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曾國藩:真正的聰明人,都願意下「笨功夫」

2024-02-07國風

一個人頭腦的聰明,往往是有遺傳,比如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是以「笨」著稱,那麽他的笨,就是遺傳自他的父親曾麟書。

曾麟書從小就很愛學習,無奈頭腦實在太笨,在參加了17次鄉試之後,直到47歲那年,才勉強考了個秀才。

而曾國藩,也是連考了七次,才以倒數第二的成績,考中秀才,雖然比曾麟書,要強了不少,但和左宗棠這樣的人相比,曾國藩的確顯得比較笨。

然而,以「笨」著稱的曾國藩卻位列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排在以天資聰穎著稱的左宗棠的前面,盡管曾國藩自己都承認「余性魯鈍」,但他卻向世人證明了——願意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人分為四種,一種是像孔子那樣的大聖人,他們總是先知先覺,具有不學而知、知行合一的完美天賦;第二種可以稱之為賢人,學而知,知而行,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第三種,則是蕓蕓眾生的普通人,後知後覺,知行不一,只有付出雙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過上想要的生活;最後一種,則是既沒有天賦,又沒有學習能力,甚至連學習改變的意願都沒有,因此只能一輩子渾渾噩噩茍活於世。

那麽曾國藩,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就屬於第三種,資質普普通通,看上去甚至還有點笨。比如讀書的時候,別人很快可以背誦的課文,曾國藩往往需要通宵達旦地死記硬背。

有天晚上,小偷躲在屋裏算趁曾國藩休息之後再行竊,沒想到曾國藩一整晚都在讀同一篇課文,直到快要天亮也沒有背下來,小偷忍無可忍,跳出來先是把課文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然後對曾國藩大聲呵斥:連我都不如,笨成這樣你還讀什麽書?

不過,曾國藩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聰明和天賦,所以在學習上,全靠最笨的方法,不讀懂這一句,就不讀下一句,不完成一天的任務,就絕對不上床休息。

到了後來,那些比他聰明的同學,都止步於秀才,而曾國藩卻成功登第,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其實所謂的聰明,往往只是小聰明,比如同樣一件事兒,聰明人可能會繞過困難,用一些取巧走捷徑方法很快完成,而笨一點的人,則會選擇循序漸進,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完成。走捷徑雖然快,但基礎不牢,笨一點雖然慢,但紮紮實實不留遺弊,所以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以「笨」著稱,但他的小兒子曾紀鴻卻非常聰明,比如練書法,曾紀鴻很快就能寫得像模像樣,但他總是急功近利,每種字型寫上十天半月就想放棄,結果哪種書體都沒掌握。

曾國藩於是教導兒子,說: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功夫,不可以求效太捷!他說臨帖要慢慢來,越練手越笨拙,而且好像還越寫越醜,這個時候寫字的興趣會越來越低,感覺自己被困住了一樣,但只要堅持下去熬過這一階段,就會有所突破。練習書法要「再進再困,再熬再奮」,才有「亨通精進之日」,而世間所有事情,都會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聰明人遇到障礙,往往會想辦法越過這個困難,而所謂的笨人,則會不躲不避,直到把障礙攻克才繼續前行,這就是曾國藩所說的「困知勉行」。

練習書法是這樣,打仗,也是這樣,曾國藩打仗打的都是「呆仗」,他從不追求奇謀巧計,而是穩紮穩打,一輩子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也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但他所帶領的湘軍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就是「笨功夫」造就的奇跡。

在這個一切都講效率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只想走捷徑,過於追求立竿見影的技巧和方法,造就了很多曇花一現的成功表象,不得不說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悲哀。