德一樣,道比德更究竟。「德,升也」,道就是化,德是積精全神,道是出神入化。道是周期性的運動,「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單純地轉譯「道可道,非常道」,不好轉譯,比如轉圈、振動,它在變化,所以「非常道」,但是是周期性變化,又會變回去,就是「道可道」,很好理解,解釋反而顯得多余甚至添亂,它是非常道的常道,微觀上是非常道,宏觀上是常道,取決於視野的細膩程度。當然還能有其他理解,但並不是什麽「可以說的道理就不是真正的道理」這種無稽之談。

「名可名,非常名」更好理解了,同一種東西可以命不同的名,同一個名可以給不同的物件,物件就是被觀察者,你是觀察者嘛,你去描述你看到的世界。同一種植物,你叫它玉米,他叫它包谷,你命了名,別人還能命名。同一個名稱,蘋果是一種水果的名字,有人給寵物取名蘋果,有人給電子產品取名蘋果,有人給你取外號叫蘋果,你是他的小呀小蘋果,怎麽愛你都不嫌多。不管你怎樣描述某個東西,那個東西始終是它本身,無所謂好無所謂壞,好壞只是你的感受,你有不同的感受就會給出不同的表達,這些表達只是名,而不是本體,本體無名。

後面的斷句,「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不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前面那種斷句屬於哲學上的內容,後面這種斷句屬於魔法上的內容。天地之始是認知上的起始,不是那種荒謬的宇宙大爆炸的起始,這個天地之始和具體時間無關,不管有名無名,那些物該存在的本身就存在了,「物」也是名,是人給那些東西的大類命了個名叫「物」。天地之始同樣存在那些東西,只是沒有被命名,誰都沒有名字就叫混沌,命了名之後,那個是雞,這個是鴨,有了名才方便人們去認識世界。誰都沒有名字,怎麽方便人們交流?當著面還能給他指,那個東西這個玩意,甚至人家看不到你指的東西。沒在現場又該怎麽描述?那樣的,這樣的,飛的,遊的,誰知道你到底說的啥,大家給它命名為雞,你說雞怎麽怎麽樣了,人家就知道你說的什麽了。

進階版理解,天地之始為道的狀態,萬物之母為德的狀態,意識的散為道,意識的聚為德,散為無,聚為有。水分子密度大就是水,就能被你看見,密度小就是氣,你就看不見了,但是從宏觀上來說,水分子既沒有增多也沒有減少。你能描述的都是你能認識到的東西,你認識不到的東西也就無法被你描述出來了,你認識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你認識到的也不代表是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