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李賀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盛唐之時無人可接,直到宋朝才有下句

2024-01-09國風

前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璀璨輝煌的時期,自唐高祖李淵開國以來,國家的經濟繁榮和國力強盛為文化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在這個時代,文人墨客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諸如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等大詩人更是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學遺產。

然而,在這眾多的文學巨匠中,有一位被後人尊稱為「詩鬼」的人,他就是李賀。李賀的詩歌獨具一格,充滿豪放奔放的氣息,為盛唐時期的文學增色不少。他的代表作之一,便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趣的是,這句千古絕句在盛唐時期之後竟然無人能夠成功接上下文,一度成為文壇上的懸而未決之謎。

詩鬼之子:李賀的人生軌跡

李賀天生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孩子。出生於貴族世家的他,性格冷峻,言辭犀利,與門閥貴胄們修飾華麗的語言大相徑庭。也正因如此,他在那個只講究形式與繁文縟節的上流社會中格格不入。

唯有與幾位知音朋友相聚時,李賀才會卸下冷艷的外表,變得熱情奔放。這也使得他的才華無法在當時的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裏得到充分的施展。

在政局動蕩的年代,李賀的嬉笑怒罵常常得罪權貴。也正因如此,他的仕途充滿了坎坷。幾次朝堂放逐後,李賀終於在官場上郁積的憤懣爆發,他大膽直言狠辣的批評引起了皇上的不滿。不得已,他只能離開京城回到家鄉,在鄉野之間尋找最後的寧靜。

當李賀終於從繁華的長安回到茫茫鄉野,迎接他的,是一片他幾乎已相忘的天地。這片土地上承載了他全部的童年記憶。遠處,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田野裏忙碌的身影,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先祖。

村門口的老槐樹下,不知承載了多少孩童時光的嬉戲。這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色,成為李賀在人生最後歲月裏唯一的慰藉。

在簡陋的草屋中,李賀終日以詩文自娛。偶爾,幾位故友遠道而來拜訪,把都市裏的新鮮事物帶到他的世外桃源。村中小孩也時常結伴而來,聽他講述那些都市裏的故事傳奇。李賀終於在詩意裏找尋到了久違的平靜,開始真正地審視這個世界。

天若有情,歲月可負嗎?

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李賀獨自坐在燭光下。他凝視著窗外傾盆的大雨,雨點持續不斷地敲打在窗欞上,發出蜂鳴般的回響。

不知從何時開始,李賀就無比癡迷於雨聲。也許,這是上天賜給他的音樂;又或許,這充滿了哀怨的天籟,正是他內心世界的寫照。他喜歡枕著窗台,一動不動地聽著雨聲,任思緒飄向遠方。

在他面前,一張稿紙潔白如新。夜已深,可李賀的心中卻始終縈繞著一種莫名的悸動,久久不能平息。

他猶豫了一會,終於輕輕提筆,在稿紙上落下第一個字。

這是一首題為【金銅仙人辭漢歌】的詞,李賀試圖在其中抒發自己對當今盛世的無限懷念和惋惜之情。可他寫到最後一句時,卻久久無法接續。

他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煙雨暮春萬裏淒涼......」

筆尖在紙上盤桓,卻再也吐不出一個字。李賀怔怔地望著窗外,雨聲中透出一種淒清的哀怨。這句話中的意境,似乎超越了他筆下所能描繪的一切。它開啟了通向他內心深處的一道門,門的那一端,充滿了難以言說的苦楚。

也許,這就是李賀一生無法驅散的陰影。他渴望得到的認可和理解,終究在現實中無處尋覓。

李賀放下筆,望向窗外。雨還在下,它們砸在泥土中,激起一朵朵水花。

他輕聲道:「我用文字,想要制造一個理想中的世界。可這世界,終究還是那麽冷漠,那麽殘忍。」

詩鬼之死:李賀的終點

李賀在鄉野之中度過了短暫卻安詳的最後幾年。然而好景不長,終有一死,方得解脫。

在一個初夏,李賀病倒在他簡陋的小屋裏。這次病來得毫無征兆,卻異常迅猛。村中華佗都束手無策。李賀清楚地意識到,死神已然來到了他的身邊。

與病魔的搏鬥在消耗他的生命之火。李賀知道,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那一日,幾位故友前來探望。他們看著病榻上的李賀,眼中滿是惋惜。

「賀兄啊,你堪稱是一個神來之筆,若能再活幾年,定能著書立說,功成名就。」

李賀虛弱地笑了,這似乎耗盡了他身上最後的力量。

「我活過的漫長歲月已足夠。如今我只希望,我的文字能流傳下去,被後人銘記。」

語畢,他的眼睛慢慢闔上,神情中似乎出現了一絲釋然。

那日夜裏,李賀在睡夢中悄然離世。第二天,人們在他的床頭找到了一句遺言:

