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唐朝人癡迷漢代元素?費盡心思寫漢代人物,李白也不例外

2024-06-06國風

漢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一個高峰,而唐代詩歌則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

漢唐兩代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四百余年,但在精神層面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唐代詩人對漢代的關註和描寫,不僅體現在對"漢"字本身的運用,更蘊含著對漢代歷史人物、建築、地名等元素的熱切追憶。

讓我們來仔細看看漢代對唐詩的影響。

正文

漢代元素在唐詩中的數量、分布及主要意象形式漢朝和唐朝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兩個高峰,漢朝為第一個高峰,唐朝則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二個高峰。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由於暴政秦朝很快就滅亡了。

漢承秦制,在秦朝原有制度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兩漢前後四百年,展現了中國古代士人心目中的朝代發展趨勢。

一個朝代的建立,之後有一個治世,治世之後便迎來一個盛世,盛世之後是衰落,衰落之後人人都希望有一個中興時期,中興之後是滅亡。

漢武帝建立漢朝之後為漢代四百年劉姓江山打下基礎,文景時期迎來第一個治世,史稱「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漢朝走向盛世,漢武帝後期走向衰落,昭宣時期出現了漢朝第一個中興,經過元成哀平四帝的衰落,王莽時西漢滅亡,光武帝把漢朝從滅亡中拯救出來,史稱「光武中興」。

「光武中興」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完整意義的一次中興,比起所謂的「昭宣中興」、「同治中興」等更具有中興意義,東漢延續了兩百年之後滅亡。

關於漢代歷史時間定位,大多數學者將兩漢範圍定位在公元前年漢髙祖稱漢王到公元年曹不代漢自立,兩漢之間的新朝並到西漢一朝。

在兩漢開始時間段上異議不大,主要異議是在兩漢下限上。

有的學者認為兩漢的下限在公元年黃巾起義,有些學者也認為這一年是三國的開端。有的學者把兩漢的下限定在年董卓亂京。

為了研究方便,筆者將兩漢的時間段定位在公元前年到蜀漢滅亡這段時間,包括秦漢之交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同前面的秦朝和先秦王朝相比漢朝可謂昌盛,同後面的魏晉南北朝相比漢朝可謂是統一發達。文治武功,經濟、政治建設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峰。

唐代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高峰,也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峰。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樣式,說起漢代,我們很快會想起漢代樂府和漢賦;說起宋代,映入我們眼簾的首先就是宋詞;講起元代,我最先想到的是元曲;說到唐代,我們毫不猶豫會說唐詩。

唐詩不僅僅是唐代文學昌盛的象征,也是整個中國古代文學昌盛的象征,唐詩已經作為一個符號代表中國形象。

唐詩不僅僅是一種文學樣式,唐詩中更寓懷了唐代詩人的思想,反映了唐代詩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唐朝強盛的氣象。

唐詩以情韻勝,宋詩以意理勝。

唐詩上自渾激,下及鄙俚,一凡人情物態可以敷飾風雅,無不點染。

唐詩包羅萬象,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詩人。唐詩反映了唐代詩人豐富的精神生活。

長期動亂之後的統一,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民族交流,帝國經濟和國力高度發達,三教合流,唐朝文化開明。

唐詩反映唐代社會生活,以好情為主,抒發自己的感情,反映現實情況。

唐代是一個積極向上、富有活力的時代。

唐代詩人很重功利、富有理想、胸襟開闊、無所不包。開放的性格,無拘無束的性格敢於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

由於漢唐相似的精神境界,相同的國脈,所以唐詩中有大量描寫漢代元素的詩歌。

漢朝到唐朝四百年期間,人們涉及漢代元素卻相對較少。

唐詩中的漢代元素不僅僅體現在「漢」字的運用上。筆者根據【全唐詩】統計,在五萬首唐詩中有關漢代問題的大概有三千首左右。

在這近三千首詩歌中還不包括那些明顯是寫唐代事,但是,用漢人和事指代唐人和事的詩歌。

有的利用漢代宮殿這一意象,但看不清是寫唐人還是寫漢人的詩歌,也不包括在內。

根據比例計算,漢代元素大概占不到十五分之一,看似比例不是太大。

但是,唐詩中用典故或者借用的詩歌並不占主導,而且唐以前有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和隋朝幾個時期,相比較而言漢朝所用比例遠遠大於其他各個時期總和。

這些都可以看出漢代元素在唐詩中的地位,可以看出漢代問題在唐代詩人眼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詩人關註漢代問題的著眼點不僅僅停留在「漢」字上,還有很多其他意象。

唐詩中涉及最多的是對漢代人物的敘寫,唐代詩人花費大量心思寫漢代人物。

賈誼、項羽、漢高祖、漢武帝、陳阿嬌、司馬相如、趙飛燕、嚴陵、王藥等眾多人物都是唐代詩人關註的主要物件。

項羽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漢代人,但在唐代詩人眼中項羽就是漢代人,而且花了大量筆墨描寫項羽,有許多關於項羽的詩篇。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還有於季子的【詠項羽】「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賈誼年紀輕輕且才華斐然,但卻始終郁郁不得誌,最後郁郁而終,難免給後人留下無盡遺憾。

唐代詩人在郁郁不得誌時,難免會想起同樣有不幸遭遇的賈誼。

賈誼在唐詩中往往以賈生、賈傅、賈誼、長沙傅等意象出現在唐詩中。

比較著名的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處在唐末,政治黑暗。

李商隱這樣的才子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晚唐皇帝沒有初唐皇帝那種進取心,反而沈迷宗教進入虛無的世界。

