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毛澤東晚年猶記楊開慧短發,為她內疚半生,不知她留下四千字情書

2023-12-27國風

孟錦雲是毛澤東晚年身邊的護士,1975年她被安排到毛澤東身邊工作之時,毛澤東因為白內障已經視物不清。

一天,孟錦雲穿了一條米黃色的裙子來到中南海,毛澤東上下打量著她,隨後搖了搖頭,說:"這條裙子顏色不好看,你去做一條紅裙子穿吧,玫紅色的,算我送給你。"

孟錦雲高高興興去客製了一件紅色凡爾丁的連衣裙,一做好就穿起來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笑看著,灰暗的眼中放出了光彩。他說:"我就是喜歡這樣的玫瑰紅,好看!"

那個時候,街上的青年女同誌們穿的都是灰色或者藍色的衣衫,孟錦雲這條鮮艷的裙子,在人群之中十分搶眼,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會投以驚艷的目光,即便是在舞台上或者電視裏都很少看到這樣的裝扮。

圖|1920年,楊開慧在福湘女中留下的短發像

1975年夏天,孟錦雲想要去理個頭發,她約上張玉鳳一起,離開之前還去詢問了毛澤東的建議:"主席,我和張姐想去理個發,您看理什麽樣的好?"

毛澤東非常認真地回答她:"剪個短發好,前面有劉海,後面齊齊的,那種樣子好看。"

毛澤東平時不講究吃穿,自己的衣服都是打著修補程式的舊衣,他關心身邊同誌的穿著已經是稀罕事兒了,沒想到對姑娘家的發式也挺有研究。地位這樣崇高的領袖怎麽會關心這些呢?年輕的孟錦雲總是很疑惑。

孟錦雲和張玉鳳來到了北京飯店,那時候的姑娘們都流行燙頭發,她們臨時改變了主意,都把頭發給燙了。

回到中南海,毛澤東一看兩丫頭都燙了頭,對她們說:"你們就是不聽我的話。"

後來張玉鳳和孟錦雲聊起這件事,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比較長的張玉鳳說:"主席多少年前就喜歡這種發型,也不知道為什麽。"

圖|孟錦雲攙扶著晚年的毛澤東

孟錦雲沈思了一會,說:"主席講的,就是楊開慧的發型啊,可能是懷念她吧。"

這個謎,就這樣解開了。

1920年,楊開慧在福湘女中念書,當時學校女學生們都是編著辮子的,但凡剪了短發,都會被社會上認為是過激黨。

楊開慧從來不在乎這些,一天她在外面剪了短發回來,全校轟動,校方非常緊張。受到楊開慧的影響,女中的同學們陸陸續續開始剪短發。

短發是楊開慧的象征,她是開風氣之先者。

毛澤東用了一輩子,都沒有忘記楊開慧少女時的樣子。

如果楊開慧活著,一定不願和別人一樣,一定會喜歡玫紅色的裙子吧!她還會一直留著她喜愛的短發嗎?

毛澤東這樣濃烈而永恒的愛情,讓人想來心酸不已。

1921年秋天,楊開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擔任湘區黨委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

1922年,楊開慧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毛岸英。1923年4月,湖南軍閥趙恒惕下令通緝毛澤東。

從前毛澤東和楊開慧在一起並肩革命,無懼生死,可現在有了毛岸英,看著還沒有滿一周歲的他,毛澤東和楊開慧怎麽都不忍心。

毛澤東離開了楊開慧和毛岸英,秘密前往上海。這時候,楊開慧已經懷上了第二個兒子。

11月13日,楊開慧在板倉生下了次子毛岸青。

圖|【楊開慧】——何家英作畫

1924年6月,楊開慧和母親帶著兩個孩子離開長沙,來到了上海,協助毛澤東開展宣傳工作。

1925年春天,毛澤東帶著妻兒回到了故鄉韶山,在湖南繼續考察農民運動,楊開慧則幫助毛澤東整理調查資料。

1925年夏天,毛澤東在長沙北門外沈家大屋旁八角門樓召開了改組後湖南省委會議,部署秋收起義的工作。

這次毛澤東不得不離開,他將妻兒安全送到了板倉。

板倉是長沙最北邊的一座偏僻的山村,這是楊開慧誕生的地方,也是埋葬著楊開慧的地方。

1927年9月,毛澤東即將告別妻兒,看著兒子們入睡,他心中萬般不舍。

楊開慧遠遠看著毛澤東的背影消失在夜晚的竹林之中,一切復雜的情緒只能默默咽下去。

楊開慧和母親小心謹慎地生活著,她還要照顧三個幼子,幸好身邊還有保姆陳玉英。

陳玉英是窮苦人家的女人,從小給人做童養媳。從1922年開始,她就一直幫襯著楊開慧,毛澤東和楊開慧對她非常好,她常常感動地說:"我遇上了好人。"

