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三十六章:說老子是陰謀家的人,根本沒讀懂這六句話

2024-06-09國風

【道德經】三十六章講了一句如雷貫耳的老子名言:「 柔弱勝剛強。 」雖然這句話從小聽到大,但有多少人能聽懂其中的含義?為什麽越是強者看起來越弱?老子憑什麽認為水是強者?而他又是怎麽被冠以「陰謀家」稱號的?【道德經】三十六章到底講了什麽?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將欲歙(xī)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憑借本章,老子喜提「陰謀家」稱號兩千多年。起因是一個叫韓非子的戰國法家學者,後來又被廣泛套用到兵法、陰陽、奇門、縱橫等術中,其原意被一再歪曲,陰謀之說反倒駕馭得爐火純青,故而「陰謀家」的帽子便坐實了。這一章究竟有多厲害,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第一句: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這一句是說,想要閉上的,必然先張開。歙,為合上之意。拿我們自己來說,想要吸氣,就必須要先呼氣,有誰能連續吸氣卻不呼氣呢?這是違背自然法則的。再如,我們沒有感覺餓的時候,其實胃裏是滿的,如果到了午餐的時點就機械地吃,結果吃不了幾口就飽,自己反而吃得不盡興。這時候不妨等一等,胃裏的食物消化殆盡了,再吃東西,必然是大快朵頤。

但是有一個前提,我們不能為了吃得盡興,就先餓著。很多人吃自助餐前,都會刻意少吃,或者幹脆不吃,就為了能吃回成本。其實大可不必。買的沒有賣的精。更重要的是,這樣反而會擾亂身體的生物鐘,胃在極度收縮的情況下,突然又極度擴張,這樣顛倒了順序,不是在養胃,是在害胃。

第二句: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這句話,很多人經常用到,是說老天要滅掉誰,就先讓這個人張狂。在很多末代王朝的君主身上,都得到了應驗。比如「文足以飾非、智足以拒諫」的商紂王、隋煬帝,都是不停地武力擴張地盤,然後大修宮室,聲色犬馬樣樣不落,極盡張狂之能事,最後連祖宗的江山社稷都賠進去了。

其實這都是「事後諸葛」。沒有人會為了削弱一個人,而先幫助這個人變強的。這盤棋實在太大了,不可能下完。比如,為了讓一個人破產,或是變窮,先幫助這個賺錢,賺足夠多的錢。這合理嗎?莫說賺錢這檔事並不容易,就是有渠道有人脈,要賺到多少錢才算發財了呢?才能達到讓一個人栽跟頭的要求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第三句: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按照前兩句的邏輯,這一句應該是說,一個人發展正興盛時,上天要廢棄他。其實並不然。這裏的「廢」字,並不是指要廢掉一個人、一個國家。這與「道」的內涵不符,前面咱們讀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不會刻意對誰好,也不會刻意對誰壞。這裏的「廢」是指廢掉一段關系。

在什麽情況下會廢掉一段關系呢?「必固興之」,就是要先去接近一個人,接納一段關系,用現在的話說叫試錯。比如我們要進入一家公司,怎麽知道這家公司適不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呢?光從外面看,每家公司都很好,所以需要我們走進去,切實感受,再來判斷自己的去留,這樣才足夠客觀,也不會失掉一次好機會。

第四句: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這一句也被很多人曲解為老子在教我們使用術數,上天要取走一樣東西,會先給你這樣東西。其實並非如此。老子不講術,講的是「道」。道包含術,術是後人在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謀略戰術,而並非蘊於萬物之中的大道。

實際上,這一句老子是在告誡我們,「取」和「與」是相輔相成的。你得到的東西,如果不好自珍惜,很容易就會失去。比如愛情。 我們常說有一種人叫「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是勸人好好珍惜枕邊人。世事難料,不要看著現在很美好,離別可能就在下一秒。再比如財富,你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也可能一場經濟危機就沒了,所以得失心不要太重,在你手中時好好珍惜,不在了,可以好好懷念,這樣才不留遺憾。

