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唐代和尚隨口吟出一首詩,其中兩句流芳千古,激勵世人1000多年

2024-01-13國風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自古佛教又盛行,從魏晉到唐宋,佛門高僧能作詩者層出不窮。

詩僧作詩,也成為古代詩壇的一大特色。

縱觀他們詩作的內容,不外乎兩大主題,一類屬於純文人詩,或描寫自然風光,或慷慨言誌,或表達內心情感。

如誌南和尚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一首詩清麗可人,細膩傳神,渾然不像佛門中人所作。

如貫休的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不僅豪情幹雲,還意境高遠。

還有賈島的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一首詩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被選入小學課本,家喻戶曉。

還有一類詩主要借詩詞來闡明佛理和人生哲理。

如五代的布袋和尚 「六根清凈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 說到布袋和尚,大家可能更熟悉這一對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就是他。

再如宋代無門慧開禪師的【頌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相比前一類詩而言,這一類詩作相對較冷門,流傳度不如前一類廣,但是有一首哲理詩卻例外,流傳度極廣,達到婦孺皆知的程度。

他就是唐代黃檗禪師所作的佛理詩【上堂開示頌】: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檗禪師【上堂開示頌】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一句勵誌名言,不管是朋友之間相互勉勵,還是說教孩子,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可是卻往往不知道詩的出處和作者。

這句詩的作者就是唐代高僧黃檗禪師,法名希運,黃檗山(今江西省宜豐縣)坐落於他的家鄉,他曾居住於黃檗山而得名。

黃檗禪師在大乘佛教的基礎上開創了臨濟宗禪風。成為中國禪宗中波及面最大、滲透力最強的宗派。

塵勞:紅塵中的各種俗念牽絆。迥脫:遠離,超脫。

詩文大意可為:

要擺脫紅塵俗念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你需要拉緊繩頭,付出你全部心力好好幹一場才行。

就好比那冬天綻放的梅花,不經歷一番透骨的嚴寒考驗,如何能聞到那撲鼻的清香呢。

這其實是黃檗禪師教育佛門弟子要潛心修行,方能參透佛門道理的一首規勸詩。就好像梅花一枝,頂著冰雪淩寒綻放,才能得到那一縷芬芳的梅香。

借梅花的高潔品行,來告誡自己的弟子,要學習梅花的堅韌不屈,一心專註於內心的追求,方能修成正果。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因為這兩句寓意深刻又通俗易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一個新的起點,用這一句詩,勉勵自己,也勉勵所有的朋友,努力奮鬥,積極進取,龍年心想事成,得梅香撲鼻。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