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名畫記 |仇英【桃花源圖】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

2024-10-04國風

仇英是明代 「吳門四家」 之一,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寓居蘇州。漆工出身,後師周臣學畫。善畫人物、山水等,所繪山水以青綠重色為多,師法趙伯駒、劉松年。長於臨摹,功力精湛,是明代中期畫壇的巨擘。仇英的【桃花源圖】取材於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描繪了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

仇英的【桃源仙境圖】軸為青綠山水人物畫,縱 175 厘米,橫 66.7 厘米,畫面遠景峰巒聳峙,山間白雲繚繞,殿宇樓台時隱時現,展現了恬靜、遠離世俗、虛幻縹緲的人間仙境。前景清泉沿石壁順勢而下,匯成寬闊的河面,曲折的古松、星星點點的桃花樹,有三位白衣高士臨流而坐撫琴清談,兩個書童隨侍。全畫作者用大青綠著色,山石以勾斫的筆法,較少皴染,色彩華麗而不艷俗,用筆工致而不呆板。此圖畫面右下角石上有行楷小字,款署 「仇英實父為懷雲先生制」,是仇英為其好友陳官所作。

仇英的【桃花源圖】以武陵漁夫的行蹤為主線,貫穿全篇,畫中繪有四十多個人物,他們形態各異、表情豐富,惟妙惟肖。其中有劃船的漁夫、打柴的樵夫、扛鋤的農夫、聊天的村民,每個人都快樂地做著自己的事情,怡然自得,展現出田園生活的無限樂趣。畫中山水和人物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營造出景致優美、悠閑自得的人間仙境。此圖在構圖上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視野開闊清曠,境界宏大,疏密對比強烈。

所繪高山、泉水、白雲、石礬、古木、樓閣等,筆墨均精麗艷逸,骨力峭勁,人物刻畫得生動而富有神采。全畫以豎幅高遠章法,分三層疊進,近景為深壑、小橋、流水,橋上有童子捧甌而過。板橋過處,青草鋪地,另一童子攜食盒亢於岸頭。隔小溪為山洞,內有鐘乳石懸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邊有一位仙者彈琴,兩位仙者於旁靜聽,傳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巖石間,有山桃雜卉伴臥松而開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橫臥於洞頂,松皮龍殼,青藤盤繞。

仇英此畫遠處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雲蒸霧漫,遠山深處廟台亭閣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橋,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藝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似學宋趙伯駒一派。不論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還是人物的動態和表情都描繪的細致入微,嚴謹工細。通幅青綠著色,色彩妍麗雅美。顯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現能力。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