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2000多年前,玉門關戍守官兵都穿什麽?

2024-01-16國風

玉門關漢長城地處大漠沙磧深處,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天幹燥多風,夏天酷暑炎熱,秋天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天寒冷漫長。2000年前,玉門關的屯戍士卒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穿什麽樣的衣服呢?

敦煌玉門關遺址

史書典籍中沒有留下記載,傳世文獻也很少,後人難知其詳。但是,玉門關出土的漢簡中,有多枚漢簡記載了2000多年前戍守官兵的巾幘、服飾、褲子、鞋襪等漢服,保存了大量服飾資料。以10枚有代表性的漢簡為例,我們便對2000年前戍守士卒的服飾,從概念抽象化到具體形象化,這正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

金戈鐵馬的時代已經在塵埃中遠去,玉門關漢服作為歷史的見證,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符號。

一、衣服績帶

【原簡】:

1.廿枚□績一 胡帶領一 狐裘一 衣五 一 羊履大四喜 索一 Ⅱ98DYT2:53

2.護從者 敦煌對宛裏幹寶 年十八

單襦復襦 各二領 單衣中衣 各二領

裘絝韋絝布絝 各二只 絮巾布巾 各三 1144

簡1於1998年采集自小方盤城,殘簡一枚,是幘、帶、領、裘衣、鞋登記簿。幘,古代的頭巾,包紮發髻的巾。胡帶領,胡帶、胡領。胡帶,北方和西域民族所系腰帶,由皮革雕鐫各種圖紋的牌飾組成。胡領,動物毛皮做的領子。從名字上看胡領、胡帶是中原和各民族文明交流交融的實證。裘,毛皮衣服。狐裘,狐貍皮做的衣服。羊履,羊皮做的鞋子。索,本義是繩索,從本簡的語言環境推測,應該是和衣服搭配的物品,但具體形制無考。此簡雖然是一枚殘簡,僅可辨識20字,但從頭到腳服裝齊全。

簡2於1979年9月采集自玉門候官馬圈灣烽燧遺址,是一名「護從者」名為幹寶的服裝、絮巾和布巾登記簿。玉門關漢簡中有大量的從者、私從者、護從者,是官員、使者、或者是富有者的侍從、隨行人員,而不是戍卒。對宛裏,漢代敦煌縣下轄自治單位,相當於村。簡2記載了單襦、復襦、單衣、中衣、裘絝、韋絝、絮巾、布巾等8種衣飾。單襦,短衣、短襖。復襦,有填充層的厚短襖。裘絝,毛皮褲。韋絝,皮褲。絮巾,也作巾絮,古代的頭巾,裹頭用的布帕,具有束發、護頭、保暖等作用。漢簡所記戍卒的頭衣主要有巾、幘等。分為自前向後和自後向前裹紮兩類,士卒在烽燧處站崗放哨,有防護臉面,抵禦風寒作用。

二、衣服鞋襪

【原簡】:

3.戍卒 河東北屈東邑裏張奉上

皂布袍一領 出 緹行 破一 出

白練裘襲一領 出 尚韋二雙 一出 一

皂布單衣一領 出 狗皮襪二雙 一出

皂布絝一雙 出 1682

4.□郡中陽裏 大夫呂年 廿八 布複袍一領 枲履 練複襲 一領 1916

5.□□履二雙草履大三元□□□□

□葦履二雙棉被□□□□ 1043

簡3是1907年斯坦因采掘自大煎都候官淩胡燧遺址,衣裝鞋登記簿。河東即漢代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北屈,河東郡下轄縣,故址今山西省臨汾市吉縣車城鄉麥城村。東邑裏,北屈縣下轄自治機構,相當於村。簡3記載了皂布袍、緹行、白練裘襲、尚韋、皂布單衣、狗皮襪、皂布絝等7種漢代服飾鞋襪。皂,黑色。袍,直腰身、過膝的外衣。是漢服的重要品種,男女皆可穿用。緹行,漢代官馬制度中有「緹行勝」的專業術語,意為表現出色的官馬,屬於有功勞或者是特等或一等馬。「緹行」在此推測是為騎馬裝備,具體形制無考。白練,白絹。裘襲,【說文】:「襲,左衽袍也」,即衣襟在左邊的衣服;【釋名】:「襲,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指衣上加衣。裘襲即動物皮毛做的襲。尚韋,尚,通「鞝」;韋,熟皮,經過加工的獸皮。用熟皮作鞋面,鞝在鞋底上,即皮鞋。

