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題金山畫像】
宋·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自題金山畫像】詩作於公元1101年五月,蘇軾途經潤州金山寺時所作。當時距蘇軾去世僅兩個月,年逾花甲的他回首一生,感慨萬千。
詩篇開篇以"心似已灰之木"描述心境,"身如不系之舟"表達漂泊之感。這種憂傷情懷源於蘇軾多舛的人生經歷。然而,作為一位豁達曠達的文人,蘇軾並未沈湎於哀愁。
末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展現了蘇軾獨特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最大的功業不在官場,而在被貶謫的三州。這種自我調侃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感悟,體現了蘇軾特有的豪放風格。
全詩莊諧並濟,直中有曲,充分展現了東坡詩歌的獨特魅力,令人擊節嘆賞,深受感染。
-2-
【采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清·納蘭性德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這首【采桑子】是納蘭性德的愛情詞作,創作年份不詳。全詞朦朧隱晦,難以確定具體所指,但似乎表達了對情人的深切懷念。
上闋描繪蕭瑟雨夜的氛圍,刻畫孤燈無眠的寂寞心境。"瘦盡燈花又一宵"不僅寫燈花,更暗示心中的憔悴。
下闋承接上文,進一步訴說徹夜未眠的苦悶:"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無論清醒還是沈醉,心中始終縈繞著那個人。末句"夢也何曾到謝橋"與晏殊【鷓鴣天】中"又踏楊花過謝橋"形成對比,凸顯詩人的孤苦淒涼。
全詞以清婉筆調抒寫相思之情,語盡意不盡,意盡情不盡。納蘭性德以其深情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在悼亡詞中獨樹一幟,令人動容。
-3-
【玉樓春·春恨】
宋·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這首詞作時間不詳,以閨中人的口吻抒寫相思之苦。全詞感情真摯,情調淒切,藝術魅力迷人。
上片開篇描繪春日長亭古道,襯托離別氛圍。"年少拋人容易去"道出少女無語凝咽,而戀人輕易離去的場景。"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兩句極寫相思之苦,意境優美。
下片以反語對比無情與多情,突出多情者的痛苦。"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反襯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意。"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以誇張手法強調相思之情無窮無盡。
全詞透過白描手法反映思婦心理活動,不事藻飾,無需典故,婉轉流利,藝術效果出眾。詞中蘊含對人生短促、聚散無常的感慨,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體悟。
-4-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
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鬥帳掩流蘇。
遺犀還解辟寒無。
這首詞疑為李清照年輕時期作品,描繪貴族女子傷春情懷。雖與其早期風格有異,但藝術手法精湛。
上片以"髻子傷春慵更梳"點明主人公心境,繼而以"晚風庭院落梅初"和"淡雲來往月疏疏"勾勒淒清景象,情景交融。
下片透過描繪華美室內陳設,反襯女子內心淒楚。"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鬥帳掩流蘇"展現富貴生活,"閑"字暗示主人公心緒低落。末句"遺犀還解辟寒無"以設問形式,進一步刻畫詞中人觸物傷情的性格。
全詞煉字惟妙,不著雕痕,未直述愁容卻愁態畢現。運用正面描寫與反面襯托,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深刻生動地刻畫了一顆孤寂的心。
-5-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宋·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這首【鷓鴣天】作於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夏末秋初,蘇軾謫居黃州第三年。
上片描繪雨後鄉村景色:遠處林山相接,近處竹墻環繞,蟬鳴草長,白鳥翻飛,紅荷細香。詞人用推移鏡頭手法,由遠及近勾勒出幽靜清雅的環境。
下片刻畫作者形象:傍晚時分,詞人拄杖漫步村邊小道。末兩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點明主題,表達詞人得過且過、消磨歲月的心態。"殷勤"暗含感慨,"又得"一詞尤為關鍵,揭示了作者消極的人生態度。
全詞透過景物描寫和人物刻畫,巧妙呈現了一個抑郁不得誌的隱者形象,反映了蘇軾謫居生活的心境。詞作婉轉含蓄,意境深遠,堪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