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陳子昂詩歌三首,慷慨悲涼,有建安風骨

2024-07-23國風

陳子昂是初唐詩文革新的主要人物,和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並稱為仙宗十友。他流傳下來的詩歌有100多首,詩歌風格雄渾蒼勁,慷慨悲涼,骨格崢嶸,寓意深遠。

其中優秀詩作頗多,【白帝城懷古】【登幽州台歌】【晚次樂鄉縣】【燕昭王】等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選擇三首詩歌來欣賞。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這首詩作於武則天光宅元年即684年,當時陳子昂二十六歲,他躊躇滿誌,懷著遠大抱負離開家鄉四川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朝廷上書,求取功名。

臨行前友人設宴餞行,他就寫了這首詩與朋友告別。送別的宴席一直持續到天亮,從夜晚的燭光縷縷,到黎明的月隱高樹,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和隱隱的哀愁。

【度荊門望楚】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遊歷楚地的感受。詩歌寫楚地風光,視野開闊,筆法細膩、結構完整,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沒有一般人的羈旅憂愁,只有暢遊之樂,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詩歌語言精練,表達清晰。首聯直接交代行程,頷聯頸聯描寫遠近景物,尾聯以楚狂接輿自比,直抒胸臆。詩人胸懷大誌,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但是陳子昂最出名的還是【登幽州台歌】。詩人雖然胸懷大誌,有著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但始終沒有被武則天重用,屢受打擊,心情非常郁悶悲憤。他登上幽州薊北樓,憑欄遠望,悲從中來,發出了憤激的吶喊。

【幽州台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古體詩,短短的四句,兩句五言,兩句騷體,二十二個字,看起來極其平常簡單。但是它字字珠璣,顆顆有力,就像是從弓箭裏發射出來的。

歷史的長河悠悠,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前面的人都去了哪裏,無人訴說,只有一堆歷史的灰燼。就譬如這幽州台,只剩下斷瓦殘垣。

後面的人一定會緊跟上來,但是永遠也看不到他們,僅僅只能知道自己所在的樣子。人生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殆盡。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此時詩人仿佛看到前面的屈原,看到賈誼,他們也曾經來過,也曾經站在幽州台上,擡頭問天,低頭嘆息。

人生如此短暫,理想抱負還沒有實施,就要被無情淹沒。難怪秦皇漢武一心要燒汞煉丹,下海尋仙。但陳子昂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在詩歌裏發出一聲嘆息。

陳子昂登上幽州台,想到自己處在大唐武則天興盛時期,滿腹才華無法施展,一腔熱血,遭到拒絕,充滿了痛苦和悲憤。他登上幽州台,為懷才不遇,為虛度年華發出強烈的吶喊。

總之,陳子昂的詩歌,特別是這首【登幽州台歌】,都有一種建安風骨。詩歌雖然清俊通脫,慷慨悲涼,但都洋溢著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詩歌富有感染力,總能引起後人的感情共鳴。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