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小白學易經——易經雜說 五

2023-12-16國風

2⃣️2⃣️【河圖】與【洛書】

【河圖】、【洛書】這兩個文化系統,發生在不同的地點,一個是在北方黃河的上遊,一個是在南方,在黃河的南岸洛陽這一帶。

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從黃河中出來一匹馬,古人稱它為龍馬。這龍馬背上背了一個圖案,圖案上就是這些個圈圈點點,這圖案就名叫【河圖】。關於【洛書】的圖案,傳說是有一個烏龜從洛水裏浮出來,背上有這個圖案。這個【洛書】的圖案,正好是一個烏龜殼的形狀,圖中的點點,古代有一首歌來敘述它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則居中。」與文王後天八卦圖案一致:「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2⃣️4⃣️時與位

【易經】上告訴我們兩個重點,科學也好,哲學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都要註意兩件事情,就是「時」與「位」,時間與空間,我們說了半天【易經】,都只是在說明「時」與「位」這兩個問題。很好的東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時,一切都沒有用。同樣的道理,一件東西,很壞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適得其時,看來是一件很壞的東西,也會有它很大的價值。

2⃣️5⃣️十二辟卦

一歲十二月六陰六陽之象

1、這個圖的中心是空的,這個中心最重要,它代表了太極,亦即是本體,是空中無物的。外面第一圈,是十二個卦。這十二個卦,在【易經】有關的書上,有一個專門名稱,稱作「十二辟卦」。所謂「辟」,有開辟、開始的意義。十二辟卦,又名侯卦,意思是諸侯之卦。所謂「侯卦」只是一個代號。【易】是以古代的政治制度來作比方,中央的是天子,坐鎮各方的是諸侯,大諸侯鎮守十二方,所以名為侯方。

2、上圖表自內向外為序的第二圈,畫的是卦象,

3、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

4、再外面第四圈,應鐘、黃鐘、大呂,是中國音樂的名詞,這十二個音樂上的名詞,通稱為律呂,亦是氣候的變化。

什麽是「黃鐘」?就是律呂。中國音樂不容易欣賞,律呂的道理,不容易了解。

律呂的發明,是在中國的西北。陜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據說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標準,共有十二種,埋在地下,傳說是埋在天山的陰谷。由於這十二種管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也不同,而上端則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叫黃鐘之音。然後每一個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來,亦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由黃鐘、大呂、太簇(cu,四聲)、夾鐘、姑洗、中呂,屬於六陽,下面蕤賓(rui,二聲)、林鐘、夷則、南宮、無射(yi,四聲)、應鐘是屬於六陰,陰陽不同,這又講到中國的音韻學了。

黃鐘,是在十一月,也是子月,到了一陽初生的時候,卦是復卦,到了十二月陽能又逐漸上升了一些,初爻和第二爻都是陽爻,有兩個陽了,因為內卦變了,成為兌卦,兌為澤,於是重卦成了地澤臨卦了。在節氣上,小寒是節,大寒是氣,到了正月是寅月,是地天泰卦,所謂「三陽開泰」,就是說已經有三個陽了。律呂是太簇之音,節是立春,氣是雨水。二月是卯月,卦象,內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為雷,雷天大壯。二月的驚蟄節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後,蛇蟲青蛙就看不見了,口裏含一團泥巴,鉆到地底下,不食不動,半死狀態,現代科學上稱作「冬眠」,中國古代稱作「蟄」或「蟄伏」,要到二月間雷天大壯的時候,第一聲春雷一鳴,這些蟄伏的蛇蟲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稱作驚蟄。

(一聲雷的結果,可以在地面產生八十萬噸的自然肥料。而且【易經】上告訴我們,雷有八種之多,水雷屯,澤雷隨,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地雷復,震為雷等,而地雷復的雷肥料最多。)

三月的卦,到了春天了,節氣是清明、谷雨,大陸的氣候,最舒服是清明,真是天朗氣爽,和風徐來。另一個是相對的秋分。因為春分和秋分都是均衡的,氣候不冷不熱,這時以【易經】的地球物理來說,是夬卦,外卦是兌卦,兌為澤,內卦是乾卦,乾為天,澤天夬,這個卦象,表現出地球物理的氣象與我們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陽能快要全部上升完了。

到了四月是乾卦了,這是陽能到了極點,實際上每年最難受、最悶熱的是四月,跟著來的是五月。四月陽能的放射到了極點,到了五月,於是有一個節氣夏至來了,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所以五月是夏至一陰生。

六月是小暑、大暑的節氣,所謂三伏天。這時是陽氣慢慢要退伏了,所以名為「伏」,每十天一伏,三伏有三十天。所以夏天我們體外感到很熱,這是身上的陽能向外放射,而身體的內部還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沒有冬天好。

在這個圖案上,依十二地支的次序,一個月一個月過去,最後亥月,是農歷的十月,在卦上為坤卦,是純陰的境界,不過十月有一個小陽春,陰極則陽生,這時有幾天氣候的氣溫要回升。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利用這個氣候。

5、再第五圈是二十四個節氣。一年當中,分十二個月,這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一天計算,同樣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每天的子、醜、寅、卯、辰、巳六個時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陽,而午、未、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夜間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為陰。

我們中國的這個歷是夏禹的歷法,又叫夏歷,又叫陰歷,因以太陰——月亮為標準,每月十五,月亮從東方出來,一定是圓的,用這個標準,可以知道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測出農作的時間,等等。

十二地支,以「子」開始,而夏歷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節氣有冬至、大雪。其中一個是節,一個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這時候一陽始生,故為復卦。到了十一月,陽氣重新生起來。中國人冬至進補,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時消化力特別強,補品吃進去,營養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樣,所以冬至一陽生,是十一月開始,卦象是復卦「」,上面都是陰爻,代表寒冷,一陽生,從地底的功能發生來的。所以我們中國人吃東西,也是依照法則來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太涼的東西也沒有關系,因為胃的陽能內斂,夏天外面熱得很,而陽能向外放射,裏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國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飯後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熱,慢慢易出毛病,現在卻學西方了,飯後吃水果,反認為科學。

這是十二辟卦對於天文的歸納方法,認為宇宙法則,每年四季的現象和變化,這十二個卦,就是每年的十二個月代表的符號,而這十二個符號當中,包含的東西非常多。

這裏只是大概說可以用在何處,並未詳細說明

六十四卦代表了一年。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五天叫「一候」,三侯叫一氣,六侯叫一節,一年有七十二侯,每個月有一個節,一個氣,一年十二個氣十二個節,合起來二十四節氣。

天象天氣,每逢五或六天,則有一個轉變的現象,至於充分的準確度,則需要加上卦的數理去計算,在以前的時候,用【易經】的法則預測氣象,非常準確,乃至可以預測到半個月以後,出門時是什麽天氣,到了某一目的地又是什麽樣的天氣,都可推演出來,當然有時亦和現代的氣象預報一樣不準。

⚠️南老先生說,根據邵康節——邵雍以十二辟卦算歷史的命運,中國一九八四年國家民族才能轉運。轉運以後有兩百到三百年的好運,比漢朝、唐朝、清朝的氣運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