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七七事變」前日軍對華諜報活動無孔不入,細思恐極

2024-07-07國風
87年前的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

「七七事變」是近代日本「大陸政策」付諸實施的必然結果。「大陸政策」是日本不甘地處島國,圖謀向以中國為主要目標的大陸進行武力擴張,進而稱霸亞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總政策,這也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擴張的主要思想來源。

由此,在近代歷史上,日本屢次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戰爭。間諜特務活動是日本對外侵略必不可少的手段。日軍每次對華侵略行動的背後,都隱藏著大量的間諜活動。

日本對華諜報活動的歷史由來已久。19世紀末的甲午中日戰爭後,「七七事變」之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日軍的間諜活動更是變本加厲,無孔不入。

01

諜報組織及人員

日軍諜報組織嚴密、計劃周全、主體眾多,看似普通或者隱蔽的活動,才是日軍諜報活動的核心構成部份。

日本於1878年成立的參謀本部,專門負責對內、對外的軍事策劃和諜報。參謀本部是制定侵華政策的大本營,也是常設性專職諜報機構。

日本首任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

日本人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情報搜集活動,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成立於1901年的日本「黑龍會」。其主要成員為在中國活動的日本浪人,在中國從事搜集情報、暗殺、販運鴉片等侵略陰謀活動。

隨後,日軍先後在中國台灣、旅順、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等地陸續建立了無線電偵聽站,隨時截收和破譯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密電。

日軍參謀本部除在駐中國各地領事館設立武官室外,還先後在中國很多城市建立特務機關,長期派有「駐在員」。日軍海軍也在中國主要城市設有特務部。

這些常設機關和人員分布於中國各地,發揮著組織日常諜報工作的核心作用。一些重要的諜報活動及骨幹人員,則由參謀總長直接領導。

關東軍特務機關是日軍最大的間諜情報機構,先後策劃了挾持溥儀、上海事變、制造偽滿傀儡政權等陰謀。

溥儀(中)等人合影

近代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和西方列強一樣,先後在中國各地設定了很多領事館。日本以領事館作為其侵略據點,不斷向中國內地滲透擴張,在各戰略要地設定各種警察機構。

隨著中日矛盾的不斷升級,日本非常需要有關中國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抗日活動及思想方面的情報(日文均稱「諜報」),駐華領事館警察機構由此擴充套件了情報職能。

在被日軍占領的中國各地「日本領事館警察署」內,設有「高等系」「高等課」「特高課」等部門,配備了「高等警察」(亦稱「特高警察」)、「特務警察」、密探(密偵、間諜),負責侵華特務活動和諜報活動。

日本憲兵隊也與之配合,增設了特高課兼管反間諜工作。

特高課的大頭目則是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賢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在中國東北秘密組織了一個龐大的漢奸網,並且利用風月場所作為大本營搜羅情報,還販運、開辦鴉片煙館,借此控制麾下的中國和白俄情報人員。

他一手策劃成立了偽「滿洲國」「華北自治運動」等。他的得力幹將就包括川島芳子等人。

土肥原賢二

日方在透過常設機關和人員 對中國進行調查的同時,不斷派遣諜報人員打著調查、參觀、旅遊或行商的幌子,來華進行諜報活動。

同時,日方在中國不斷發展和訓練新諜報員。例如由大使館人員、各地特務機關人員收買各地相關機構工作人員、收買漢奸;拉攏中國各地的日本商人,讓他們利用所雇的中國店員調查各地的交通要道等。

日本對華諜報主體形態眾多,有陸軍系統也有海軍系統,有長期派遣的,如駐在將校、管理將校、使館武官、研究員、駐軍等,也有短期侵華日軍、臨時派遣的諜報員等。除了公開身份的軍隊人員,還有身份隱匿或半隱匿的留學生、派遣員等;不僅有一般的諜報人員,也有專業技術人員,如陸地或水文測繪員、獸醫、會計、醫生等。

經過長期的苦心經營,日軍在中國大致建成了諜報組織網絡,情報點遍布中國各地。

02

諜報目標及內容

隨著對中國侵略的加深,日本對中國進行著各方面的情報即兵要地誌的搜集工作。

「兵要」即用兵之要,「地誌」即地方誌、地理誌。「兵要地誌」則指根據作戰需要,對某一地域進行綜合記述和評價的一種軍事資料。

日軍在華收集的情報和編制的兵要地誌調查報告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地質、氣候、山嶽、郭要沖、河海、礦產資源等自然條件;二是當地的政體法令、語言、風俗人情、宗教文化、教育情況、商業稅法等社會因素,有助於戰時及戰後統治。

