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民謠: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湖州古詩選讀)

2024-07-17國風

東晉初年王敦之亂

「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出自兩晉民歌【建興後江南謠歌】。 建興為西晉湣帝司馬鄴的年號。江南,指長江中下遊以南的地區,是東晉政權所轄區域。東晉王朝建立後,朝廷腐敗,君臣茍安,無心致力於恢復中原,統治階級內部紛爭攘奪,國力更加削弱。對此,百姓痛心疾首,因而便編了這首民歌,辛辣地諷刺了當時統治者的醉生夢死、庸劣無能。全詩如下:

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甑。

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

「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甑。」這句是說,訇然一聲,白色的大瓦缸破碎,將碎片收集起來拼成一個酒甕。這裏有迷信說法。晉五行尚白,白色象征著晉的命運。「甑」,瓦制酒甕,比 「坑」小。這一句為暗喻,用 「白坑」破碎來比喻西晉王朝的覆滅。用「酒甕」比「白坑」小和將「白坑」拼成「酒甕」來比喻晉元帝司馬睿糾集西晉殘余力量,建立了東晉政權,但偏安江左,未能收復中原,幅員越來越小。

「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揚州,東晉時州名,治所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東晉初年,曾兩次變亂。一次是大將軍王敦攻入建康,另一次是他的追隨者錢鳳、沈充等攻入建康近郊。「破」,指被破壞的東西。「敗」,指壞的東西。王敦死後,沈充起兵攻打建康,失敗後回到吳興,晉軍尾追,沿途郡縣受到嚴重搶掠和破壞。「覆」,打翻。「瓿甊」,小瓦甕, 比「甑」更小。以上兩句是說,揚州變亂,朝廷盡管幸而得勝茍安,但也不過是「破」的換成了 「壞」的;吳興之變,幾乎又把這個瓿甊打翻了。言外之意, 東晉幅員越來越小,政權越來越削弱。

吳興武康沈充像

陳寅恪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曾評價說,「吳興及從吳興分出的義興周、沈、錢等則為地方武力強宗,最為豪霸」,錢鳳、沈充是兩個家族的代表人物。「三定江南」後,瑯琊王司馬睿在瑯琊王氏等北方士族和江南豪門的共同支持下,特別是王導和王敦一文一武的輔佐下,漸漸穩定了江南的局面,並於公元317年建立起東晉朝廷。沈充,吳興武康人,少習兵書,頗以雄豪聞於鄉裏,深得王敦器重,任參軍。經沈充介紹,錢鳳也成為了王敦的主要謀士,不離左右。晉元帝死,晉明帝繼位,王敦約沈充共同起兵,進擊建康,並任沈充為車騎將軍。沈充回吳興征調以家族子弟為主力的地方武裝的支持。王敦自武昌舉兵東下,王敦兄王含亦摧沈充會師,沈充自吳率眾萬余人響應。最後兵敗,錢鳳、沈充先後被殺。因為錢、沈兩人均為吳興人,此事件對吳興影響至深。

吳興長城錢鳳像

【建興後江南謠歌】這首民歌以 「破」的、「壞」的,比喻東晉政權的腐敗; 以 「白坑」拼成「甑」、 「瓿甊」等一個比一個小的常用器物,比作東晉幅員越來越小,這種比喻和暗喻的手法,是民歌所常見的形式之一。這種在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之下,雖不敢明言、確指,但其所指,廣大百姓心中是明確的,是心照不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