「天若有情天亦老,只願山河常綠,日月長明。」

酒意醉人 詩意醉人

幾百年後,宋朝。

在這繁華的時代,文人學士們時常聚會品茗作詩。今日酒局上雲集了宋朝數一數二的詞人,場面十分盛大熱鬧。其中最引人註目的,便是當世詞壇領袖石延年。

石延年今年三十八歲,正是他詞藝最有成就的時候。他的文章甚是藏巧,也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何況他平素待人親切,說起笑話來也最能引人發笑。這讓他在文壇中人脈綿遠,是宋詞四大家之首。

酒過數巡,石延年神情漸漸恍惚。他凝望著外面皓月當空,眼神猶如穿越了千年時空,仿佛看到了唐代的盛世。

一位故友看出了他的思緒已不在席間,微笑著問道:「石兄,你心中在想什麽?」

石延年回過神,輕輕一笑:「我在思念一位早已過世的老朋友。他名叫李賀,字太白,一位詞魅絕倫的大詩人。他的詞句中承載了太多苦楚與期許,我時常為他的遭遇而唏噓。」

說到這裏,他淺酌了一口杯中的美酒,看向皓月,輕聲吟道:

「天空中,那輪滿月圓潤無怨;人間中,這一室詩意醇香。李太白,我以此杯酒,祝你在天之靈安好!」

在座的人無不為石延年這突如其來的一吟打動。有人感嘆,有人附和,一片肅然。眾人舉杯,以酒訴說對那個遙遠名字的敬意。

李賀與石延年,似乎在這一刻,心靈上達成了唯美的共鳴。

石延年笑言:「今日我受了這滿月的照耀,靈感大發。還望諸位品評我的新作。」

說罷便吟唱起來:

「天常青,日永明。笑看人間蓬萊,是李賀子明月朗星稀......」

詩篇一氣呵成,醇厚清和。眾人無不為這絕妙佳作傾倒。原來,這首新詞繼承了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情懷,同時延續出新的文采,完美地將兩代人的詩魂交融突顯。

看到大家驚艷的神色,石延年心中頓生滿足。手中玉杯輕輕一擡,他微笑著說:「這詩,我獻給李賀老人家!」

歲月如歌,情真不滅

在一個深夜,石延年倚窗獨坐,對著窗外皓月出神。手中輕轉著「李賀」兩字,神情深邃無比。

「不知李賀先生現在身在何方,可有看到我為你寫的詩篇?你對我的詞句是否滿意?」

石延年自語著,仿佛直接與那個早已物是人非的唐朝詩人對話。輕煙裊裊,他幻想著李賀的靈魂就在他身邊,在聆聽他的吟誦。

他吟唱了自己的新詞,情真意切。聲音在夜色中回響,似乎穿透了時空的界限,想要傳達給一個千年以前的靈魂。

吟畢,他靜靜等待著,希冀能得到先人的回應。

這時,耳畔似乎真的傳來了一個熟悉而陌生的聲音。

「好詞!好詞!石延年兄,我李賀受寵若驚......」

石延年激動地站起身來,四處張望。他清楚,這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李賀的靈魂不可能真的在這裏。

然而,幻覺是那麽美好。石延年甘願沈浸在這跨越時光的對話中,哪怕只是一場空中樓閣。

「李先生,我一直仰慕你的才華,你的詞如此質樸中正,直抵人心,敘事工細神妙。先生若在,我定要向你請教詞藝。」

虛無中,又傳來那似真似幻的聲音:「哈哈哈,石兄謬贊!我在唐朝已是落魄詞人,哪裏敢當大家師表?今見石兄詞賦婉約絕倫,李某自愧不如,甘拜下風......」

二人在月色下繼續這場超越時光的對話。雖然不過是石延年一廂情願的臆想,但透過這空中樓閣,兩位跨越千年的詞人心靈達成了共鳴。也正因此,石延年的新詞在李賀筆下找到了最美的續章。

結語

李賀與石延年,兩個跨越時空的靈魂,最終透過他們千古流傳的文字,完成了一場精神上的驚世對話。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這段超脫塵世的詩句,成就了中國古典文學那張波瀾壯闊的畫卷上,一段跨越千年的傳奇人物佳話。

它承載的不僅是兩個才子的文采,更是他們跨越歲月盤桓變遷,依然可以心靈相通的精神追求。這也正是千古絕唱可以永葆生命力,經久彌新 的重要原因。

每當我們審視古人的文字,恍惚中仿佛都可以聽到他們靈魂深處的吶喊;每當我們聆聽古人的心聲,也終將在自身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共鳴。這就是文學的無窮魅力,也是我們對那個飛逝的歲月永恒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