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就地取材開展宣傳,新四軍美術工作者的多種創作方式

2024-08-08國風

新四軍美術工作者的革命意誌與藝術創作能力齊鑣並驅,堅決且出色地執行了黨的文化路線,起到了發動群眾、鼓舞鬥誌的作用。新四軍美術工作者的美術活動指的是圍繞發動群眾、對敵作戰動員、揭露日偽當局等鬥爭宣傳而展開的具體美術工作,主要包括繪制墻畫、辦報(畫)刊、美術設計等內容。

楊涵 【軍民一家】 31.5cm×42cm 黑白木刻版畫 1946年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繪制墻畫

沈柔堅曾撰文回憶其在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所參與的美術工作,「繪畫組初期的工作是墻畫宣傳。行軍時,繪畫組同誌與打前站的尖兵們一起,走在大軍的前頭,邊行軍邊作畫。大軍足跡所至,無論是城鎮還是鄉野,只要有墻可以利用,即繪上墻畫。用簡明的繪畫形象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有時一天行軍七八十裏(約合35千米到40千米),還要繪制十幾幅墻畫。

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美術組在開化縣署前門的荷花塘北面墻壁上繪制了大型壁畫【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吳聯膺回憶其在浙江西南部的遂昌縣抗敵時用了兩個多月畫了兩幅壁畫,一幅是【馬革裹屍還】,另一幅是【犧牲為民族】,皆高兩丈(約合6.7米)有余、寬一丈(約合3.3米)有余。墻畫繪制完成後是不可移動的,故而美術組戰士又找到了在布上繪制宣傳畫的方法,使畫完的作品可以在連隊和人民群眾中流動展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的洛井、史舟、白艾曾繪制了一幅大型壁報釘在墻面上,為後續部隊戰鬥宣傳之用,後來部隊改變了行軍路線,這幅壁報因未能收回而就此散失。隨著許多房屋的損毀,如今已經很難看到當年那些氣勢恢宏且凝聚著戰鬥力量的壁畫、壁報,只能在一些新四軍老照片裏依稀窺得蹤跡。

米谷 【一夜之間】 38.5cm×31cm

紙本水墨 1948年 中國美術館藏

辦報(畫)刊

新四軍軍史研究專家魏蒲等人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蘇省鹽城軍分區黨史辦公室分別整理了【新四軍和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報刊簡介】。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新四軍共有各類刊物百余種,其中辦報主體是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局(分區)以及新四軍各師。新四軍美術工作者一方面參與主要報刊的美術編輯工作,如賴少其曾任新四軍政治部主辦【抗敵報】的美術編輯、魯莽曾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報【江淮日報】的美術編輯,另一方面又創辦畫報、畫刊,如呂蒙、賴少其在新四軍進駐雲嶺時期創辦了【抗敵畫報】【老百姓畫刊】等。

莫樸 【清算】 90cm×116cm

布面油畫 1948年 中國美術館藏

據【新四軍和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報刊簡介】介紹,新四軍美術工作者創辦的畫報、畫刊有【抗敵畫報】(1938,呂蒙、賴少其)、【老百姓畫刊】(1938,戰地服務團美術組)、【先鋒畫報】(1941,後改為【蘇北畫報】,胡捷、蘆芒等)、【拂曉畫報】(1941,張景華、張力奔等)、【先進畫報】(1942)、【兒童畫報】(1942,三師)、【華中少年畫報】(1942,三師)、【七七畫報】(1943,武石、焦心河等)、【蘇中畫報】(1944,凃克等)、【前鋒畫報】(九分區政治部)、【前哨畫報】【火線畫報】(謝景深等,六師)、【戰鬥畫報】(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等。新四軍及其美術工作者所辦的報刊、畫刊主要采用四種印刷技術,即木刻印刷、石印、蠟(油)印以及鉛印,其中木刻版畫最為普遍。

劉峴 【鞏固團結抗戰到底】 9.1cm×10.2cm

黑白木刻版畫 1938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美術設計

新四軍美術工作者對美術設計工作涉獵較早,如舞台設計、服裝道具設計等。此外,美術工作者還參與了新四軍的一系列書刊設計,包括上文提及的畫報、畫刊設計。新四軍書刊設計是一個很有學術價值的研究課題,有學者對新四軍書刊的字型、封面、版式等設計要素進行了分析,認為「新四軍報刊設計不僅將設計創作者的個人風格、民族的風格和時代的風格融合到抗戰報刊設計藝術當中,而且在設計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抗戰報刊的設計風格和設計原則」。

