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頂級詩人筆下的壯闊山川,異曲同工,美不勝收

2023-12-10國風

渡荊門送別

李白〔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二十五歲的李白,朝氣蓬勃、才華橫溢,躊躇滿誌、意氣風發,平生第一次離蜀出川、仗劍遠遊天下。他朝辭白帝、東出千裏三峽,「輕舟已過萬重山」,到達湖北境內的荊門。此時江面驟然開闊,江漢平原沃野千裏,與多山的蜀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一次遠遊的李白,面對全新的景致,自然而然地懷戀起了他的故鄉來,於是寫下了這首在千裏之外贈別家鄉的名篇——【渡荊門送別】。

詩的大意,拙擇如下:

我千裏乘舟順江而下從蜀地家鄉來到遙遠的荊門,

即將開始在戰國時期楚國境內遊覽壯麗山川美景。

沿途的崇山峻嶺山隨著平坦原野的出現逐漸消失,

奔騰的江水也在無邊的荒野中寧靜下來向前湧流。

平靜的江面上月亮的影子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

曠野上雲蒸霞蔚寬闊的大江上幻化出了海市蜃樓。

面對此情此景我依然憐愛著這來自故鄉的長江水,

多情的故鄉水啊不遠萬裏地陪送著我東行的小舟!

詩人順長江遠渡荊門,流到荊門的長江水,同樣也流過他的家鄉蜀地。同是一江水,濃濃故鄉情。初次離鄉遠遊,千裏之外的青年李白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妙就妙在,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裏送行舟。這樣獨特的角度,愈發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藝術地表達了自己對故鄉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

這首名作,全詩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特別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一句,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遠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寥寥十個字,高度藝術地描繪出了長江中遊數千裏山勢與水流的壯闊景色,展示了「詩仙」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力。

旅夜書懷

杜甫〔唐代〕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一生詩才高絕,又極具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可惜天不憐才,他一生命途多舛、窮困潦倒,顛沛流離、貧病交加,在唐代著名詩人中最是可憐。他以現實主義的詩風、瑰麗的詩章,全景式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的真實社會狀況。而他本人臨終時的淒涼境遇以及留下的詩章,更是令人不忍卒讀、催人下淚。

這首五言律詩的背景同樣令人灑一掬同情之淚。蜀地最高長官嚴武死後,杜甫失去庇佑,無奈之下杜甫只得離開成都草堂,再一次告別雖然貧窮但相對安穩的日子,沿長江東下。這首詩就大約寫於他經渝州(今重慶)到忠州(今重慶忠縣)的途中。

詩的大意,拙譯如下: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桅桿高聳的小舟孤單地漂泊在寒夜裏。

星星低垂原野更顯空曠,浩蕩奔流的江面上月亮倒映隨波湧動。

名聲並不因文章而顯著,多年宦海生涯也因為年老多病而終止。

自己四處漂泊像什麽呢?就好像飄零在天地間一只孤單的沙鷗。

這首詩全詩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孤單獨立於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沈凝重的孤獨感,高度藝術地描畫出他人生際遇的真實寫照。

詩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一句,杜甫堅持了自己一貫的現實主義風格,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力為我們描繪出了這樣的淒美場景:

江面上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天際,遠處天水相接,天邊的星宿也仿佛低垂到了地面。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倒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波湧而浮蕩著。岸上星垂,舟前月湧,生動形象細致地描繪了江天夜景,也深刻地映襯出他此刻漂泊無依、愁腸百結的悲涼心境。

漢江臨泛

王維〔唐代〕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相比於杜甫,「詩佛」王維的人生際遇就好得多。除了在安史之亂中受過輕微的牢獄之災外,王維的一生總體上說還是寧靜平糊的,加之他本人生性淡泊,寄情山水,終生喜好參禪禮佛,潛心佛理,晚年從尚書右丞的高位上退隱,回歸終南山輞川別墅,縱情於山水之間,寫下了無數極具禪意的高妙詩章。

這首【漢江臨泛】,是王維四十歲時,以禦史的身份去南方執行公務,途經襄陽,在城頭上欣賞漢江景色時,寫下的旅行詩作。與他出使邊塞時寫下著名詩篇【使至塞上】,是同一類別。

詩的大意,拙譯如下:

漢江流到楚塞襄陽時向南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又連通了九江。

江水滔滔遠去好像湧流到天地之外,兩岸山色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沿江的城郭好像在浩渺的水面浮動,波濤翻湧中天空也為之搖蕩。

襄陽的風景真好天氣也格外的清朗,真想長留此地酣醉陪伴山翁。

這首詩依然保持了王維一貫的筆墨淡雅的詩風,全景式描繪了漢江的走勢以及周圍壯麗秀美的城鄉和山川景色,完美地體現了詩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全詩的層次由遠而近,遠近相映,筆墨酣暢,采取白描寫意手法,視野宏大,平凡中見神奇,將登高遠眺、極目所見的山川景物寫得壯闊雄偉,飛動奔放,宛如一巨幅水墨山水,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高妙詩風。

詩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句,把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背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湧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青山重重,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既寫出漢江水源遠流長,又以蒼茫山色烘托出江勢的浩瀚壯闊,整個畫面極為生動高雅。

明代大文學家王世貞評說這句詩時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天地外」、「有無中」,展現出一種迷茫玄遠、無窮無盡的神仙般的意境,與他的另一句千古傳誦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同樣美不勝收,令人難以忘懷。

「詩仙」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中有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的驚世佳句,「詩聖」杜甫在【旅夜書懷】中有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的生花妙筆,而「詩佛」王維則在【漢江臨泛】中有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詩情畫意。朋友們,您領略到這其中既異曲同工、又各領風騷的絕世之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