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紫砂歷史上有無官窯?寫官窯款的紫砂壺有沒有真正的本朝本款?

2023-12-07國風

紫砂壺發端於北宋,興盛於明清,繁榮於當代,這三句話是我們當代人對紫砂藝術了解的基本關系,準確地說,紫砂藝術史是從明代正德年間開始,現有考古挖掘出來的實物,也基本是明代中後期的較多,但紫砂歷史文獻上,以及明清兩朝的宮廷記載中,似乎找不見官辦窯業燒制紫砂壺的記錄,但近年來的一些拍賣會上卻出現了有官窯紀年款的紫砂壺,這是一個復雜的歷史迷案,今天,就這一問題,與愛好者一起深入探討一下。

古代存留至今的紫砂壺,包括出土記錄的99 %都有落款,幾乎全部是制作人的名款名章,亦有很少一部份是堂名款,店號款,公司款,落這類款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象繪畫一樣,有宣傳作者自己藝術水平的需要,主要是紫砂壺的燒成方式決定了一定要留款作記號,以便分清是誰家的東西,古代紫砂壺的燒成為龍窯燒成,一窯的裝窯數量很多,少的幾千把,多的要上萬把,紫砂壺成型都是家庭作坊,你幾十把,他幾十把,做好後都約定初一或月半統一拿到龍窯上裝窯燒成,為了辨認各家的產品,避免在開窯時各家拿錯,窯戶(龍窯老板)就要求大家寫上自家的底款,明代時多為竹刻,但由於很多做壺的書法水平比較差,於是就請人刻一個圖章,印在壺底來的更方便,到了明末清初以後,講究一點的工手就會象文人書畫一樣,書法落款豐富起來,既用竹釬刀刻款,又蓋自己的印章,一下子有了文人氣息,這也開啟了紫砂壺進入到文人壺的一個標誌性形式的新階段。所以說,書畫是主動落款,紫砂壺起初為被動落款。

當下古董市場上出現有「康熙年制」、「雍正禦制」、「大清乾隆年制」等官款的紫砂壺,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紫砂的官窯器物,價格被炒的奇高,殊不知,在紫砂近千年的歷史上,或者說在近六百年的紫砂藝術史上,至今並沒有發現明確的宮廷在宜興設窯燒制紫砂壺的文獻記載,事實上宜興也從來沒有發現過官窯遺址,紫砂歷史上民間也沒有留下一丁點相關官辦窯廠的傳說,所以,很難確定上述官款是本朝本窯的本款器物。

宜興民間傳說中,康熙、乾隆下江南時在宜興使用過紫砂壺泡茶品茗的故事,多年前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其中有一集描述了康熙在宜興遇見紫砂壺的故事,其實這些都是傳說而已,不過,現在故宮博物院確實收藏了不少宜興紫砂壺,並行現了許多由宮廷造辦處在宜興紫砂成壺的胎上加宗漆、描金禦題詩等後續裝飾加工的紫砂壺,這些壺很可能是宮庭向宜興采購的紫砂壺,運到京城後加工而成,宮內設立的造辦處為了迎合皇帝的品茗愛好,在紫砂壺上的再加工。

那麽,既然沒有官窯,為什麽現在會發現紫砂壺的官款呢?那是清末民初,隨著古董市場的無序發展,有一些好事者為了追求利益,學習景德鎮仿古代官窯瓷器的款式,也在紫砂器上做文章,但這幫仿古者自作聰明,把官款落在紫砂上其實是無智的,他們並不了解紫砂歷史,一些古玩商就去宜興窯場請工匠制作仿古紫砂壺,於是,後來民國中後期有了蔣彥亭、裴石民、顧景舟、蔣容等一大批去上海南市城皇廟幫古玩商仿制、臆造古壺古器的經歷,從目前發現的民國期間仿古紫砂看,其質素和藝術水平確實與明清時期比有過之無不及的東西,國內的一些博物館,包括美國、歐洲博物館,甚至故宮博物院都收藏有那個時間的仿古作品,都被當作本朝本款在陳列展示,相信隨著對紫砂工藝與藝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一定會還原仿古紫砂器的本來面目。

註:很多人認為,我們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是國營企業,是當代官窯,這也是對當代紫砂產業的不了解,1956年成立的「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是集體所有制企業,並不是國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