1929年春,朱毛紅軍從井岡山撤到了江西中央蘇區。在一次艱難的突圍之後,朱德的妻子伍若蘭被捕犧牲。

圖|楊開慧板倉故居

圍剿的湘軍興奮不已,他們將伍若蘭烈士高貴的頭顱割下,送到了湖南,在長沙最繁華的街頭梟首示眾。

平時很少進城的楊開慧偏偏在這一天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她心中悲憤不已,卻只能遠遠地看著,不能為伍若蘭同誌做任何事情。

回去的一路,她心如刀絞。當天晚上,她在油燈之下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

"這一次殺朱德妻的事,才把我提醒過來!原來我們還沒有脫掉前清時候的文明之氣,罪誅九族的道理,還在人們心裏波動!"

伍若蘭的犧牲讓楊開慧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那時岸英才8歲,岸青7歲,小岸龍才3歲。如果她遭遇了不幸,孩子們應該怎麽辦呢?

楊開慧心情復雜,日夜難眠,母親年紀大了,她不便將自己的心情和母親說,保姆陳玉英是她生活之中最親密的助手,她已經將陳玉英視為親人,不想讓她和自己一起愁苦。

1929年3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楊開慧得知堂弟楊開明從井岡山回來,正在上海。

她思來想去,給楊開明寫下了托孤信,等待著良好的時機寄給他:

"我是一個弱者仍然是一個弱者!好像永遠都不能強悍起來……本來,我並不懼怕,而且可以說是我歡喜的事。只有我的母親和我的小孩呵,我有點可憐他們……我決定把他們——小孩們——托付你們。這一個遺囑樣的信,你見了一定會怪我是發了神經病?不知何解,我總覺得我的頸項上,好像自死神那裏飛起來一根毒蛇樣的繩索,把我纏著,所以不能不早作預備!"

可惜,這封信始終沒有送到楊開明的手上。

圖|楊開明烈士

1929年底,因為叛徒的出賣,楊開明在漢口不幸被捕,隨後押回到長沙。敵人在得知楊開明和楊開慧的關系之後,對他嚴刑逼供,他堅貞不屈,敵人沒辦法從他口中得到情報,1930年2月,他們決定殺害楊開明。

在前往刑場的大街上,楊開明一直在高喊著革命口號,敵人惱羞成怒,將兩把尖刀刺進了楊開明的臉頰,又用刺刀刺進了楊開明的腰部。楊開明忍著痛苦,沒有喊叫一聲,從司禁灣一直到識字嶺,一路上都是楊開明的鮮血,他依舊從容不迫。

楊開明遇害的時候只有25歲,同族的親人和鄉鄰得到了訊息之後,連夜趕到了長沙,將他的遺體運回板倉安葬。

自從在街頭看到伍若蘭烈士的遺體,楊開慧一直都在不安,給楊開明的信中,字裏行間都是對孩子們的不舍。沒有想到,楊開明也犧牲了,楊開慧憤怒而悲痛。

她並沒有將給楊開明的信件燒毀,而是留在了墻縫之中。或許,她是想以這種方式,紀念為革命犧牲的堂弟吧。

除了這封托孤信,楊開慧從1928年到1930年之間寫的手稿和信件都藏在墻壁之中,並且用泥土小心堵上。一直到1982年和1990年政府兩次修葺楊開慧故居的時候才被發現,一共8篇,4000多字。

"自從聽到他的許多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我就愛上了他。"

"我想假使是他死了,我的情絲也將永遠縛在他的屍體上,不會放松,可惜他還不知道我這番情景,"

圖|楊開慧手稿被發現的地方

在白色恐怖之下,楊開慧只能把自己對丈夫的牽掛全部藏在心底,實在無法忍受的時候,就提起筆一篇一篇記錄下來。

這都是她在最孤單的時候寫下的文字,卻一封都沒有寄出去。

而此時的毛澤東,因為得不到她的訊息,連她是生是死都不知曉。

從1927年9月到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楊開慧只有幾次短暫外出,基本都是在老家隱藏,孩子們都改姓為楊。

敵人曾經三次來板倉捉拿楊開慧,前兩次都是被當地群眾掩護著才化險為夷。為了保護楊開慧,鄉親們刻意私下傳播楊開慧已經犧牲的訊息,以混淆敵人的視聽。

毛澤東曾經兩次委托小店的店主吳福壽下山去尋找楊開慧的訊息,他帶回的是鄉親們保護楊開慧而編造的傳聞。

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訊息之後痛苦萬分,但當時軍情緊急,他不得不隱藏內心的痛苦,繼續指揮作戰。

因為過度的壓抑和長期的勞累,毛澤東連續病了三個月。

毛澤東身邊的同誌們都希望毛澤東能夠早日走出來,見他身邊沒有照顧的人,就安排賀子珍照顧毛澤東,兼管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