這其中,軍事地圖是重要的基礎資料。

清末,草創中國近代陸軍,創立陸軍測繪學堂。民國時期,從中央到地方方成立了一批陸軍測量學校,並且對各地進行了兵要地誌調查和地圖測制。這些軍事測繪成果,成為日軍偷竊的重要物件。

在日軍對派赴中國各地的諜報人員的要求中,調查當地的兵要地誌成為重要任務之一。

日軍印制的【長沙近傍圖】

1.軍隊及武器裝備

在對中國軍隊的調查方面,日軍將其分為「正規軍 」「非正規軍」和「共產黨軍隊」三類。所謂的「正規軍」即民國政府的軍隊,又按照省份或軍政機關分類;「非正規軍」則包括保安隊、公安局、警務局以及主要鐵路警備隊等。

日軍對調查專案劃分得十分詳細,包括部隊番號及司令部所在地、各級指揮員姓名、駐紮地、編成概要、征募地、兵力等。

對中國軍隊的調查內容裏,細致至人員和馬匹數量、武器、裝備、通訊網、俸給等;在對「共產黨軍隊」的調查裏,細致至紅軍在西北的進軍路線圖和根據地等。教育訓練所的情況,可以幫助日軍判斷中國軍隊的素質和戰鬥能力。

日軍的調查專案中還設有「色彩」一 欄,記錄的是所調查的中國軍隊的背景及派系、對日態度,有些還涉及駐軍與當地民眾之間的感情關系。調查部隊的背景及派系,有助於找到分化或離間的突破口;了解部隊的抗日立場,也能為策反提供線索。

關東軍繪制的中國東北陸軍部署圖(局部)

對於當時年輕的中國空軍,日軍的諜報也沒放過。諜報內容主要集中在空軍的飛行能力、基地的兵要地誌和綜合狀況。

例如岡部猛受日軍派遣,對中國空軍進行調查之後匯報:「可以判斷已經具備優良素質,並且在短時間內能夠學到充分的戰鬥技術」。滿洲航空株式會社駐上海事務所對中國空軍進行調查之後,也報告了類似的情報。

由此,日方根據諜報情報編成中國空軍兵要地誌。內容包括中國空軍的組織構成、飛行員人數、擁有的機種及機數、駐紮地,各飛行大隊和中隊的職能、隊長及隊員姓名、機種及其數量、駐紮地,各航空學校、航空工廠的概況,防空委員會下屬各部門,以及防空學校的防空能力、駐紮地等。

同時,中國空軍所有機場的地點、名稱,按比例繪有各機場及其所在地附近的平面圖,機場設施分布以及周邊的道路、河流、地形等。

另外,日方從外國相關人員手中獲取了補充情報,包括以飛機的原始名稱為主線,對中國空軍各種飛機的制造國家、機種、發動機型號、用途、進口數量等詳細資料。

2.軍事實施及國防工事

日軍對中國軍事實施及國防工事的諜報內容,主要是防禦配備,包括防線的走向,碉堡、炮樓和兵營的所在,防線周邊的城鎮村落、道路、河流橋梁的分布狀況等。

這類情報非常詳細,細致至構築防禦陣地使用的材料和堅固程度,規模(堡壘和塹壕的長高寬等)、使用的建築材料、可以容納的士兵數、重武器配備情況、陣地前地形等。

對於機場和國防工事這樣的大型工程情報,日方除了透過派遣諜報員進行實地測繪、找當地人探知、收買中方有關關鍵人物這些渠道獲取之外,有的是日軍利用飛機偵察到的。

日軍對上海媒體的情況調查表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必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日本人也深諳此道。兵要地誌也即軍事情報,是輔助決策者制定軍事戰略的重要基礎。

從以上諜報活動來看,在日本全面侵華前,日軍的各種調查顯然都在為進攻做精心準備。

「七七事變」前,日軍對中國的軍隊組織系統、兵力及作戰力量部署、裝備和後勤以及國防工事等方面,可以說「了然於胸」,也即發動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準備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1936年4月,日本將華北駐屯軍升格,司令官由少將級別升為中將級別,並且改由天皇親授。同時,擴大在華駐軍的規模。

1937年7月7日,非法駐紮於北京豐台的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實彈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 向中國軍隊挑釁、發動進攻,「七七事變」爆發,隨即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中日戰爭爆發後,外務省警察憑借其以外交、司法、情報、軍事融為一體的獨特優勢,成為「治安維持」的主要力量,密切配合日軍、憲兵,在對中國人民的搜捕和對中國抗日武裝的鎮壓等方面發揮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謹願我們能以史為鑒,加強國防意識,堅決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不給敵對勢力可乘之機,鞏固社會穩定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