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有疏有密,有虛有實,張庚的兩幅山水畫

2024-01-05國風

這兩幅畫是清代畫家張庚的作品,一幅描繪秋日風光,另一幅描繪夏日濃陰。兩幅畫因內容不同,選取了不同技法,根據時令特征調整筆墨構圖。古人說,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由此就能看出,張庚貫徹了古人的主張,嘗試畫出有真實感的山水畫作。清代畫家很看重作品的真實感與立體感,很多畫家采用實景寫生的手法,描繪自然山水。

熟悉美術史的人應該知道,山水畫出現之初只是人物畫的背景陪襯,大概在南北朝時期獨立成科。到了隋唐年間,山水畫的創作快速發展,直至五代北宋達到高峰期。在這個階段,山水畫以寫實為主,實作了「臥遊」的理念。從北宋中期開始,大批文人參與到繪畫創作,墨戲成為文人的雅好。到了南宋出現了截景式構圖,在邊角處做足文章,影響到元代畫家的創作風格。

張庚 孤村晴秋

構圖由繁到簡,山水布置從密到疏,從而有了山水畫發展的第二座高峰,元人筆意。明清兩代畫家無論怎麽努力,都沒有擺脫宋元兩代畫家的影響。比如張庚早期學習五代董源的筆墨技法,之後臨仿明末董其昌筆意,形成秀潤勁健的風格。他的很多作品,帶有明顯的寫實風格。不過除了寫實,他也利用疏密、虛實等對比關系,表達他對山水畫創作的思考。

【孤村晴秋】帶有明末文人畫標誌性特征,透過簡化構圖表現文人雅逸。畫中的草亭、孤舟成為文化符號,代表了文人墨客對山水勝景的向往。筆墨淡雅清新,多用淡墨皴染,間雜濃墨重筆畫出秋天的晴朗明凈。

張庚 孤村晴秋 局部

幹筆畫近景,醒目提神;濕筆畫遠景,朦朧夢幻。筆墨形成的虛實效果,讓空間變得深遠而又層次豐富。看著此情此景,胸中有詩意湧現。同時,張庚受清初四王影響,也會畫一些正統派風格的作品,用細密飽滿面貌揭示大自然的無限生機。

【深山幽居】遠山礬頭都精細勾畫,這樣描繪很明顯不符合遠近關系。他這樣畫,為了突出山體的真實感。從豐富的肌理變化,表現山石的陽剛硬朗。很明顯,張庚創作的立足點放在了借景抒情。他用化虛為實的手法,提升作品意境。

張庚 深山幽居

張庚重視繪畫理論研究,他在鑒賞審美方面有多本著述,後人把他的作品稱為「文人畫正統派」。他從疏密、虛實入手,闡釋筆墨幹濕的關系,用氣韻補足山水畫的生機。當四王山水樣式成為創新阻力的時候,他從筆墨入手重新梳理正統派畫風,受到後人推崇。

張庚說過一句話,不讀書,不遊歷,不能作畫。其中的道理振聾發聵,讀書可以發現美、理解美。遊歷可以豐富見識,畫出自然神貌。有了紮實的理論基礎,有了純熟的筆墨功底,就可以自由創作筆墨酣暢盡興了。

張庚 深山幽居 局部

有人說,張庚宗法宋元正派,才能取得這麽高的成就。這樣講有點兒忽視張庚的個人努力了。他在筆墨、品格、氣韻等方面,已經避開了前人流弊,他的個性應該被人看到。

拓展閱讀

倚青山觀流水聽松風,張熊【松蔭水閣】
沖破摹古樊籬,清四僧筆下的山水
冬天幹什麽,山水畫裏找答案
不一樣的山水樣貌,一樣的清雅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