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蘇東坡最通透的這6首詩,句句精辟,字字在理,令人醍醐灌

2024-02-19國風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林語堂筆下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

雖然蘇軾已離開人世1千多年,我們卻依然在享受他的精神滋養,對他的詩文贊不絕口,對他的故事津津樂道。

他才華蓋世,風趣幽默。

一生多次被貶,卻始終豁達樂觀,風姿瀟灑。

蘇軾的一生是本性的自然流露,人生和詩文高度合一,他走到哪兒就寫到哪兒,

如果此刻,你正為生活的茍且而焦慮迷茫,不妨來讀讀蘇東坡的這6首哲理詩。

感悟其內在智慧,讓自己也活得通透起來。

面對疾病

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

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

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

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

——蘇軾【病中遊祖塔院】

1073年蘇軾任杭州通判,因病去祖塔院也就是今天的虎跑寺休息。

村路上紫李黃瓜傳來陣陣芳香,僧人不吝惜階前甘洌的泉水,借給他容器讓他隨意品嘗。

這都讓他倍感輕松,病也好了幾分。

在寺廟中小憩,不知不覺進入夢鄉的蘇軾,由衷地感悟到:

平常公務繁忙,無暇脫身,如今借著養病得以讓自己身心安頓下來,也不算壞事。

而「安心」就是醫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中國當代最具思想深度的作家史鐵生,在21歲的時候雙腳癱瘓,再也站不起來了。

他曾經三次自殺,最後終於想明白了: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而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從此他放平心態,開始拿起筆寫作,300多萬字的作品全都是在病榻上完成的。

死後他還將自己有用的器官捐贈出去,幫助他人站立起來或重見光明。

「生命以痛吻我,而我卻報之以歌。」

心安是福,「安心」的確是戰勝一切病魔的良藥。

面對惆悵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東欄梨花】

1077年4月,在徐州任知州的蘇軾,看到東資訊看板桿下的一樹梨花,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略帶感傷的詩篇。

他說,眼前的梨花如雪一般淡淡的白,柳樹也已長得郁郁蔥蔥,柳絮飄飛梨花滿城。

有感於人生短暫,不免心緒惆悵。

但靜靜思考,覺得自己就如東欄那一株如雪的梨花,能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透徹與清明。

一再被貶,偶爾感傷,實乃人之常情。

蘇軾不光會寫豪放詞作,面對現實的困境,他從沒有妥協過,他只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面對惆悵,他在反思,世間紛紛擾擾終將過去。

看淡一切,放下一切,這正是蘇軾最可貴的地方。

清代第一詩人納蘭性德,多愁善感。

他的很多詩篇,都是面對惆悵時寫下來的。

他曾說: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接納自己的惆悵,思考情緒的來龍去脈,會大大增強同理心,自然也會顯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坎坷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蘇軾【東坡】

因烏台詩案,蘇軾被貶湖北黃州。

東坡,並非什麽風景勝地,而是老朋友幫他申請的一片城東的舊營地,是蘇軾一大家子的口糧生產基地。

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月夜,月色如水,被雨沖洗過的東坡也格外幹凈。

城裏的人早已離開,自稱山野之人的蘇軾正在閑遊散步。

當世人覺得此處太荒涼時,蘇軾卻認為這邊風景獨好。

他還告誡眾人,千萬別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他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獨行的聲音。

他說的難道只是自然的坎坷坡路嗎?

才高八鬥的蘇軾,招人嫉恨,險些丟了性命。

現在來到黃州,至少不用擔心生命安全。

雖然要親自種地開荒,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是滿足的,也是達觀的。

拄著拐杖,走在凹凸不平的坡頭路上,可以縱情山水,可以和明月對話。

世俗名利根本不在他眼裏,這難道不是絕好的人間美景嗎?

