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鐵原阻擊戰有多慘烈?與聯合國軍血戰14天,63軍傷亡2.2萬

2024-10-22國風

01 新機會

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後,戰線再次回到38°線附近,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此時,雙方高層都在策劃新一輪的攻勢。

聯合國軍地面指揮官李奇微尤為急切,他剛上任不久,他便經歷了漢城失守和隨後的撤退,即使後來奪回漢城,但他仍感到顏面無光。同樣焦慮的還有遠在華盛頓的杜魯門,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國內士氣。

因此,新一輪對決正在暗中醞釀。

韓戰初期,美軍透過仁川登陸逆轉了局勢,這一策略由麥克阿瑟策劃,如今他再次將目光投向登陸作戰,計劃直插誌願軍後方。他抓住我軍大量集中在三八線附近的機會,準備集結重兵實施突襲。

這一計劃獲得李奇微的認可,並積極推進,只差一個合適時機。而與此同時,誌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和遠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意識到了聯合國軍的新動向。

從戰場形勢來看,我軍主力依然部署在三八線以北。如果此時美軍發動側後方登陸,我軍將陷入腹背受敵之境。

在力量對比上,我軍缺乏空海支持,對美軍動向難以偵查,更無法阻擊其登陸行動。

基於這種形勢和力量差距,彭德懷決定主動出擊,以打破美軍計劃。

他向中央提出發動第五次戰役,透過擴大地面戰果來挫敗敵人意圖。

但是麥克阿瑟醞釀的機會並沒有得逞,因為杜魯門已忍無可忍,將其撤職,由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

與張狂的麥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是個更狡黠的對手——務實、善學且冷靜。

他深知中國誌願軍是值得尊敬的強大對手,他們組織嚴密、戰術精妙、鬥誌頑強。漢城淪陷時,他甚至留下字條:「向中國指揮官致敬。」

這不僅是對強者的敬意,也是在宣告:你們面對的是新的挑戰者。

在他的領導下,聯合國軍辨識出誌願軍最大的弱點——後勤保障不足。

這問題不僅體現在裝備落後,還因沒有空中掩護導致補給困難。當時誌願軍只能攜帶維持不到十天進攻所需彈藥,因此他們最多只能持續六七天攻勢,然後必須撤退。

李奇微總結道,這是「禮拜攻勢」。

這也是為何在第四次戰役中,他選擇開頭主動撤退,用空間換取時間,在誌願軍彈藥短缺之際展開猛烈反擊,從而造成重大傷亡。

他稱這種機動性極強的新戰術為「磁性戰術」。

李奇微意識到自己找到了擊敗敵人的關鍵策略,信心滿滿地準備下一場決戰。

1951年4月22日,彭德懷下令發起第五次戰役。

按照計劃,初期集中三個主力兵團共11個軍,快速向西線推進。

王近山率領的第三兵團,包括第12、第15和第60軍,負責突破漣川,對抗美第三師。

楊得誌指揮的第十九兵團,第63、第64和第65軍作為主力,從右翼進攻,目標是臨津江一帶。

左翼則由宋時輪領導第9兵團的5個軍,以沐洞為目標切斷敵人聯系。

三路大軍齊頭並進,誌願軍士氣高漲,讓剛接替李奇微成為第八集團軍指揮官的範佛裏特措手不及。他不斷請求李奇微增援,希望得到更強大的部隊和火力支持,以解救被攻擊的同僚。

