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馬蒂斯作品【粉色畫室(the pink studio)】
1911年,法國著名畫家亨利·馬蒂斯接受了一次重要的委托:他最重要的贊助人,俄國紡織業大亨謝爾蓋·史楚金需要三幅畫,題材和風格均由馬蒂斯來定奪。馬蒂斯創作的第一幅作品【粉色畫室】,史楚金十分滿意。可當他滿心歡喜地將自己描繪的第二幅作品【紅色畫室】寄給史楚金時,卻很快收到了回絕信。原來,這是一幅在紅色背景下用土黃色線條勾勒出畫室中大小不等景物的畫。史楚金看過畫後明確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掛在墻上的作品就像是貼在紅色背景上一樣,既不表現空間,也不表現體積,猶如紅色畫布上的裝飾色塊;前面桌子上的花瓶、花朵、酒杯、白色瓷盤以及畫面右邊的躺椅都用曲線來描繪,每個物體都沒有三維的空間體積存在,唯有紅色統治著畫面。
上圖為馬蒂斯作品【紅色畫室(the red studio)】
看到【紅色畫室】被委托人退回,馬蒂斯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此時,英國藝術史家、美學家羅傑·弗萊剛好拋來橄欖枝——他讓馬蒂斯選擇幾件自認為不錯的作品,參與一個在倫敦舉辦的群展。接著,【紅色畫室】連同另外幾幅繪畫作品跨過大西洋,來到美國,並接連在紐約、波士頓以及芝加哥展出。不過,【紅色畫室】輾轉數年卻一直未成交,所到之處,當地新聞雜誌就對其惡評不斷。
此後十年,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畫派以及超現實主義等一系列,以從各個維度顛覆人們對藝術認知為目的的藝術運動接連發生。馬蒂斯終於等來了能夠接受他繪畫觀念的時代,但【紅色畫室】早已在常年的顛沛流離中不知所終。直到194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一個董事會成員,在一間小畫廊裏發現了這件作品。
上圖為馬蒂斯作品【靜物與睡覺的人(Nature morte à la dormeuse)】
此時,創作於近40年前的【紅色畫室】一經展出,便帶給年輕藝術家們巨大的靈感與想象。而這一年,馬蒂斯已經80歲,他因罹患癌癥多次手術而長期臥床休養。在生命的最後幾天,馬蒂斯畫下了最後一幅油畫,畫面裏充斥著絢爛的紅。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在人生歷程的尾聲,馬蒂斯選擇致敬的,是那幅命運曲折且頗具爭議的【紅色畫室】。
實際上,答案就藏在那幅畫裏。當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修復人員在還原馬蒂斯創作當時畫面所用顏料與次序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在我們今日所見【紅色畫室】鋪滿整個畫面的威尼斯紅的底下,藏著它曾經的另一幅面孔——屋子裏的靜物不僅立體,而且有著更為嚴謹的光影,以縱向線條描繪木紋墻面的,則是淡雅的綠。
上圖為馬蒂斯作品【靜物:玉蘭】
原來,在創作史楚金的第二幅委托畫時,馬蒂斯是想投其所好,按照第一幅畫的標準去創作。可是某一天,他在外面看到了一抹驚艷的威尼斯紅。他迅速回到畫室裏,以厚重的紅覆蓋了那件作品的整個畫面。盡管這幅畫被史楚金退回,馬蒂斯也依然深深喜歡著它。毫不猶豫覆蓋上去的那層紅,正是馬蒂斯對於藝術的篤定與堅持。
來源:【閱讀時代】2024年第10期
作者:張珠容
編輯:阿傑、馬京京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