簡4是1907年3月斯坦因采掘自小方盤城,該簡是大夫呂年的服裝鞋登記簿。□郡□中陽裏是籍貫,殘缺不可釋。大夫,漢代有功人員封爵名稱。【漢書·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是漢代二十級軍功爵制的第五個。呂年,戍卒名。複,【說文】:「複,重衣也」。即夾衣。枲履,麻鞋。

簡5於1979年9 月采集自馬圈灣烽燧遺址,殘簡,可以釋讀的有草履、葦履,即草鞋。

三、皮衣皮鞋

【原簡】:

6.羊皮裘 二領

相私從者 敦煌始昌裏陰鳳 年十五 羊皮絝 二只

革履 二只 1146

7.門 玉門都尉 鼦裘一領 Ⅱ98DYT1:4

簡6是一名「私從者」陰鳳的皮衣皮鞋登記簿。始昌裏,敦煌縣下轄最基層自治單位。簡6記載了羊皮裘、羊皮絝、革履。裘,【說文】:「皮衣也」,為冬季穿著的衣服,由動物皮毛制成,玉門關漢簡中有鼦裘、狐裘、羊裘等。羊皮裘,羊皮做的衣服。絝,【說文解字】:「絝,脛衣也」。脛衣,也就是腿衣,即褲子。皮絝,動物皮做的褲子,革履,皮鞋,現有「西裝革履」一詞。

簡7於1998年采集自漢代玉門都尉府小方盤城遺址,記載都尉府最高長官的衣服。鼦同貂,又稱貂鼠,原產東北,毛皮黃黑色或帶紫色,是非常珍貴的衣料。鼦裘是玉門關服飾中最高端最華美的衣服,是玉門都尉官階、身份的象征。

四、服飾材質

【原簡】:

8.雜采素練複絝二只 Ⅱ98DYT2:26

9.白丸素五十匹 鮮支二匹 Ⅱ98DYT1:3

10.任城國亢父縑一匹 幅廣二尺二寸 長四尺 重廿五兩 直錢六百一十八 1970A

簡8—10是服飾的材質。簡8於1998年9月采集自小方盤城遺址。簡8中的複絝由「雜采素練」做成,雜采,幾種色彩。素練,柔軟潔白的絹。「雜采素練複絝」應該是相對精美華麗的褲子,和簡3的「鼦裘」一樣,是有官職、有身份的服飾。

白丸素,丸同紈。顏師古註【漢書】有:「紈素,今之絹也」。精致潔白的細絹。【古詩十九首】有:「被服紈與素」。鮮支,白色的絹。

簡10是1907年斯坦因采掘自小方盤城東北的宜秋燧遺址。任城國,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置,國都任城縣,今山東微山縣。三國魏置任城郡,北朝治所移至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亢父,任城國下轄縣,遺址在現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城南張村。史學家呂思勉的【秦漢史·衣服】有:「織工以齊最優」。【漢書·地理誌】:齊「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亢父縑,是亢父縣生產的雙絲細絹,是一種絲織精品。簡8—10是都尉府入物登記還是透過「絲綢之路」運往西域的出境登記,由於語言環境缺失,尚難確定。該組漢簡又是文化文明交流的實證。

【說文·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釋名·釋衣服】;「衣,依也,人所以蔽寒暑也」。透過對10枚漢簡的釋讀、梳理,對漢代玉門關屯戍士卒的巾幘、服裝鞋襪、服飾材質有了大致的輪廓形象:

2000年前,玉門關士卒頭上戴的是幘、布巾、絮巾。春夏秋戴幘、布巾,冬天戴絮巾。士卒衣裳的形制、材質豐富多樣,主要有:袍、襲、襦、裘、絝、單衣、中衣。其中袍有單袍、複袍。襲有布襲和白練裘襲。襦有單襦、複襦。裘有鼦裘、狐裘、羊裘。絝有布絝、裘絝、韋絝。鞋有羊履、革履、尚韋、枲履、葦履等。襪子有狗皮襪。巾、絮巾的材質有布。領子有動物皮毛佐的領子。服飾的材質有布、練、白紈素、鮮支、縑、韋,鼦、狐、羊的皮毛,顏色以皂、白為主。鞋子有皮鞋、麻鞋、草鞋,鞋的材質有羊皮,革、韋、枲、葦等。只有一枚漢簡記載了狗皮襪子。

1998年,在小方盤城出土的一枚漢簡有:「五寸鏡廿枚(Ⅱ98DYT2:22)」的記載。說明2000年前:為保障軍容軍紀,著裝衛生整潔,制式的銅鏡已經配發至玉門關。

來源丨奔流新聞(文/孫宏 荊雯)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