然而,李奇微早已決定執行「磁性戰術」,面對前線告急,他冷靜地下令美軍撤退,不與誌願軍正面交鋒,用時間換取空間以避開猛烈攻擊。

在這種策略指導下,誌願軍在最初幾天取得了驚人的順利進展。

除了第一天遭遇抵抗外,此後幾天內對手紛紛潰逃。

機動性優勢的聯合國軍打仗不咋地,跑路卻飛快,機動性不足的誌願軍完全追趕不上。

這種異常順利讓彭德懷和參謀部感到疑惑。彭德懷判斷聯合國軍不是簡單逃跑,而是在有序撤退,等待誌願軍補給問題暴露後再反擊。

到28號時,聯合國主力已經撤至漢江、昭陽江南岸構築防線。我方經過六天激戰,也顯現疲態且補給耗盡。察覺局勢緊張後,謹慎的彭德懷開始準備應對可能的反撲。

4月29日,誌願軍總部命令停止進攻並修築工事,同時秘密調動第三、第九兵團向東線發起攻擊,在西線進行局部牽制作戰。

經過準備,到5月16日晚間,我方在東線發起攻勢,並取得一定勝利。然而李奇微早有預料,他保持鎮定,沒有讓部隊潰退。我方東西兩路夾擊戰略因補給問題於5月21日暫緩。

連續兩次大規模進攻迅速結束,更加堅定了李奇微認為誌願軍只能維持一周續航能力的判斷。

同時,美軍加強空襲我方後勤補給線,這使得李奇微看到機會來臨。

在前線坐鎮的彭德懷也意識到危險,下令前線部隊有組織撤退。

02 鐵原

抓住良機的李奇微從東京飛赴前線親自指揮。

在否決範佛裏特反擊計劃後,他開始精心策劃如何殲滅誌願軍,並進行了系列戰略部署,使得局勢逆轉。

隨著李奇微調動兵力不久,在總部坐鎮的彭德懷卻憤怒不已。

這次戰役雖占領不少區域,但由於敵人有序撤退,對其生力打擊有限。

而我方後勤補給在美轟炸下岌岌可危,再這樣下去將會非常危險。

這時,一個壞訊息傳來,讓他更加焦慮。

第60軍的180師在李奇微指揮下的美軍突襲中被重重包圍。由於關鍵時刻的指揮失誤,他們與上級失去聯系,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這個整編師一萬多人,最終只有不到四千人成功突圍,可謂傷亡極大。

彭老總得知訊息後,在誌願軍總部怒不可遏,甚至揚言要槍斃60軍軍長韋傑,180師的慘況讓他意識到潛在的危險。

他疑惑道:為何不是最前線部隊的180師會和敵交火?為何美軍完成進攻後不鞏固陣地,而是迅速北進?敵第八軍團僅有20萬人,我方70萬人,他們怎敢無援兵情況下深入我後方?

這些問題促使彭德懷沈思,他檢視了作戰地圖上的美軍行進路線。

一番研究後,他猛然醒悟,拳頭砸在地圖上:「不好!他們目標是鐵原!」

鐵原是一座地勢平坦的小城,交通便利,是誌願軍的重要後勤中轉站。國內運送至前線的補給物資、兵員裝備都需透過此地,因此成為誌願軍的大部份後勤儲存中心。

當時鐵原就是誌願軍補給鏈條的核心,美軍直奔此地,其意圖顯而易見,就是要摧毀誌願軍的後勤樞紐。

彭老總看到這種態勢,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聯合國軍占領鐵原,誌願軍將面臨如同仁川登陸般的危機。

得悉訊息的毛主席,在北京也是坐立不安,戰場形勢就是如此,攻守異勢往往就在瞬息之間。

5月29日,美範佛裏特第八兵團,包括騎一師、二十五師及英28、29旅共五萬余人已逼近鐵原南部僅20公裏處,空中偵查顯示此區域並無大規模誌願軍駐守。

面對如此局面,自信滿滿的範佛裏特向李奇微保證,只需一天便可拿下鐵原,從而扭轉戰局結束戰爭。

鐵原岌岌可危,誌願軍如何應對?

彭老總焦急萬分,大部隊主力皆在前線,而最近撤回防禦鐵原也需七天時間。

告急文書紛至沓來,誌願軍總部不斷嘗試聯絡最近部隊。在這緊迫關頭,副總司令洪學智建議若無法堅守,就焚毀儲存在鐵原的大量物資,並準備撤退,同時建議總部也撤離,因為距離僅百公裏。

就在這時,鄧華發現附近有支部隊——第19兵團63軍,這讓總部看到了希望。

這支部隊因早期西線作戰傷亡較大,與兄弟部隊換防後來到鐵原休整,因此未被註意到。

於是彭老總立即聯系19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我要你的63軍在鐵原城外擋住範佛裏特,要守15到20天,你能做到嗎?」

楊得誌詢問63軍事態後回復稱,由於剛從前線撤下,人困馬乏且彈藥不足,很難堅持下來。

彭老總聽罷,怒火中燒,大聲命令道:「無論如何也要堅守,就算六十三軍全滅,也必須給我守住十五天。六十三軍打光了,我親內建警衛團上!」

這一罕見的發怒讓楊得誌意識到情況的嚴重。

他咬牙下令63軍軍長傅崇碧,全軍立即轉向鐵原,構築防線,不惜一切代價堅守15天。

為了確保任務完成,楊得誌還從兵團司令部調集了500名經驗豐富的老兵支援。

接到命令後,傅崇碧迅速組織急行軍修築陣地。

彭德懷心急如焚,再次撥通電話強調,這場戰鬥至關重要,保住鐵原就是保住誌願軍的勝利,希望他能理解這生死存亡的時刻。

傅崇碧堅定承諾,即使最後只剩一兵一卒,也必定堅守陣地。

然而,當時63軍狀況堪憂,在五次戰役西線損失過萬,僅剩2.6萬疲憊之師,後勤補給不足,全軍彈藥緊缺,而對面的美軍卻是七萬大軍、三百多輛坦克、一千六百門火炮,還有制空權優勢。

如此懸殊對比,讓人不禁為他們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