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如何解讀【周易】經和傳的關系和內容

2024-08-15國風

「經」與「傳」的組成與含義

【周易】這本書,其實是由兩部份組成的。第一部份是「經」,包括卦的形狀、名稱、卦辭和爻辭。第二部份是「傳」,也就是對「經」的解釋,有【彖】【象】【文言】【系辭】【說卦】【序卦】【雜卦】七種。這七種「傳」被統稱為「十翼」,意思是它們就像翅膀一樣幫助我們理解【周易】。也有人把它們叫做【易大傳】。

【周易】名稱的由來

其實,最早的時候,【尚書】和【詩經】裏都有「蔔」和「筮」這兩個字,但並沒有【易】或【周易】這個名字。【周易】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左傳】裏。後來,大家慢慢開始用「二篇」來稱呼它,但還沒加上「經」字。據說,直到漢朝的孟喜,他的【易】本中才出現了「上下二經」的說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周易】才被叫做【易經】。

古人對【周易】的參照與理解

【周易】最早指的是上下兩篇,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和爻辭。到了西漢,人們開始把「十翼」也算作經文的一部份,

比如【漢書藝文誌】裏提到的「【易經】十二篇」,其實就是上下兩篇加上十翼這十篇。從那時起,經和傳雖然分開成篇,但仍然被視為一個整體。

到東漢時,鄭玄做了註解,把【彖】和【象】中的內容插入卦辭和爻辭後面,這種方式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周易】。後來,王弼的【周易】註本也采用了這種方式,把【彖】和【象】放在對應的卦辭和爻辭後面,方便學習。

宋代的邵雍和朱熹試圖恢復古【易】的原貌,但鄭玄和王弼的註解方式實在太方便了,所以一直流傳下來,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使用。比如,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就是按照王本的方式,把經和【彖】【象】【文言】連在一起註解,而高亨則把它們分開成兩本書。

【易經】與【周易大傳】的區分

古人參照【易】的時候,有時指的是經文,有時指的是傳文,但無論是哪一部份,大家都會統一稱為「【易】曰」。甚至有些內容在現存的經或傳裏找不到,比如【漢書司馬遷傳】裏提到的「差以毫厘,謬以千裏」,或者【說文】裏的「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這些內容我們今天在【周易】裏是看不到的。

現在,大家通常會把【易經】當作【周易】的本經,而【周易】則包括經和傳,至於【周易大傳】這個名字,專門用來指十翼。

【易傳】解釋的挑戰與重要性

【易傳】在解釋【易經】時,有時候很清晰,一看就明白,比如「震為雷」,結合【震】卦的卦辭,顯然是指雷。但有時卻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乾為天」,可【乾】卦的卦辭列根本沒提到「天」;「巽為風」,【巽】卦的爻辭也沒有談到「風」。盡管如此,古人還是接受了這些解釋,因為占蔔時離開了「傳」,很多時候經文是很難解釋的,所以大家常常依傳說經或者牽經就傳。另外,從【系辭傳】裏那句「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來看,研究【易】不僅僅是為了理解它的道理和用途,更多的是一種高層次的樂趣,是哲學和藝術結合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