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著名畫家楊林:徽山徽水徽文章

2024-07-29國風


圖文/ 楊林

徽州,乃恢弘深邃、源遠流長之文化勝地,亦是徽學發祥之源頭所在。「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此地仿若一幅悠然鋪展、韻味無窮的水墨長卷,詩意如水般流淌,古韻似清風般悠悠,亟待我以敏銳畫筆深入探尋,並攝取其深邃的靈魂真諦。

徽山之婉約秀麗,徽水之活潑靈動,徽文章之博大精深,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鑄就這方天地獨具一格的魅力風姿,亦成為我投身於中國畫寫生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滔滔不絕,永不停息。

每臨徽州的山川大地,便猶如置身於一幅渾然天成、精妙絕倫的丹青巨作之中。「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處處樓台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趙師秀)」此間,既有聞名遐邇、令人心馳神往的黃嶽與白嶽,更有不計其數、連綿起伏的綠水青山。

山巒起伏跌宕,蜿蜒連綿不絕,恰似巨龍臥伏,氣勢磅礴。其獨特的文化正是發端於這延綿不絕的山巒之間,與山水相互交融,渾然天成,相得益彰。

徽山姿態萬千,變化無窮。有的山峰陡峭險峻,如利劍直插雲霄,仿佛在向蒼穹訴說著堅定的誓言,讓人不禁想起「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有的山峰圓潤柔和,似臥佛寧靜祥和,散發著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氣息。

山上的植被豐富多樣,郁郁蔥蔥,繁茂昌盛。隨著季節的交替變換,色彩繽紛絢爛,如同一幅天然的調色盤。其中,塔川秋色尤為奪目,那一片片金黃與火紅交織的樹葉,宛如大自然精心繪制的傑作。

我時常穿梭於徽山徽水之間,亦常常佇立在山腳之下,全神貫註,目不轉睛地凝視著那山、那水。支起畫架,竭盡全力以筆墨勾勒出山的輪廓、山林深處的人家。於一筆一劃之間,於墨色的濃淡巧妙轉換之間,徽山的秀美風姿逐漸清晰地顯現於宣紙之上,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新安江乃是徽州至關重要的命脈所在,它由無數源自山川的溪流匯聚而成,堪稱這片土地的靈魂核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意畫境,因為新安江水的流淌,而變成了一個鮮活的畫面,無數的大小溪流,或潺潺低語,如輕柔的訴說,或奔騰豪放,似激昂的高歌。

多數溪水清澈透明,宛如無瑕的美玉,能夠清晰地倒映出岸邊的青山綠樹與古老村落,構成一幅對稱而又美妙的畫卷。其默默滋潤著廣袤無垠的土地,養育了這一方善良淳樸的百姓,孕育著世世代代的希望與夢想,水是生命的源泉,徽州的所有古村落,大多是依水而建依溪而生。

我最鐘情於坐於那不知名的溪畔邊,聆聽流水潺潺之聲,心境也隨之變得安寧沈靜,仿佛世間的喧囂與紛擾都已遠去。以畫筆蘸取淡墨,輕輕暈染出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迷人景象,再以濃重的墨色精心勾勒出岸邊的民居、樹木、石塊和水草,生動展現出水的蓬勃生機與靈動活力。

徽水的靈動在我的筆下悄然流淌,幻化為宣紙上裊裊升起的雲煙,似乎在低聲訴說著千年的悠悠往事,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

徽文章,乃是徽州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老的村落建築,莊重的牌坊、肅穆的祠堂,巧奪天工的木雕、磚雕、石雕,還有那蘊含著無盡智慧的楹聯、詩詞,如「積德不傾擇交不敗,讀書不賤守田不饑」,「在高處立,看平處坐,向闊處行;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等等,無一不彰顯著徽州人民的卓越智慧與橫溢才情,更蘊含著深厚無比的文化內涵。

「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裏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走進古村落,輕撫那歷經歲月洗禮、飽經滄桑的墻壁,仿佛能夠傾聽到古人的輕聲低語,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深沈。我熱衷於將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畫作之中,以細膩入微的筆觸精心描繪出牌坊上的精美圖案,以充滿詩意的構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祠堂的莊嚴大氣。

在畫面之中,不僅僅有山水的迷人景致,更是對徽州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是對歷史的致敬與緬懷。

