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豬八戒在高老莊的三年時間都幹了啥?

2024-10-18國風

本 文 約 4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3 分 鐘

【西遊記】裏有不少八戒名場面,豬八戒偷西瓜、豬八戒分行李、豬八戒吃人參果,還有歇後語「豬八戒背媳婦兒——費力不討好」。大家都知道,天蓬元帥犯錯被貶下凡後受觀音菩薩指點,皈依佛門,法號「悟能」,在雲棧洞隱姓埋名等待取經人。

在等待「匹配隊友」的幾年裏,他入贅高老莊,成了老婆不愛、丈人嫌棄的「醜女婿」。那麽,豬八戒在高老莊這三年都幹了些什麽?吳承恩對於這段故事沒有集中過多筆墨描寫,但透過原著中的細節,我們仍能一窺豬八戒曾經的「倒插門生活」。

老豬好吃,但絕不懶做

魯迅曾在1923年的癸亥豬年寫下【關於豬八戒】一文,其中提到:「豬八戒真是懶漢的代表。」長期以來大眾印象裏的八戒確實如此,但在高老莊生活的這段時光,豬八戒卻做了幾年地地道道的莊稼漢,是個勤勞的能手。

唐僧和孫悟空初到烏斯藏國的高老莊,這裏的景色堪比桃花源,沒有一點遭妖怪侵擾的模樣:

竹籬密密,茅屋重重。參天野樹迎門,曲水溪橋映戶。道旁楊柳綠依依,園內花開香馥馥。此時那夕照沈西,處處山林喧鳥雀;晚煙出爨(cuàn),條條道徑轉牛羊。又見那食飽雞豚眠屋角,醉酣鄰叟唱歌來。

這樣豐收和諧的農家,豬八戒立下不少功勞。

在高老莊的三年裏,豬八戒幾乎成了高家的頂梁柱。他不僅會通溝掃地,運瓦搬磚,壘土打墻,而且精通農活,種麥插秧,一把耙子使得出神入化,還能呼風喚雨,為五谷豐登提供優良氣候,提高農業生產力,更別提他吃的多,拉的多,土地「天然肥料」豐厚。高老莊的產業在他的整治下蒸蒸日上,他自己也得意地對孫悟空變作的「高小姐」說道:

我到了你家,雖是吃了些茶飯,卻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築土打墻,耕田耙地,種麥插秧,創家立業。如今你身上穿的錦,戴的金,四時有花果享用,八節有蔬菜烹煎。

這番話不僅僅是自誇,更是他在高老莊生活的真實寫照。

但高太公卻列出豬八戒的兩點「罪證」,要他退親:

一是醜陋。豬八戒初到高家時,還是一個黑胖漢,後來就變作一個長嘴大耳朵的呆子,腦後又有一溜鬃毛,身體粗糙,頭臉完全成了豬的模樣。這樣的女婿逢年過節怎麽帶出門見親戚?丟臉,退親!

二是貪吃。豬八戒食量甚大,雖然聽了觀音菩薩的話,做到「八戒」,斷了五葷三厭,但一餐卻要吃三五鬥米(約50—80斤),一頓早茶就是百十個燒餅,若是葷酒齊來,飯量不可鬥量。這樣的女婿怎麽守得住家業田產?敗家,退親!

不難看出,高太公是個實打實的「顏控」,他初見孫悟空時就嫌其醜陋,不給孫悟空作揖,惹得孫悟空大罵:

「老高,你空長了許大年紀,還不省事!若專以相貌取人,幹凈錯了。我老孫醜自醜,卻有些本事。何必諄諄以相貌為言!」

在高太公看來,這豬女婿「一進門時,倒也勤謹,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來,其實也好;只是一件,有些會變嘴臉」。細細揣摩高太公的言語,可見他對女婿麻利的農耕本領相當滿意,但豬妖這個身份卻招高家嫌棄。高家拿出一半的家產請悟空降妖,這多少有些「卸磨殺豬」的意味,因為豬八戒雖醜,但他的辛勤付出可是實實在在的。直到豬八戒拜師取經上路前還在抱怨:

「我與他家做了這幾年女婿,就是掛腳糧(舊時入贅女婿的幹活工錢)也該三石哩。」

豬八戒在高老莊惹下的禍端,似乎都源於翁婿矛盾,那麽他和媳婦高翠蘭關系如何呢?八戒歸家即求歡,由孫悟空假扮的翠蘭不從,八戒疑惑地問:「姐姐,今日怎對我生疏?莫非是我歸晚?」由此可見,往日裏高翠蘭對八戒並非冷淡,反而頗為關切熱情,以至於孫悟空能三兩句對話就套出八戒底細,他竟毫無察覺。加之他乖乖聽從假翠蘭的吩咐就寢,與我們印象中美人受妖怪欺淩的慘狀大相徑庭。

這讓人不禁猜測,或許在高老莊的三年,豬八戒吃得多卻也幹得多,與高翠蘭的生活更是相敬如賓。

三年高家婿,半生農耕情

在【西遊記】裏,八戒從未因為豬的身份而自卑,相反,在以農為本的古代,豬的農耕功能不可或缺。加上豬八戒的武器是以農具為原型的九齒釘耙,在兵器史上,農具作為武器不太尋常,但要做些排路障、挖戰壕、開通途的實事,可比金箍棒管用。

正如他自己在四聖試禪心時的自我介紹,豬八戒憑著「妖怪」的身份,有著呼風喚雨的本領,徹底打破了原始農耕社會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幹起活來可是農神級別的:

