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人生的大多痛苦,是因為我們沒領悟痛苦的根源

2024-02-03國風

你有沒有想過,人人都喜歡快樂,討厭痛苦,那為什麽我們的生活、卻總是逃不開痛苦的纏結?人生的種種痛苦,到底源自哪裏?其實人生的大多痛苦,只是因為我們沒領悟痛苦的根源而已。

關於這個問題,古人早已想得很清楚,比如說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就說過這樣一段話——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那麽老子的這段話,大家都有聽過,如果你真正讀懂其中的意義,就可以搞懂痛苦的根源。老子列舉了世人追求的五種事物,每一種都是普通人想擁有、想要獲得的東西。

比如聲色犬馬,這些東西雖然美好,但每一種都可以給人帶來傷害,那麽有傷害,就必定會有痛苦。但這並不是痛苦的真正來源,關鍵在於最後一句: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孟子曾說:食色性也!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並未完全脫離動物的本性,依舊保留對感官生理方面刺激追求的本能,比如喜歡看色彩繽紛的事物,聽好聽的音樂,吃美味的食物。

但一個人如果沈迷於享受這些感官刺激,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些後果與傷害,是在人得到這些東西之後才會產生,那假設得不到,人是否就會沒有痛苦呢?

其實也一樣會痛苦!因為欲而不得,同樣是種折磨。比如肚子餓,你肯定想要吃東西,如果沒有,那就不但要遭受生理上的饑餓,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壓力。

這就存在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你追求這些事物,你會痛苦,你拒絕這些事物,同樣也會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嗎?當然有,道德經說: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這就是方法,這,就是答案!

老子在【道德經】中並不完全否定人性當中的 欲望,雖然他說「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但這些其實都屬於人類正常的追求,只不過人很難將欲望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就像對美食的欲望,很難只吃一頓就讓人永遠得到滿足,相反,只要嘗過好吃的味道,人就自然想要吃到更好吃的東西,胃口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說「欲壑難填」,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煩惱和痛苦也就接踵而至。

老子說「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也就是講,不吃,我們會餓,但是追求吃得太好,又會陷入欲望的無底洞,所以聖人只求吃飽肚子,而不追求豐盛和奢侈,既保留最基本的需求,同時又遠離欲望的誘惑,從而讓自己保持內心安定、精神富足的生活狀態。

西方哲學有句諺語,說「欲望就像海水,越喝越渴」,所以叔本華認為,人總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徘徊 ,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得到滿足之後又會陷入無聊的空虛中去,想要遠離痛苦,就要記住:無欲則剛,有求皆苦,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