前四句講了一個道理——物極必反。

在老子的觀念中,世間萬物都是不斷對立又不斷轉化的。比如月色最圓的時候,也是它即將殘缺之時,所以古人才發出「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感嘆;再比如花兒綻放得最恣意美艷之時,也是花瓣即將雕零之時,故而人們才有「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的惆悵。這正是世間福禍盛衰的道理。

四個「必固」則說明,老子明白這是天時人事,自然之理。比如午時的太陽最火熱,是因為午時過後它會漸漸褪去光芒,直到明日再度升起。所以,日無長紅,人無常勝,勝敗轉化是再正常不過之理,沒什麽可唏噓感慨的;就如同我們一日三餐,頓頓要吃,這一頓沒吃到的,有什麽遺憾呢,下頓再吃就好了。

這道理看似普通, 老子卻說是「微明」, 是世間微妙又高明的道理。大概是因為它太過尋常,才被人們忽略了,才會遇而不識,要麽錯識誤解,把明明簡單的問題想復雜了。其實老子的本意沒有陰謀,只是娓娓道出了一個萬物自然固有之理——物極必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第五句:柔弱勝剛強。

強和弱是老子辯證觀點中最常見的一對。在老子的觀點中,天下間沒有至強之物,但有至柔之物——水。老子說:「上善若水。」天下間,最接近善的物質是水。水處卑下之處卻為世人所服務,老子用「窪則盈」,一語道破了水亦是天下至強之物。

有一句老話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並不是會哭的孩子就一定柔弱,而是他更會表達自己的所求;而剛強的孩子往往忍受,不餓到極致,不會開口向父母所求。現在家裏孩子少,這種情況不太明顯。父母那一輩,家裏往往有很多兄弟姐妹,父母往往會接濟那個總向父母哭窮的,而並不是真正經濟有困難的。這樣看來,弱比強有用。

為什麽強者看起來很「弱」

越是看似柔弱的東西,越含藏內斂,韌性極強。而看似剛強的東西,由於其能量外溢,暴露過多,反而不易持久。古代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爭,而武俠小說中也時常出現看似柔弱的武林高手,這正是我們對於強者的想象。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女性比男性平均壽命長,也說明了這一點。女性的韌性更強,持久力更好。比如在職場中,但凡做出些成績的女性,都有一個共性——忍耐力很強;再比如繁雜又重復的家務勞動,也多是由女性承擔,而男性做一會家務就會覺得厭煩;幼兒教師、護士、乘務員,這些需要耐性的職業,女性的優勢更明顯。

所以,勢強者必弱,而真正的強者,反而看起來很弱。

第六句: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這一句是說,魚不能離開深淵,國家的「利器」也不可以隨便耀示於人。魚一旦想蹦上岸,那只有兩條路:要麽改變呼吸系統,不用靠水也能生存;要麽就是等死。兩者顯然都不太可能,所以魚只有生活在水裏才符合「道」。

國家利器也是一樣。什麽是利器呢?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是千軍萬馬,而是說制度、禁令。這些當然不能隨隨便便拿出來示人,它們代表國家,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利器。古人講:「示人者,任刑也。」利器開刃,必見血光。這是說,要行處罰時,才會把制度、禁令亮出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殺雞總用牛刀,牛還會怕嗎?

在現實生活中,作為領導者不能整天拿制度說事,重器不可輕用。用重器罰輕典,無異於殺雞用了牛刀,那真正的牛見了還會怕嗎?它們會以為,牛刀本來就是殺雞用的。

所以說,嚴刑峻法是最後一招,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用。如果一個領導者只會用嚴刑峻法來制裁人,那說明他也沒有別的本事了。可是,現在很多企業的領導者就喜歡用狠招,特別是一些經濟效益不好的企業,整天拿制度說事,這樣的企業逞強恃暴,必然不能長久。

其實,【道德經】三十六章只講了一個道理: 物極必反,勢強必弱 。沒有那麽多的陰謀論,也沒有五行逆轉的奇門之法,老子只是講了一個「天時人事、物理自然」的道理,順著這個道理而行,人生就會順暢。

譯文

將要收斂的,必先擴張;將要消弱的,必先強勢;將要廢棄的,必先興舉;將要取走的,必先給予。這就是微妙高明的道理。

柔弱勝過剛強。魚不能離開深淵,國家的「利器」也不可以隨便耀示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