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心境的影響,但換個角度看問題,很多東西眨眼間就天翻地覆,柳暗花明了。

就像有的人走進沙漠,只看到漫天的黃沙,而有人卻看到了滿天璀璨的星星。

面對職位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公元1084年,蘇軾由黃州奉調汝州,路過九江,順便遊覽廬山。

之後他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對廬山全貌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題詠。

歌詠廬山的詩篇千千萬,唯有這首最獨特。

你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廬山,看到的景致都是不相同的。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誰都懂,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認知局限,難以看清事物的全貌。

其實,位置不同,所見風景也會截然不同。

蘇軾若整日以帶罪之身面對生活,他會唉聲嘆氣,怨天尤人。

當他從事件中脫離出來,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問題時,煩惱就煙消雲散了。

反觀西漢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賈誼,20多歲就官位顯赫,一篇【過秦論】洋洋灑灑,立論通達,眼界開闊。

30出頭,就成了梁懷王的太傅。

想不到有一天梁懷王騎馬摔死了,賈誼非常自責,整天哭泣,得了抑郁癥,年僅33歲就去世了。

賈誼未能從事件中跳脫出來,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直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實在可惜。

面對美景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海棠】

蘇軾被貶黃州,居住在寺廟定慧院的東邊。

這裏雜花滿山,有一株海棠,世人不知其珍貴,蘇軾則視其為知己。

那晚微風拂過,月光下的海棠花高潔美麗。

花朵的香氣彌散在朦朧的霧裏,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回廊。

蘇軾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會睡去。

因此他點燃高高的蠟燭,照耀海棠,不肯錯過欣賞海棠花的好時機。

作為貶謫之人,蘇軾面對無人在意的一株海棠,卻飽含深情。

原來美景是需要人發現,也是需要人欣賞的。

李白也曾說: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李白感嘆天地廣大,光陰易逝,人生短暫,歡樂甚少,而且還以古人「夜間舉著火把遊玩」加以佐證。

蘇東坡和李白相隔300多年,卻有著同樣的心境。

他們都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面對美景,定當好好再珍惜。

不然機會錯過,就再也找不回那時的好心情,也看不到那樣美的畫面了。

面對敵手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公元1100年6月20日夜,蘇軾橫渡過瓊州海峽,離開居住三年的海南,踏上北歸之路,他的長途貶謫生涯終於結束了。

獨立船頭的蘇軾夜觀天象,看參星橫北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

雨停了,風停了。

這既是寫實的,也是雙關,暗示著政治鬥爭的風雨終於停了下來。

他不由得感慨:雲散月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

【世說新語】中記載:司馬道子半夜閑坐,看到天空清朗,明月皎潔,沒有半點雲彩,不由得發出贊嘆。

這時候手下有人說:

「我覺得,如果有淡淡的雲彩在天空點綴,就會更美。」

司馬道子開玩笑說:

「你自己心裏臟,難道還想把天也弄臟不成?」

蘇軾用這個典故,暗暗罵了那些栽贓迫害他的人。

種種栽贓迫害就像被風卷走的雲,而自己的心就像蒼天和大海的清白本色,永遠不曾改變。

他說自己本以為會在蠻荒之地度過余生,對浮沈榮辱也不再介意了。

海南的生活雖然千辛萬苦,但自己無怨無悔。

明明是被人陷害,敵對者巴不得蘇軾死在海南。

九死一生的蘇軾卻高調宣稱這是平生最激蕩胸懷的一次遊歷。

換做任何人,都無法原諒那些陷害他的人,但蘇軾卻瀟灑地說「吾不恨」。

「敵手」是可惡,但是如果你天天記著要報復對方,你就活在自己心的囚牢裏了,痛苦不都得由自己承擔嗎?

卡耐基說:

「正如楊柳承受風雨,水適於一切容器一樣,我們也要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

對於那些必然之事,我們要學會主動而輕快地承受。」

蘇東坡就是那個承受所有必然之事,活得通透,充分燃燒生命的人。

他的詩內藏達觀智慧,讀懂了,你就開悟了。

悲歡離合,生老病死;

成敗得失,順境逆境;

都是人間真相。

順境並非沒有恐懼和磨難,逆境也並非喪失了慰藉和希望。

不管你此刻面對的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妨來讀讀蘇東坡的這6首哲理詩。

對一切境遇都心懷感恩,你就會越活越有力量。

作者 | 幕燈·天涯漫步

圖片 | 幕燈·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