在這徽山徽水徽文章的溫暖懷抱中進行中國畫寫生創作,每一次皆是心靈的深度洗禮與藝術的崇高昇華。我每年無數次踏入其間,盡情領略徽州文化那迷人的魅力與獨特的韻味。

這不僅僅是一次次對藝術的艱辛探索,更是一回回對傳統文化的崇高致敬與虔誠傳承。徽山之秀麗多姿,徽水之溫柔多情,徽文章之深邃悠遠。此乃我與徽州的深情對話,亦是我對這片神奇土地最為真摯、最為深沈的熱忱贊美。

附【聞溪亭人家】小記

每一次自蕪湖到黃嶽畫院,我皆於湯口下高速。下高速後,約莫再有半小時車程,便能抵達宏村我的黃嶽畫院。這一路的山間小道,乃是我心之所向的行車之路。然而,最為經典的,當屬自三棵樹廊橋景區通往宏村的蜿蜒山路。

我每回前往黃嶽畫院,皆會沿著此路前行。公路一側,休寧河如影隨形,路旁景致美不勝收。每逢行至此處,聆聽那潺潺溪水之聲,我內心皆會湧起無盡的愉悅,仿若歸家般的親切之感油然而生。

行至前方,穿過木坑竹海的宏村隧道,便是塔川。視野驟然開闊,心情也隨之瞬間歡暢起來。倘若恰逢塔川秋色之時,我定會駐車於路邊,拍照賞景,流連忘返。久而久之,與這條路便有了不解的情緣,只因畫院已近在咫尺。

近些年來,得益於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沿路兩旁眾多的民居紛紛改建成民宿與酒家。我偶爾也會在此處小憩並就餐,聞溪亭人家便是其中之一,當然,這也是當地朋友所引薦。此地距離宏村甚近,緊挨著木坑竹海。有時抵達畫院後,宴請朋友或是受朋友之邀,都會來到聞溪亭人家。

時光流轉,我對這裏已經是熟悉。之所以常常來此用餐,蓋因這裏有幾道菜較為爽口,尤其是老板娘烹製的紅燒土雞、小河魚、紅燒土豬肉以及土豬肉圓湯,每次前來皆是必點之選。時令的山野素菜與野菜,更是此處的家常美味,據說皆為自家所產所銷。現代人註重養生,雖說這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酒家,桌數寥寥,可每次前來用餐,常常是賓客盈門,生意興隆。

故而每次至此,大多由當地朋友提前致電預約,如此方能較快享用美食。即便如此,有時仍需稍作等待。我便喜歡借此間隙,在酒家附近的山巒溪畔,閑庭信步,細細觀賞。久而久之,竟覺這看似平常之地,實乃繪畫的絕佳之所。

從酒家後面的柴房,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石橋。石橋之下,順著山澗自上而下流淌著一條小溪,小溪旁的一條小路一直通到後面的一個不大村莊。穿過小橋後,小溪又環繞著酒家,流淌至前方公路,繼而匯入休寧河中。

正因這條山澗小溪,聞溪亭人家煥發出勃勃生機與靈動之氣。從山腳下眺望,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極具徽州古民居的獨特韻味。我遂決定在此,對景創作一幅作品。

五月的徽州,雖已略感暑熱,然而山腳下小溪邊卻是格外涼爽。恰逢馬鞍山的黃總來此遊玩,我便在此設宴款待,共進午餐。我早早來到聞溪亭,開啟了一日的寫生創作,真可謂吃飯工作兩不誤,遂成就了這幅【聞溪亭人家】。

對景創作,講究觸景生情,卻又不可為自然物象所束縛。故而在這幅作品的創作中,我對自然景象進行了大膽的誇張與處理。畫面中的主景房屋在構圖中被擡高,並略作誇張,刻畫也更為細致入微。溪水以勾線留白之法,凸顯其靈動之態,環繞於聞溪亭建築的山腳下,若隱若現,虛實相間。

溪邊的石塊土墻,多以蒼勁有力的線條勾勒,再施以少許赭色,增添畫面的色彩變化。遠山的煙嵐與雜樹,則以大塊的筆墨烘托點染,整體營造出春天裏滿目蔥蘢的徽州人家之景象。雖時光倉促,卻也酣暢淋漓,快意盡興。僅以此文,聊以銘記。

2024 年夏於蕪湖 楊林

楊 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黃嶽畫院院長、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入選2017涇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

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冷印社主辦)、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冷印社主辦)、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匯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建國70周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