「雖然人物醜,勤儉有些功。若言千頃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頓鈀,布種及時生。沒雨能求雨,無風會喚風。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層。地下不掃掃一掃,陰溝不通通一通。家長裏短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取經路上,豬八戒曾在高老莊實踐過的這套農耕本領和生活技能發揮了不少用處,也產生了許多「高光時刻」。

荊棘嶺是西行路上的一道難關,八百裏長的路兩側全是密密麻麻的荊棘,無法通行。唐僧嘆道:「路痕在下,荊棘在上,只除蛇蟲伏地而遊,方可去了。」但豬八戒卻撚個訣,化出二十丈高的身子和三十丈長短的鈀柄,拽開步,雙手使鈀將荊棘左右摟開,為師徒四人開出一條道路。雖說「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但八戒卻自信笑道:「等我老豬與他添上兩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

師徒經過七絕山稀柿衕(tòng)時,道路全被爛柿子堵死,臭得無法透過,亙古無人行走,但這對於豬八戒來說正好專業對口。他吃飽後就變出野豬原型,兩只蹄子比人高還高,幾天工夫,八百裏的稀柿衕就被八戒用嘴硬生生拱開了一條大路。

除了能幹又臟又累的體力活,豬八戒還通曉中醫推拿。孫悟空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擊中後又掉進冷水,導致急火攻心,不省人事。沙僧急得大哭,豬八戒卻顯得非常鎮靜,一邊說著「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有七十二條性命」來哄師弟冷靜,一邊迅速給師兄進行推拿順氣,使其恢復正常呼吸。

因為曾在高老莊務農三年,豬八戒或許也是師徒四人中最有生活常識的一個。取經一行至通天河時,河水浪濤滾滾,深淺莫測,孫悟空都覺得束手無策,豬八戒憑借一顆鵝卵石就判斷了河的深淺。若水濺出來,是淺,若是咕嘟嘟沈下去有聲,是深。這個主意源於老百姓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同樣,路過結冰的河面時,豬八戒先是用釘耙敲打觀察冰面厚度,隨後把稻草綁在馬蹄上防止打滑,還讓唐僧將禪杖橫放在馬上,以免冰層被叩擊裂開。就這樣,長老橫擔著錫杖,行者橫擔著鐵棒,沙僧橫擔著降妖寶杖,八戒肩挑著行李,腰橫著釘耙,師徒們放心前進,對著星月光華,映得冰凍上亮灼灼、白茫茫。

這些本事才幹,足以見出豬八戒的心細聰慧,這是其他人所不及的。作品之中處處都可見八戒雖心性愚頑,卻並非一味愚笨。

眷妻戀家的傻女婿

豬八戒不習慣且不喜愛長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在西行途中遭遇劫難時,他總是第一個想要退縮,提議分行李、散夥,嚷嚷著要回高老莊做女婿,種地過安穩日子。人們常說,豬八戒是團隊中最易泄氣之人,但他或許真的渴望回到高老莊繼續經營產業。

在【西遊記】中,高老莊、女兒國,以及四聖幻化的莫家莊,乃至蠍子精、老鼠精、玉兔精等,都涉及招贅婚姻,頗可反映明代婚姻風貌。即便是贅婿,也難以擺脫對土地的眷戀、對家園的向往、對定居生活的渴望,這正是長期依附於土地的小農意識的體現。他皈依佛門離開高老莊時還不舍地說:

「丈人啊,你還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過活。」

在豬八戒心目中,神權、皇權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真正關心的是個體生存。

豬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深厚的象征意義。作為十二生肖之一,豬象征著財富、繁榮和安定,是農耕社會富足生活的象征。豬作為家畜在中國發展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大約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開始馴化豬。到了吳承恩生活的明代,豬不僅被用作肉食,還在農業、醫藥、社會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明代典籍都有記載。因此,以豬為原型的豬八戒這一角色,天然帶著對五谷豐收、對家庭美滿的祈願色彩。

唐僧、孫悟空、沙僧,乃至白龍馬,都全身心投入取經事業,心無旁騖,不考慮個人私欲和兒女情長。而豬八戒一遇挫折便想回高老莊,將「老婆孩子熱炕頭」視為最理想的生活。在未遇到唐僧之前,他在高老莊「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築土打墻,耕田耙地,種麥插秧,創家立業」,是一個純粹的農民形象。白天勞作,晚上與妻相伴,是豬八戒追求的小家幸福。在求佛取經的大事業前,豬八戒放不下男耕女織、娶妻成家的世俗心理,我們卻能看到他身上的「世俗味」「人情味」。

可以說,吳承恩所塑造的豬八戒形象荒誕不經,堪稱喜劇醜角的典型,博得了古今中外無數讀者與觀眾的青睞。他既無唐僧的矢誌不渝,亦無孫悟空的勇冠三軍,更無沙和尚的任勞任怨,卻以其獨特的欲望糾葛和人性弱點,鮮活地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他貪小利卻不失大義,愛耍小聰明卻心地善良,貪生怕死卻在每次與妖精的戰鬥中精神抖擻,懶惰好睡、拈輕怕重,卻還是從東土一路走到了西天。豬八戒自嘲「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閑愛懶無休歇」,這實際上卻是古代市民社會最真實的思想沈澱。

吳承恩於【西遊記】的角色構思中,巧妙嵌入了對社會與人性的深刻洞察,細膩勾勒出明代農民階層及市井百姓的生動面貌,使之更加貼近凡塵煙火,契合大眾審美情趣,凝聚了跨越時空的人性共鳴。這也是為什麽我們看【西遊記】虛幻的神魔故事時,會在其中瞥見現實人間的映像。豬八戒這一藝術形象,既有每一個普通人的慵懶與逃避,也有我們所追求的堅韌與樂觀。

來源丨國家人文歷史(文/關禾)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