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十二生肖:中國豬文化(2)

2024-01-19國風

學界關於豬文化的研究有很多,但多屬概述性的。

就秦漢時期的豬文化而言,筆者所見內容主要是關於漢畫像石中豬形象的研究。因此,很有再深入研究的必要。筆者在全面考察文獻和實物資料的基礎上,現將秦漢豬文化的一些基本問題做一簡要的論述,以彌補當下研究的不足。

秦漢時期,豬在北燕、北韓稱為「」,關東關西稱為「彘」「豕」,南楚稱為「」;而豬子,又稱為「豚」「」,吳揚之間稱為「豬子」,關西稱為「獾」「」。

豬名稱的多樣性在反映各地方言差異的同時,又表明豬分布地域的廣泛和時人對豬養殖的熟悉,更表明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豬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由於其食用價值很大。首先是豬肉的食用。

當時,「閭巷阡陌屠沽,無故烹殺」;即使身為太子的劉賀,也「常私買雞豚以食」。在此背景下,豬產品的消耗量十分驚人,像「通邑大都」一年便「屠牛羊彘千皮。這種喜食豬肉風俗使得豬肉的使用價值得到了充分發揮。

其次是用於祭祀。凡以太牢(牛羊豕)、少牢(羊豕)祭者,皆用豬,已成為皇家與政府所遵從的習慣法之一。

民間祭神、求雨、驅鬼也用豬,如【春秋繁露】所載「取三歲雄雞豬」[6](卷16)的焚燒求雨的活動,【風俗通義】載齊地、汝南諸郡之祭祀司命神者「皆祀以豬」[7],【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載以「燔豕矢室中」[8]來驅鬼,等等。

這些說明豬是重要的祭祀用品。再次是用作中藥材。具體可見豬膽用於祛火解毒,【傷寒論·上編】載有「豬膽汁方」,又在「白通湯方」「白通加豬膽汁湯方」「理中丸方」「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麻子仁丸」[9]等五種藥方中使用了豬膽;

豬膏又被用於急救,豬骨用於解毒,豬皮用於治療傷寒,可消除咽痛、胸滿、心煩並行癥。

最後是用作肥料。在河南、安徽、湖南、江蘇等地先後發現大量的陶豬圈③,這是漢代的標誌性文物。陶豬圈的形制為:周邊是圍墻;一角雕有二層小樓,下層為豬圈,上層為茅廁。這種形制表明漢代人已經把豬糞作為重要的肥料來源,並註意積肥。

豬怕熱,容易生病,且主要食用糧食,所以比較適合在經濟發達、平均氣溫不高的北方養殖。養豬業的興旺使時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政府也出台了相關的法律規定,這些都促使養豬業進一步興旺,同時也可以說是養豬業興旺的保證。一是「相彘」成為一種職業,有人還以此揚名。

考慮到風向和環保,現代的養殖場要位於居民點的下風向,即城市或居民點的東南角。因此,其中所言「高門,宜豕」,「居西北,利豬,不利人」,「居東北,妻善病」是與現代養殖業選址的要求相符的。此種豬圈風水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人關於豬養殖的科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