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抄書打卡| 114 唐詩.答武陵太守 人不必太優秀,但一定要善良,感恩

2024-08-14國風

抄者的話[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素有知恩圖報的思想,這首詩將報恩思想表現得非常透徹,歷史典故的運用起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它一方面表明知恩圖報的思想源遠流長,另一方面也恰到好處地贊揚了熱情接待他的田太守,向田太守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們現在可以不必太優秀,但不能不善良。人可以沒多大成就,但不能不感恩。

人這輩子,始終要記住良知二字。良知就是自己的良心,良知就是感恩,懂得知恩圖報的人,才是最有福氣的人。

知恩圖報,就是感恩別人對自己的幫助而付出自己的一點心意,哪怕是說一句謝謝,哪怕是請別人吃一頓飯,哪怕是送別人一點自己做的點心或是禮物,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毫不猶豫去回贈給別人,這就是知恩圖報。

人與人之間相處,貴在感恩。所以,人一旦接受了別人的幫助,要懂得記住別人的好,就算自己沒有能力幫別人,也不要對別人落井下石,這就是最好的報恩。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下有良知的人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社會推崇灌輸的就是有錢好辦事,我們被太多的利益蒙蔽了眼,導致我們的傳統美德日益淡化。但有句話我們要記住,人一旦懂得感恩,福氣和好運自然就會到來。

前言[微風]

各位友友好,我是學習抄書,每天古詩分享的老夥子。 抄書只是筆記,交友才是目的,賺錢只是遊戲,快樂才是真諦! 關註我,一起加油鼓勵,永不言棄!

今天是我在頭條抄書打卡的 第114天 ,雖然每天收入菲薄,但一分也是愛的熱度讓我壯誌滿懷。做人做事無非是為了心中那一份執念,要不和鹹魚有何分別呢?昨天頭條君給了抄書 展現量300 左右,閱讀量比例一般 ,日總收益0.21元 ,從元級跌到分級別,這才是正常水平,境況一般。近兩天都是每天一篇詩文,這就是 單純的抄書收益一兩毛錢左右 。不要氣餒,抄書收入就是這麽「豐厚」。這裏再謝謝友友們點贊評論交流活躍人氣,來,我們開始今天的古詩之旅吧!

頭條抄書打卡第114天

註釋[what]

①【武陵】 :唐代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答武陵太守】也作【答武陵田太守】【留別武陵田太守】

②【仗劍】 :帶劍、持劍。

③【微軀】 :微賤的身軀,乃謙稱,此時王昌齡身在貶謫之中,故有此稱。

④【大梁客】 :指戰國時期的魏國人侯贏。大梁是戰國時魏國都城,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史記魏公子列傳】:「魏有隱士曰侯贏,年七十,家貧,為大粱夷門監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因謂公子日:‘今日贏之為公子亦足矣。贏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贏於眾人廣坐之中。……’」夷門是大梁城東門,魏公子就是信陵君。此處作者以大梁客侯贏自喻。

⑤【信陵】 :指信陵君魏無忌,戰國時魏王的弟弟,以禮賢下士出名,史載他有食客三千人。信陵恩,指的是信陵君的恩德。侯贏在七十歲時任大梁城東門的守門小吏,信陵君不在意他地位卑微,在交往中把他視為上賓,對他極為尊重。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請救於魏。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晉鄙卻中途停兵不前。信陵君依侯贏計,透過魏王寵姬,竊得兵符去見晉鄙,殺晉鄙,奪權代將,打勝了一場抗秦救趙的戰爭。侯贏自感對魏王不忠,自刎而死。

詩詞大意[what]

仗劍行千裏,

我王昌齡仗劍出行千裏,受到你田太守熱情招待,

微軀敢一言。

現在我又要踏上新征程,卑微之人尚有一言交代:

曾為大梁客,

我就是那夷門守關者侯贏,而你是禮賢下士的魏信陵,

不負信陵恩。

日後你若有難需要我,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恩情!

賞析[what]

王昌齡在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貶嶺南,次年北歸,出任江寧縣(今屬江蘇南京)丞。天寶六年(747年)又因「不護細行」,不久便從江寧縣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黔陽西南)尉,大詩人李白聞聽王昌齡被貶,寫下了著名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人從江寧至龍標,溯江而上經洞庭湖至武陵,然後沿沅江至龍標。

途經達武陵郡時,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王昌齡受到田太守熱情招待。在武陵盤桓了多日,於天寶九年(750年)冬到天寶十年(751年)春,寫了【答武陵田太守】【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馬盧溪】【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題】【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三首】【留別武陵袁丞】等詩。

這首【答武陵太守】起句氣勢非凡,給全詩籠罩上一層豪放雄奇的情感基調,次句一抑,三、四句復振起,使末句的誓言更加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全詩寫得意氣縱橫,慷慨豪邁,詩人用世報效之誌躍然紙上。正因期盼伯樂,渴求用世,所以盛唐詩人對戰國時期重賢養士之風極為神往,如信陵君、侯贏這類生死知己的遇合故事,最能讓他們唏噓感慨。而這首僅僅20個字的五絕,從一個側面,透露出王昌齡豪俠仗義的性格,讓讀者看到詩人的真性情,從而我們為讀解其人其詩開啟了一扇視窗。

網圖侵刪

作者簡介[what]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而立之年,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