所以,李商隱借漢文帝不知欣賞賈誼的才華,只知道把賈誼看成神漢來表達自己心中的苦悶。

李群玉的【讀賈誼傳】「卑濕長沙地,空投擲世才。已齊生死埋,服鳥莫為災。」

也寫出了賈誼由於得不到士人和君主的認可,而被距謫到相對荒涼的長沙地區,只能作【麟鳥賦】來借以安慰。

賈誼的悲慘狀況難免引起唐代詩人的共鳴。

此外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李白的【巴陵贈賈舍人】、【田園言懷】,杜甫的【久客】等等也是寫賈誼的佳作。

整部【漢書】除了有關外戚的傳記之外,沒有專門描寫婦女的篇章,【後漢書】中僅有【列女傳】一篇。

在兩漢史書中,婦女占的篇章相當少,僅作為男人世界中的點綴出現在史書中。

但是,史書中的稀少並沒有影響唐代詩人對漢代婦女問題的關註。

唐代詩人對漢代婦女的關註面沒有停留在外戚上,在史書中可能僅僅幾十字,但在唐詩中卻有大量詩篇。

例如,昭君在史書中的記敘並不是太多,唐詩中卻有大量的篇章。唐詩中涉及較多的有陳阿嬌、班捷妤、昭君、趙飛燕、蔡文姬、二喬等。

班氏家族在兩漢時期雖不是顯赫豪族,但班氏家族的文史功底卻是漢代一絕。

班婕妤以其出色的文學功底冠絕後宮,同時班婕妤在後宮並不顯貴。

正是這樣,班婕妤也成為唐代詩人歌詠的物件,在唐詩中也有專門以【婕妤怨】為題的幾十首詩歌。

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代表漢大賦最高成就,司馬賦氣勢恢宏,如泰山之巔俯視大地之感。

唐代詩人尤其是盛唐詩人很容易和司馬相如產生共鳴,他們十分欣賞司馬相如的氣魄,也喜歡司馬相如賦中那種情感。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那段可歌可泣愛情也為唐代詩人所欣賞。

再者,司馬相如為陳皇後寫的【長門賦】,雖沒有讓漢武帝回心轉意,但也為後世所詠寫。

李白在唐詩上的地位和司馬相如在漢大賦上的地位非常相似,李白在其詩歌中多次贊詠司馬相如。

漢代時期一些建築物名稱、常見地名也都是唐詩中的常見意象。

漢代眾多建築物中最受唐代詩人關註的當屬「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三宮。

未央宮是漢代君臣朝會的地方,簡單點說就是決定國家大政的廟堂之上。

唐代詩人在唐詩中多次用未央宮來指代唐朝權力中央。

「橫行俱足封侯者,誰斬樓蘭獻未央。」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

這裏的未央並不是指漢宮,而是指唐宮,指唐朝的最高權力機關。

不僅僅以未央宮指代唐朝權力機關,還用漢將來指代唐將,用樓蘭指代唐代周邊少數民族。

相比於未央宮指代廟堂之上,長樂宮往往指代唐代宮廷生活「何處堪愁思,花間長樂宮。君王不重客,泣淚向春風。」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比起寫未央宮的詩歌,寫長樂宮的詩歌明白溫柔委婉,沒有那種建功立業之情,多了一些憂傷纏綿之意。

相比於未央宮是朝會之地長樂宮則是後宮,用長樂宮來表達一種相對柔情就不足為奇了。

建章宮、昭台宮、長信宮、甘泉宮和昭陽殿也是唐詩中的重要意象。

建章宮也曾一度作為武帝朝會的地方,唐代詩人筆下的建章宮意象和未央宮意象多少有點相似。昭台宮和昭陽殿則主要表達和長樂宮相似的情感。

昭台宮是西漢時期的冷宮,孝宣霍皇後和孝成許皇後被廢之後都曾經居住在此,所以寫昭台宮中則多幾分幽怨之情。

昭陽殿因為趙飛燕姐妹居住也頗受唐代詩人重視,尤其是盛唐詩人多以昭陽殿的趙飛燕姐妹相比於唐代的楊貴妃。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鴦鴦。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李白這首詩明處是寫趙飛燕,其實是寫唐宮中生活,更像是寫唐玄宗和楊玉環。

像龍城、新豐、五陵等地名,也是唐代詩人眼中的主要意象。

最膾灸人口的莫過於「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是漢時匈奴地名,是匈奴集會的重要場地,所以龍城在唐詩中也往往指代少數民族地區。

這裏的陰山和長城一線是漢匈戰爭的主要戰場,陰山一線在民族戰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唐詩中還有其他意象借代漢朝,例如,借用漢代官制、官署和官儀名稱。

一些特定人物也是重要意象,之前己經有所論述,一些和邊疆問題相關的人物會在後面著重說明。

結語

漢唐兩代雖有時空隔閡,但精神內核確有承續。

唐詩之所以豐富多彩,很大程度源於詩人們對漢代元素的廣泛吸納和精致表達。

既有對建康文物的緬懷,也有對英雄人物的禮贊,更有對邊疆民族的思索。

這種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包容開放的胸懷,正是中華文明熠熠生輝的重要所在。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秉持這份民族氣節,中華文化就必將充滿生機、薪火相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