談及新四軍的美術設計工作,不得不提到新四軍的臂章設計。1937年10月,在新四軍剛成立不久之時,時任軍長的葉挺就指示美術工作者設計新四軍臂章。新四軍一共使用過六種臂章。呂蒙(按:另有一種說法是該臂章為馬達設計)等人受八路軍「抗敵」臂章的啟發,設計了一個身背鬥笠、左手持槍、右手指向前方的戰士形象,並在左下方標明了「抗敵」二字。這個臂章表明新四軍開赴前線英勇殺敵的決心。我們比較熟知的臂章則是1941年華中魯藝美術教師莊五洲、許幸之設計的「N4A」臂章。該臂章最初為黑、白二色,莊嚴、肅穆。「N4A」印在橢圓白底之上,上方印有「1941」字樣,左、右各印有一枚五角星。後來,「N4A」臂章被簡化為僅有「N4A」字樣的藍白色臂章,線條流暢、醒目有力。

莊五洲、許幸之1941年設計的「N4A」臂章

「抗幣」是新四軍為了保障抗日根據地經濟穩定而發行的一種紙幣。1942年,沈柔堅為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鹽阜銀行設計了一套「抗幣」——深藍色圖案印在牛皮紙上,另有鈐署銀行名稱與行長名字的兩方朱紅色印章。1944年,新四軍七師美術工作者吳耘為大江銀行設計了一套用來對抗「偽幣」「法幣」、穩定抗日根據地經濟的「抗幣」,即「大江幣」。這套「抗幣」吸收了民間美術中的「牛印」「掛浪」「門畫」等藝術形式,很受根據地百姓歡迎。

沈柔堅1942年設計的「抗幣」

其他美術工作

除了上述主要的美術工作外,新四軍美術工作還有其他多種形式。比如,美術工作者充分利用繪畫和木刻技能,創作漫畫、連環畫以配合抗敵宣傳,豐富了根據地的革命文藝氛圍。呂蒙、莫樸、程亞君歷時四個多月,於1942年10月創作完成了111幅連環木刻畫【鐵佛寺】。這組作品在新四軍部隊中和淮南抗日根據地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呂蒙 莫樸 程亞君 【鐵佛寺】(之一)

11cm×14cm 黑白木刻版畫 1942年

1942年,蘇北鹽阜區美術工廠成立。「1946年3月,以原鹽阜區的蘇北美術工廠為基礎,另外增加洪藏、丁達明、吳聯膺、陳強、錢小惠、嚴學優、王霜等人,在清江市正式成立華中美術工廠,直屬華中文協。」美術工廠主要承擔繪制領袖頭像、設計書籍封面和商標等工作。美術工廠是戰時特殊的美術部門,既有從事生產活動的經濟實體性質,又是抗日根據地和新四軍的內部直屬機構。

為了更好地利用美術技能來發動群眾、鼓舞對敵鬥爭,新四軍美術工作者還從事美術教育及培訓工作,美術創作隊伍因而得以不斷壯大。華中魯藝在1941年2月成立,淮南藝術專科學校在1941年4月成立,抗大各分校也開展了很多美術教育活動。1945年4月,鹽阜地區曾組織九縣文工團於楊集鄉集訓,蘆芒、洪藏擔任美術教員。同年8月,阜寧、阜東等九縣文工團整編合並成為蘇北區黨委領導的蘇北文工團。

王麥稈 【放回來的爸爸】 33.9cm×42.4cm

黑白木刻版畫 1948年 中國美術館藏

美術工作是新四軍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相較於文字宣傳,人民群眾更樂於見到墻畫、畫報、漫畫、連環畫等宣傳形式。新四軍美術工作者堅決且出色地執行了黨的文化路線,發揮了發動群眾、鼓舞鬥誌的積極作用。

本文節選自【中國美術】2024年第3期

【壯誌丹青:新四軍美術工作者群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