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朱元璋水平很高的七律,開篇比喻精妙,結尾更顯宏大氣魄

2023-12-13國風

華夏大地英雄輩出,歷史故事精彩紛呈,詩詞歌賦傳世久遠,騷客詠士觸景生情。自古以來,不僅有柔弱書生投筆從戎的傳說,也有剛強豪傑文武兼備的軼聞。

漢高祖劉邦、唐代李世民都曾為後世留下傳世佳作,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小時候沒有念過書,可是他在學習方面極有天賦。他每天親近儒士,閱讀典籍,經過不懈的努力,不僅可以親自起草文稿、撰寫工整的駢文,而且還能寫出令人贊賞的詩句。

比如他的「天邊彎月是釣鉤,稱我江山有幾多」,還有「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等詩句,都令人刮目相看。下面分享朱元璋的一首【新月】,開篇比喻精妙,結尾更顯宏大氣魄。

新月

明代 • 朱元璋

誰將玉爪指長空,萬裏山河一樣同。

映水有鉤魚怯釣,銜山無箭鶴疑弓。

清光未放雲霄外,素影遙分宇宙中。

輪滿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無窮。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出身窮苦,當過放牛娃,還曾剃發為僧。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很多地方都爆發了抗元鬥爭,朱元璋覺得自己也應該趁機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便離開寺院、投奔義軍。由於他智勇雙全、屢建奇功,很快就贏得了義軍領袖的信任和重用。

在多年的行軍打仗中,朱元璋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他雖然自小失學,卻從未放棄識字念書的願望。不論是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日理萬機的和平歲月,他都會想方設法地擠出時間讀書,並用文化知識武裝自己。

他從眾多古籍中汲取了豐富的智慧和經驗,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首詩雖然文字質樸,卻反映了朱元璋不凡的詩歌才華,也彰顯出一代帝王的英雄氣概。

誰將玉爪指長空,萬裏山河一樣同 」,首聯比喻精妙,詩人將新月比作玉爪,直指無垠的長空,同時又無私地播撒著清輝,讓萬裏河山都得到了同樣的拂照。

唐代詩人趙嘏曾有詩句「玉鉤斜傍畫檐生,雲匣初開一寸明」;另一位唐代才子方幹則如此描述新月,「入夜天西見,蛾眉冷素光。」自古以來,描寫新月的詩作數不勝數,有人將其比作一瓣橘子,有人把它喻為彎彎的小船,不一而足,而「玉爪」的描述則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朱元璋在首句中以設問開篇,「 指長空 」三字,展現出舍我其誰的氣勢;「 一樣同 」三字,更是暗喻詩人希望普天之下的子民,都能同樣享受帝王的恩澤。

頷聯承接「萬裏河山」四個字,繼續描寫作者欣賞新月的感受,「 映水有鉤魚怯釣,銜山無箭鶴疑弓 。」新月倒映水中,仿佛一個魚鉤,微風輕拂,它也在不停地晃動,讓水中的魚兒望之生畏。那彎彎的月牙銜山抱崖,又似一個巨大的弓弩,雖然弦上無箭,卻依然讓林子裏的飛鶴膽顫心驚。

詩人在此又將新月比作「 魚鉤、弓弦 」,極富想象。可見詩人平時註意觀察,又善於積累素材,從而遇到自然景物激發其創作靈感時,這位昔日的放牛娃,忽然就變成了一位大詩人,可以信手拈來,如有神助。

清光未放雲霄外,素影遙分宇宙中 」,頸聯轉而描寫遠景。皎潔的月光清亮照人,卻並未播撒到九霄雲外;婆娑的月影素潔如雪,將整個宇宙遠遠地分開。詩人贊美天宮裏的嫦娥眷戀著大地,雖然飛升入天,卻依然對故園充滿深情。

朱元璋出生於貧苦人家,透過自己的頑強打拼,終於在千萬人中脫穎而出,又憑著他的智謀和膽識,終於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又打垮了北方的元軍,最後面南背北,成為一代帝王。

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是沒有人能夠否認,朱元璋就像播撒清輝的明月,讓廣大平民百姓擺脫了外族殘暴的統治,過上了安穩太平的日子。

最後兩句更顯宏大氣魄,「 輪滿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無窮 。」詩人深情地仰望天空,他希望等到十五之夜,月亮可以變得圓滿,九州大地、五湖四海,都可以沐浴在美好的月色下。

詩人不止贊美新月,他還衷心祝願十五的月亮分外明亮, 千裏共嬋娟,萬家爭觀賞,清輝照無窮,四海齊歡唱 。全文不見一個「月」字,卻又句句描寫月亮,比喻貼切,富有深意。朱元璋雖然是馬上皇帝,但也堪稱草根詩人,值得後世讀者拍手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