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他是福建的書法才子,獲【楷書十家】美譽,全國展獲獎入選40余次

2024-01-16國風

福建的書法才子葉韶霖,早年拜田樹長為師學習書法,後任職廈門日報書畫院院長。他被譽為獲獎「專業戶 」,曾被評為「兩個十」稱號:一個是【全國楷書十佳 】,另一個是【福建十大青年書法家】 。他是三屆【蘭亭獎】獲得者(第三屆,第五屆,第七屆);三屆國展獲得者,(第九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葉韶霖老師入展的介紹,參加展賽的明細,如果一項一項的將獎項陳列出來,沒有一兩千字是無法介紹清楚的,【書法報】和【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有很多關於葉老師的報道。

撇開報刊上的描述,現實版的葉韶霖老師,被眾多好友確定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書法人愛讀書愛喝茶,這不為奇,除此之外,葉韶霖老師還是一個運動達人 ,他有堅持十公裏長跑的習慣。愛書法有百益也有三害,如長時間的臨習,習慣性的動作,長時間站、或坐,加快腰、頸、眼勞損。葉韶霖老師的體育鍛煉方式,絕對不是普通愛好者的級別,十公裏的快樂馬,騎行者運動等,沒有毅力,沒有長時間堅持,不會有他那結實的身形。那一雙運動的「麒麟臂」,還有那健康的「麥芽色」都是戶外運動賦予他的特點。愛書法是書房裏的趣好,調節心情也是便於創作的輔助器。(筆者四海易術看看自己肥大肚腩,看看自己瘦細的麻桿臂,自嘆不如)

在展廳裏和網絡上經常看到葉老師作品,葉老師的作品辨識度極強,他找到一條極為個性的表達方式,欣賞他的楷書,一眼看出包含著三種書寫元素,有唐楷歐柳的筆意,有魏碑的刀刻斧鑿,有隸書的抑揚頓挫,曾有國展評委對這種大膽的融合作品給予了褒獎。非魏、非楷、非隸的書法作品有個性有味道。葉老師找到了三體融合的基因元素,調皮的筆調中又具有金石感,作品視覺感很強,極具沖擊力。

當然,一些基礎薄弱的書友卻很難接受他的作品,認為這種屬於「三不像」楷書。楷書中有魏碑的筆意,又有隸書的筆痕,不理解不善品自然找不到共鳴。葉韶霖老師確實在這三種字型裏都下過多年的功夫,筆者認為他對魏碑的理解更加透徹。

葉老師認為,打通融合的關鍵,同學習方式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學習的碑帖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我們用怎樣的方式來吸收其中的精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書寫習慣,每個人的基礎各有不同,我們選擇哪一種方式作為筆法的基調,是用魏碑的筆法來臨寫這本法帖,還是用唐楷的筆法來作為書寫的主基調,或者是用二王的筆法來詮釋。

這裏也涉及到兩個問題,同所書寫的筆法是否相吻合。碑帖的碑刻形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先書丹再鐫刻,書和刻是兩個人,刻工依附著書丹的形狀來下刀,盡量做到一絲一毫同書丹相似,精妙之處,細小的筆尖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另一種刻石的方式,刻工極具書法功夫,不寫書丹直接上刀,所到之處,不計點畫工拙,追求整體的氣勢和精神。

兩種不同的碑帖,自然要選擇不同的筆法去對待,不同的筆法自然產生不同的個性語言,如果用唐楷的筆法寫魏碑,用魏碑的筆法來寫唐楷,很多地方不可能表現得盡善盡美。所以先輩們所提出來的,透過刀鋒看筆鋒,透過筆鋒看刀感,我只能說對了一半,很多技巧是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 」,具體的情況具體對待,才能做到碑帖臨摹的精準化。

筆者認為葉韶霖老師真正的做到了,三套系統的有效融合,對於三種不同的路,選擇什麽樣的路開什麽樣的車,這樣更加容易掌握到原帖的精神。關於三體融合,自然是融合「改裝 」的變化,選擇到了三體的共性,多年的磨合,寫出了如今有個性的面貌。

我是四海易術,一個退休的糟老頭子,退休的生活,致力於推廣有實力的中青年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